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榜样学习,为榜样点赞!为进一步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以优秀学子的先进事迹教育人、带动人,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激励人,我校于5月举办了“2024年‘风云学子’青春故事分享汇”。见贤思齐分享汇邀请了19名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获奖代表,分享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青春故事。本次分享汇共三场,前两场分别在风云剧场和滨江楼报告厅召开。在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自动化学院的杨超允,建立谋篇布局的“大学思维”,“逐浪”扬帆,征途无惧,直博同济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刘逸婷,深耕学术、“彰显拔尖风范”,不惧路长、勇攀“气象”高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郑金池,在“北斗精神”的激励下,赓续奋斗之志,厚积创新之力,淬炼实干之魂;长望学院的吴浩然,确立目标,“溯流而上”,在学习、竞赛、论文上发力,不断攀登;商学院的陈雨薇,如一叶“扁舟”入大学之海,以奋斗为楫,在学习、科研、竞赛中扬帆起航;管理工程学院的吕之玉,格物致“之”,善于规划、勇于行动,乐于合作、成于坚持,终“玉”汝于成;应用气象学院的何润东,“走出舒适圈”,接受失败、追逐目标,直博浙江大学;文学院的刘梦
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最主要的场所,安全性是保护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首要原则。为进一步做好学生宿舍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消毒操作流程,提升宿管人员,尤其是外包公司服务人员安全意识、公共卫生防护专业能力,5月14日下午,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举办宿管人员传染病防控与消毒专题培训,全体宿管人员110多人参加此次培训会。宿管中心孙畅泳主任首先就宿舍传染病防控与消毒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学生宿舍是人员密集场所,熟知传染病防控知识和规范消毒流程是校园环境安全的关键,要求参会人员认真听取培训老师的讲解,提高应知应会本领。综合门诊部张文钦老师从大学校园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开始讲起,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宿舍高发的传染病类型及预防方法、消毒的常见方式、消毒剂类型和使用方法、消毒工具的消毒处理方法、传染病患者宿舍的消毒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同时提醒大家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提醒学生多开窗通风、多晾晒、及时增添衣物,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培训结束后,综合门诊部王士荣主任向大家强调了消毒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宿舍日常消毒操作中常见的误区和容易忽略的事项,叮嘱大家对传染病房间进行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通过日常防范和规
聆听劳模故事,感悟工匠精神我校举办“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教职工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劳动观,5月23日校工会与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联合举办“聆听劳模故事,感悟工匠精神”宣讲活动,特邀世界举重冠军崔文华、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胡胜为全校500余名师生做专题讲座,活动由校工会主席徐萍主持。“作为运动员的最高追求和价值体现就是在国际、国内赛场上披金挂银、克敌立功,升国旗、奏国歌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一个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人不断超越自我,力攀高峰的愿望与目标却是无限的……”,世界举重冠军崔文华,从体育改变人生、奋斗铸就辉煌、感恩体育的馈赠三个方面分享他“那划过青春的体育”故事。他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歪打正着”让他走上举重之路,自此二十一年风风雨雨,一路辛苦攀登,是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让他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乏味的举重训练,让在一次次举起放下冷冰冰的杠铃中实现自我超越,最终用顽强拼搏和不懈的坚持浇灌着胜利之花,用9年时间在19时岁获得了全
为进一步提高员工法治意识,树立人人讲安全群体责任意识,筑牢学生宿舍安全守护防线,为学子营造平安、和谐的宿舍环境,5月20日下午,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举办“安全生产月”之宿管人员安全教育专题培训。本次讲座邀请了江北新区公安分局盘城派出所驻校民警孙跃授课,全体宿管人员近20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会由副处长(副总经理)罗君主持。孙跃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势和特点,反诈骗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揭露了电信网络诈骗团伙的组织架构、作案流程等幕后真相。他还通过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方式和特征语言,包括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熟人类诈骗、刷单类诈骗、机票改签类诈骗、中奖诈骗、虚假征信类诈骗等方式。同时,孙跃还结合高校宿舍管理工作特点,围绕近年来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发生的典型案例以及学校实际工作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宿管人员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如何防范法律风险、如何确保校园和自身安全进行详细讲解。罗君在总结中强调,要把法治安全教育触角延申至宿舍管理工作的全领域,全体宿舍管理人员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工作任务,遵守法律法规,共建安全宿舍,时刻绷紧安全弦,
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全省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单位、项目和优秀科普作品的通报》,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科普实践活动和主题海报展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同守护地球家园系列科普活动”2个项目入选优秀项目名单。为积极响应世界地球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活动,科技处、校科协发布《关于征集江苏省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方案、科普微视频、优秀科普图书的通知》,将其纳入到科普行动计划,联合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组织校内各科普教育基地结合学科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科技处联合应用气象及生态科普基地,通过培训+体验、参观+展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其中“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普海报展览,内容主要涵盖了节能减排、绿色生活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吸引了约4千余人参观欣赏。联合环科院、龙山书院、雷丁学院举办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讲座、开展“绿动青春,筑梦地球”主题宣传活动,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了同学们保护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据悉,本次活动由省自然科学厅、省
