照片的意义,在于将瞬间定格成永恒,每一次按下快门的瞬间,即便是平凡的小事也能绽放光芒。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校园摄影师们用照片记录生活,一起走近镜头后的他们。
无人机摄影:天空视角的探索者
○让镜头飞上天空,也让想象展翅翱翔,无人机捕捉的画面,真的有“高度”!
○大一时,出于兴趣,邢宇杰加入学校的无人机社团,并参与了无人机巡检项目。无人机所展现的无限创意潜力和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深深吸引了他,从此他便与无人机结下不解之缘。
○邢宇杰经常利用无人机捕捉那些常规相机难以触及的独特视角。在校园里,他运用无人机记录下四季更迭中的校园美景,也记录下了风云变幻间的美丽景观。
○“无人机为我开启了一扇窗,让我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视角探索和呈现我们周围的世界。”邢宇杰说。
○与传统相机或手机拍摄相比,邢宇杰认为无人机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多样的视角选择。“通过无人机航拍,可以捕捉到许多地面视角无法呈现的美丽瞬间。”
○在众多飞行任务中,最令邢宇杰难忘的是成功捕捉到了一场暴风雨来临时的校园全景变化。“那一刻,校园仿佛变成了动态的画卷,这一经历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中,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无人机摄影的热爱。”
他的抖音号:Star1ight_
人文纪实摄影:光影中的校园诗人
○以光影叙事,在快门里谱写诗篇,他用镜头捕捉校园的青春瞬间。
○春日的天鹅湖荡漾着微波,他将镜头聚焦于岸边两只毛茸茸的天鹅幼崽,按下快门。这张被选入索尼年会展览的照片,是校园摄影师樊起润用镜头记录校园故事的缩影。从小学运动会第一次举起父亲的微单相机,到如今成为“光影诗人”,他的快门声里,藏着青春的温度与时间的魔法。
○校园场景需要摄影师有发现美的眼睛,在反复拍摄中,樊起润发现,“在熟悉的校园场景里换个视角,平凡就能成为史诗。”运动会上,他用广角镜头连拍,串联起运动员起跳与落地的轨迹,记录了运动会的精彩时刻。樱花树下,他驻足等待,用镜头捕捉落英缤纷的美丽。于他而言,摄影是“旁观者的凝视”,也是“局内人的共情”。
○樊起润以创新视角看待校园景观,他通过推敲大师作品汲取灵感,勇于尝试新的拍摄技巧。去年国际交流日,他捕捉到了不同国家学生交流的瞬间,晚霞映照下的人群仿佛构成了一幅流动的文明拼图。“技术是骨架,故事才是灵魂。”他说。
○“这一年,我期望与母校共同成长。”他尝试开创新的视角,以电影感拍摄记录南信大与众不同的精彩瞬间。“在定格他人灿烂的同时,我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他的抖音号:1167978187
天文摄影:星空下的追光者
○浩瀚星空,用镜头捕捉震撼瞬间,照片定格别样的美丽。
○“星空的浩瀚令人震撼和着迷,我们所处的宇宙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袁义铠一边观察一边感叹。“通过天文观测,我们可以亲眼见到银河、行星和美丽的星云,直观地体验那些我们难以抵达的遥远之地。”
○小学六年级,袁义铠的父母为他买了人生中第一个望远镜,他便开始不断学习各种设备的操作技巧及摄影后期处理技术,天文摄影逐渐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大学期间,他从天文爱好者协会的一名普通成员成长为观测部部长,实现了从天文摄影的“初学者”到“传播者”的华丽转变。在此期间,他多次组织成员们在校内进行天文观测,课余时间,经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自驾外出,共同探索星空的奥秘。
○袁义铠至今难忘的一次天文观测经历发生在2022年11月8日的黄昏时分。“那晚,有一场壮观的月全食上演,当时社团在学校东苑操场组织了观测活动,现场架设了许多台天文望远镜和相机。”当月全食达到食甚阶段,月球变得格外暗淡,用肉眼几乎难以辨识星空,但袁义铠通过将相机与望远镜连接的方法,成功捕捉到了月球全食的壮丽时刻。
景观摄影:四季变幻的收藏家
○秋去春来,四季流转,用摄影定格瞬间,收集美景。
○校园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回忆,每个季节都呈现出其独特的风貌。在崔周舟看来,春有烂漫繁花,夏有葱郁绿荫,秋有金黄落叶,冬有皑皑白雪。摄影能够捕捉并定格美好,将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瞬间转化为永恒的图像。
○“受限于设备条件和拍摄场景,单张照片有时难以充分展现校园的宏大与壮美。”崔周舟使用接片摄影技术,通过将校园标志性建筑与四季的风景巧妙结合,实现了对校园独特魅力的全方位、大场景展现。
