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9:00,由中共滁州市委组织部和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主办、我校承办的“数字滁州”建设暨首席数据官专题培训班在我校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开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爱农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柏春艳主持。胡明保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来自滁州市各市直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和数据资源管理局的领导干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真挚的问候,对滁州市给予学校的关心、支持和信任致以诚挚的感谢。他介绍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以气象学科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科教资源丰富,近年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汇聚教学资源,坚持开放办学,办学成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声誉不断提升。本次培训班课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不仅能够加强学员的专业理论基础,更能够提升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数字滁州建设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学校将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周到的服务保障,让学员能够安心学习。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专心学习,深入思考,学有所成。朱爱农作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公布,我校联合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省气候中心等单位合作完成的“云微物理方案的改进及在天气与气候模式中的应用”项目成功入选。该项目主要完成人有陆春松、银燕、杨璟、岳平、阳坤、王宏、罗仕、高思楠、徐晓齐、朱磊、李君俊、贺欣、殷翀之、刘文惠、孙靖析、赵阳、李跃清、王顺久、衡志炜、吕晶晶、陈璟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第六次评估报告中强调:云是导致气候预测不确定性大的重要原因。而且,当前的天气模式在强降水预报方面存在较大误差,这与云物理参数化方案的不完善密切相关。云的微物理过程是云形成的核心过程,深入理解这些微物理过程并开发新的参数化方案,是国际研究的前沿热点和难点。同时,这也是天气与气候模式发展的关键瓶颈,对于开展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迫切的需求。该研究成果利用云的观测数据,揭示了云与环境间夹卷蒸发等多个微物理过程的机理。研究从物理建模和人工智能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云微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优化了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天气和气候模式中的云微物理方
3月25日上午,省纪委监委派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纪委书记周乃贵带队赴我校位于浦口经开区的创新港研究生培养基地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查看了智慧谷教学区、研究生工作室、餐饮区和千贤居学生公寓等场所,听取了创新港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详细了解建设进展及师生意见。周乃贵对创新港强化规范管理,主动服务师生,推进与地方互动交流等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浦口经开区是集成电路企业集聚地,创新港要充分用好区域优势,通过产教融合将工程实践深度嵌入研究生培养体系,全力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的有效机制。他进一步提出,务必高度重视省委巡视反馈有关问题整改要求,在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同时,要始终绷紧安全之弦,以精细化管理化解空间距离带来的潜在风险,完善师生诉求常态化响应机制,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师生教学科研环境,推动创新港建设稳中有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创新港党工委、集成电路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
3月25日上午,我校召开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暨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工作专班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国有资产清查及利用工作成果,剖析现存问题,规划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刘佳及国资委全体委员出席会议。资产管理处处长杨丰政就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他围绕资产清查的政策背景、工作进展、清查成果、存在问题以及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资产清查底数、问题资产清单、资产清查盘活等“三张清单”作了具体说明。资产经营公司副总经理夏景明从校属企业资产清查情况、盘活利用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汇报了相关工作。在研讨环节,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专班成员针对房屋及构筑物、图书、低效闲置资产、财务管理等领域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纪委副书记梁成对本次资产清查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并强调要对可立即整改的问题立行立改,同时以盘活利用为核心,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最后,副校长刘佳全面总结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她表示,在各部门协同努力下,国有资产清查及利用工作成效显著。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体成员
3月21日上午,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广雄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我校副书记闵锦忠出席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周宏仓主持。闵锦忠代表学校对毛广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和发展现状。他指出,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坚持“气象+”“+信息”学科群的特色发展路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他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淮阴师范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各有特色,希望双方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毛广雄简要介绍了淮阴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和发展目标。