5月22日,南京邮电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肖建教授率队一行来校调研。我校教务处、研究生院、电信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教务处副处长孙玉宝主持。教务处副处长孙玉宝对肖建一行来校调研交流表示欢迎,并从学校双创赛事组织管理、双创课程体系、双创实践平台建设、双创实践指导、双创师资培训、双创激励机制构建等方面介绍了我校双创教育基本情况。研究生院副院长倪晓玉介绍了我校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保障、政策支持等工作。电信院副院长周华介绍了电子设计竞赛师资队伍组建、场地保障、项目培育等工作。肖建对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并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双创赛事动员与组织、激励政策、经费投入等。他表示,南京邮电大学以服务学生创新创业为导向,希望通过跟兄弟高校沟通交流,寻找出更为有效的双创实践活动组织方法与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参与和教师指导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最后,与会人员还就创新创业课程、平台搭建、政策激励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5月21日下午,我校发规处、长望学院赴中国科学院科大学南京学院调研交流。国科大南京学院副院长范晓松,行政综合部、学生工作部、教学培养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交流座谈。范晓松对我校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表示,国科大与南信大签署了新一轮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开启新征程、展现新面貌,希望双方牢牢抓住学生联合培养这个中心,提升生源质量、细化培养方案、优化培养模式,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同时,要加强学术交流,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共同组建科技创新团队,解决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校发规处李磊副处长表示要和国科大南京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学校愿意继续承办科教融合、校所对接活动,期待双方实现科教资源的共享与互补。长望学院党委书记关辉、常务副院长周宏仓院长介绍了2024年联合培养研究生拟录取情况,并对后续招生方式、培养模式等提出建议。随后,双方就联合培养项目合作、校所对接活动筹备等情况展开热烈讨论交流。座谈
为进一步完善国际教育学院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加强中外学生互动交流,更好地服务我校国际化校园建设,5月15日下午,我院召开了中外学生组织共建研讨会。学工处、文学院、雷丁学院、沃特福德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及国际教育学院相关领导和老师应邀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岩主持。李岩首先代表国际教育学院向与会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随着我校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中外学生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已十分必要。推进中外学生组织共建不仅有利于中外学生互学互鉴、共同成长,也将有益于形成我校更加浓厚的国际化氛围,提升我校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促进中外优秀文化交流共享,为传播中国声音贡献青春力量。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洋溢向与会领导详细汇报了我院来华留学生目前的学生组织构成情况,并对中外学生组织共建的思路与框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随后,各学院围绕中外学生组织共建机制、激励机制以及队伍长期建设等三个议题进行了热烈、友好而深入的交流研讨并达成一致。国际教育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专业学院的合作,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中外学生干部队伍,进而推动学院推进落实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2024年5月11-12日,“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组”年度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复旦大学、国家气候中心、扬州大学、辽宁省气候中心、黑龙江省气候中心、石家庄市气象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吉林师范大学、青海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高校院系和中国气象局等单位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任国玉教授主持开幕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杨元建教授主持闭幕式。“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组”成立于2016年,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候中心、沈阳区域气候中心、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福建省气候中心、深圳大学、天津市气候中心、黑龙江省气候中心、青海省气候中心等高校院系和中国气象局的研究、业务单位相关人员联合组建。研讨会围绕全球与东亚地区气候观测数据集研发、近百年亚洲季风区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城市气候学与城市气候变化、陆面过程与区域和中小尺度气候、中国全新世和历史时期气候演化、气候变化与中国水循环和水资源、全球与区域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与服务七个议题开展了研讨。会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兆勇教授和江志红教授分别就中国东部致灾极端强降水事件变化特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为增强学校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能力,推动气象产业化项目实质性落地,巩固和拓展校企之间合作领域,我校资产经营公司携同北京研究院于5月13日,组织在京气象相关企业代表,来校进行考察交流活动,旨在共同探讨以中国气象谷为平台的校地企合作发展新模式。南信大北京研究院院长张守保,北京华泰德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大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国气象科技产业园等十余家企业负责人,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管理办公室,我校资产经营公司、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校友办公室、科技产业处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交流。活动中,与会企业代表参观了南信大智能遥感工程研究院、见山园以及中国气象谷,深入了解我校在气象科研领域的丰硕成果,直观感受学校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产教融合方面的显著成就。资产经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企业代表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项目孵化等方面的开展情况。表示我校始终秉持开放协同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校地、校企之间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期待实现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活动中,学校大学科技园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