○“2020年进入大学之初,我就萌生了创作老校门四季变幻的接片作品的想法。此后,我不断思考如何去选取合适的拍摄时机和展现方式。”
○接片类摄影需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确保拍摄每张照片时相机位置和角度一致,减少后期拼接的误差;同时需要保持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等参数一致,避免照片之间出现曝光差异和色彩偏差;拍摄时相邻照片之间要有一定的重叠部分,还应尽量保持相机水平……提起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技巧,崔周舟滔滔不绝。“技术流大片”的背后,是他不断学习、持续精进的热忱之心。
○这组照片历时三年才完成,期间崔周舟个人心境的转变也悄然渗透到影像之中,记录了他从稚嫩到成熟的成长历程。○让崔周舟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12月24日,在和融媒体中心的同学一起尝试拍摄中国空间站过境的时候,自己拍到一颗偶发火流星划过校园上空,这让他对校园摄影更加惊喜与着迷。“校园的四季风景不仅承载着情感与回忆,这些照片也能够向外界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独特氛围。”
舞台摄影:记录台前幕后的感动
○光影流转,青春飞扬,台前幕后的感动,在记录中被铭记。
○初入南信大时,胡欣彤对摄影的热爱还停留在自身的“舒适圈”里——使用长焦镜头捕捉风景。直到大学生艺术团向她递来橄榄枝,邀请她进入新媒体艺术团,她才踏入了舞台摄影的世界。
○在胡欣彤的镜头下,舞台不只有主角。她偏爱观众看不见的视角:候场时紧张的指尖,上台前反复练习的口型,甚至是工作人员搬运器材时的剪影。“正是那些不常被镜头捕捉的瞬间,构成了我们真实的集体记忆。”
○胡欣彤的相机里珍藏着两个“时间锚点”。一是毕业季的嘉年华,她送别学长学姐,又迎接新生,镜头里流转着新旧交替的怅惘与希冀。二是每年的新年音乐会,快门声与倒计时重合,为一年画下句点,也为新征程按下开始键。
○翻看旧照片时,她总感慨:“校园的楼宇四季如常,而自己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相机不仅是记录者,更是成长的见证者。在这些独特的校园回忆里,她用镜头将“边缘”转化为“中心”,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成为故事的主角。
○舞台摄影的挑战永无止境。厌倦“糖水化”套路,她用胶片相机探索新的摄影方向。“一次性胶片无法重拍,反而教会了我放慢节奏。”对她而言,摄影是一场与自我内心的对话。
○从三百多张照片中挑出佳作,向前辈请教修图技巧,以及等待最终审核的忐忑,每一步都是她艺术沉淀的过程。如今,她继续在舞台摄影领域绽放光彩:“镜头是我的画笔,校园是写不完的诗篇。在宝贵的四年时光里,我要把每一帧时光,都酿成独属南信大的光与影。”
她的小红书:YINGHAN_xxx
观鸟摄影:心灵和鸟儿一起腾空
○今年一月份,王一珩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在此之前,她观鸟时仅依赖望远镜,每当遇到不认识或极为罕见的鸟类时,总是懊恼于无法迅速记录下来。
○“相机能够帮助我捕捉与小鸟相遇的每一个珍贵瞬间,记录下它们多样的形态,以及它们的栖息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的观鸟体验。”
○摄影小白的她,一开始对各种参数设置一窍不通,常常拍出来一堆糊片,在自然观察社内请教各路大神之后,才逐渐熟悉鸟类摄影。“我并不追求拍摄出完美的照片,只是想做一个诚挚的鸟类观察者,记录下它们的美丽就足够了。”
○鸟类摄影需要使用长焦镜头,各种设备加起来相当沉重。此外,观鸟活动有时需要长距离的徒步,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王一珩的耐力和体力。在观鸟的途中,她经常遇到大风、降雨以及剧烈降温等恶劣天气,练就了坚韧不拔的心态。
○鸟儿的灵动,是观鸟摄影的灵魂,却也是困难所在。“有类鸟叫柳莺,简直太难拍了,动来动去一刻也不停歇,再加之本身体型就小,在林子里窜来窜去,可谓是对焦地狱!”有时候,它们也可能一时半会不出来,正当准备放弃时,它却突然现身!“纸上得来终觉浅,看再多鸟类视频,也不如亲自去现场观察和体验来得深刻。”王一珩感叹。
○王一珩在追寻鸟类迁徙的途中,震撼于生命的力量。“在某一刻与我相遇的某只鸟,可能是从南半球经历超长距离迁徙,偶然在这里停歇,小小的心脏有大大的能量!”和镜头下的鸟儿相遇,是每个“野生摄影家”生命中最奇妙的缘分。
○每一个起舞的时刻,都是时光的赠礼,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都值得记录,一起按下充满魔力的快门吧!
https://mp.weixin.qq.com/s/kGefO21Le9sD2ff6jEaF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