他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范生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期待两校在未来的合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化交流协作,共同为本科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会后,毛广雄一行参观了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和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我校教务处、工程训练中心和教师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参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素养,3月20日上午,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在临江楼D区报告厅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AI大模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探索”的知识盛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赵强,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付章杰等出席活动,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讲座由赵强主持。赵强首先对郑纬民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飞速发展,AI大模型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应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赵强还提到,计算机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希望学院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行业专家的合作交流,积极探索AI大模型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讲座中,郑纬民院士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迈入大模型时代这一前沿趋势,着重强调了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和高性能计算资源在现代AI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在探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环节时,郑院士细致讲解了算法选择、数据预处理、参数调整等关键步骤,并结合自
3月20日下午,我校第二届辅导员育人故事汇暨2024辅导员年度人物展评会在滨江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自康,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波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出席,全体学工人员现场观摩,共同聆听13位辅导员扎根一线的育人故事,见证榜样力量与教育情怀的深度交融。深耕育人沃土:以温情守护青春成长辅导员们以“用心用情”为底色,织密学生成长守护网。郑晓坤老师以“光”为纽带,帮助休学复读生重拾信心;阿勒老师搭建“一社一室”双平台,滋养了近千颗从边疆飞来的“石榴籽”;张捷老师用气象学思维赋能思政教育,以科学洞察与温情守护预见学生成长;刘晓通老师为退役士兵量身定制“兵教兵”学习小组,助力全员通过高数难关;邵芳老师构建“预防-监测-支持”心理育人矩阵,为研究生心理健康精准护航;刘国东老师联动多方力量,帮助学困学生重燃军旅梦想;杜新宇老师在定期心理回访中及时干预,成功化解危机。一个个动人的育人故事印证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成长的托举与心灵的共鸣。创新引领发展:以突破赋能思政育人在专业赋能与人文关怀的交汇点上,辅导员们积极探索多元育人路径。朱亚钦老师以“高远、平远、深远”三维视角深化育人实践,用
3月18日下午14:00,由江苏省应急管理厅主办、我校承办的市县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处(科)长业务培训班在我校开班。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华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江苏省应急管理厅综合监管处处长朱劼主持。胡明保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学校对来自江苏省各市县应急管理局的安全监管干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江苏省应急管理厅给予学校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致以诚挚的感谢。他介绍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以气象学科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依托于气象优势,发展了具有理工管交叉融合等特点的学科群,信息技术学科也成为学校两大支柱学科之一。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科教资源丰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汇聚教学资源,坚持开放办学,办学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学校声誉不断提升。南信大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渊源深厚,我校的应急管理学院更是江苏省应急管理厅重点建设学院之一,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校秉持着“以理论指导实践,用专业保障安全”的理念,联合当地应急管理局、气象局、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我们也会积
3月19日上午,我校召开促进文科高质量成果产出研讨会,副校长朱大梅、各文科学院院长及科研副院长和直属科研机构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议由社科处处长尹才祥主持。会上,尹才祥汇报了2025年人文社科工作要点和工作思路,明确下一阶段主要工作重点。社科处将围绕打造“入主流、创特色、重交叉、树精品”的精品文科发展目标,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大成果、重大平台、重大奖项(“四重建设”)工作,更好服务学科建设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近期,社科处将从创新团队、丛书编写、重要平台打造、文科国家奖培育申报等几个方面,一体化推进“四重建设”。在交流环节,各文科学院院长及科研副院长、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唯物史观与中华文明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就科研特色方向凝练、创新团队组建、重大成果谋划、重大项目申报及智库平台建设等交流了经验和体会,现场反响热烈。朱大梅听取发言后,对社科处和各文科学院前一阶段的工作予以肯定。她指出,我校文科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更加围绕主流学科建设。要系统谋划学科发展布局和科研工作布局,不断凝练方向,突出重点,做到科研方向有聚焦、研究领域有特色、科研成果有创新
3月19日上午,盘城街道党工委书记乐素林、四级调研员李振良、江北社区副书记彭荣伟等一行4人来我校交流座谈。校长陈海山、副校长刘佳出席座谈会。陈海山对乐素林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学校的发展进步与校地互动交流、相互促进息息相关,代表学校向盘城街道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怀和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双方要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在建设规划、资源共享共建等领域推动共同繁荣。他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并龙王山环线建设、创业基地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学校和盘城街道的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乐素林介绍了盘城街道的系统规划以及共建项目的进展情况,阐述了“一山聚力、四区联动、多点支撑”的龙王山环线空间布局理念。他表示,近年来学校与盘城街道在共建共享方面展开了紧密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提出,双方应进一步实现资源互补,建立长期的交流合作机制。盘城街道将继续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此外,他期望能够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推动盘城街道和谐社区的建设。座谈中,双方就学校周边土地开发、商业综合体建设等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双方一致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共同推进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党校办、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