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服务国家战略 担当行业使命

发布日期:2025-09-12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陈海山 责编:张天意 访问量:

应国家需求而生,伴行业发展而兴。始建于1960年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前身为南京气象学院,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气象本科院校。办学65年来,学校坚守服务国家战略、担当行业使命的初心,秉承铸魂育人、前沿引领、模式创新、融合赋能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理念,现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体系最全、专业最广的高水平气象人才培养基地。

红色基因是新时代气象人才培养的鲜明底色。南信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传承“气象报国”精神浸润人才培养,深入挖掘气象大家、名师、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打造《红色经典与信仰》等19门特色气象思政课程,以及《数值天气预报》等56门思政示范课;院士领衔开设科学前沿课程,弘扬教育家和科学家精神,造就一批全国气象名师和教学团队;通过“思政+志趣”的双重引领,培育学生远大志向和家国情怀。

科技前沿是气象学科专业建设的战略标杆。现代气象业务发展和科技革新对学科支撑寄予更高期望,南信大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气科学学科为龙头引领,以环境与生态、信息与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两翼支撑,形成研究方向最全、综合性最强的学科体系——大气科学在国内外学科评价中名列前茅,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4个学科群跻身 ESI全球前1‰,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筑牢了学科根基。学校推动“气象+”“+气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动态优化气象学科专业布局,设置气象技术与工程、智慧气象、大气环境、水文气、低空技术与工程等交叉学科专业;实施“人工智能+大气科学”双学位项目,精准匹配气象业务链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牵头论证并推动气象专业学位类别增设,组织制定气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标准。

模式创新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环节。依托国家首批设立的大气科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南信大实施“思想—知识—能力”进阶培养,指导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营造自主成长的书院氛围,促进学生卓越发展,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面向观测技术集成应用、业务系统复合交叉、气象服务综合多元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南信大与国家气象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建气象卓越工程师学院,探索工程硕博士培养新范式,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服务气象行业创新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

局校合作是汇聚优质育人资源的关键抓手。在中国气象局支持下,学校对标国家气象台标准建设校园气象台,定期参与中央气象台天气会商;建设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实现常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以及气象卫星数据接收全覆盖;与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等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教平台,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在实习实训环节,南信大对接各省(市)气象局,依托各地气象台站、大气探测基地、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等平台,分类建设专业化常态化实习实践基地,建成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开放互鉴是构筑全球气象人才高地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南信大与大气科学欧洲第一的英国雷丁大学等强强联合共建雷丁学院,联合20个国家的30余所气象类高校科研院所设立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IAMES),整合中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气象人才;依托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GEP)发起大科学计划,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顶尖高校共建大气环境领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参与国际气象科技合作;建设高水平“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区域培训中心”,累计为16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60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多次获 WMO嘉奖;与加纳、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共建6所气候学院,为构建全球气候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65904426510057475

作者(文) 作者(图)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00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邮件:xb@nuist.edu.cn

Copyright © 20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际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