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天际要闻

【江苏教育信息网】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013-10-10来源:江苏教育信息网作者:林雯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何晓进 责编:何晓进访问量:1213

数统院教学.jpg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计算方法”的课堂上,授课老师口中“大气长波”、“探测雷达”等专业词汇层出不穷;而在该校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高等数学”的课堂上,这位来自该校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老师又在滔滔不绝地说经济。

  专业需求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背景与学习兴趣也不一样,因此需要为每一类学生制定专门的数学培养方案。作为学校理工类和经管类学生都要修习的基础学科,数学教学任务繁杂、举足轻重,如何在坚持基础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深化创新实践训练;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进行专业探索,以专业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如何使数学教育不仅丰富学识,更能涵养人生……这些都是数学与统计学院在大学生数学素质提升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中攻坚的重点。

  质量为先 软硬兼修保障教学

  走进数学教学实验中心,记者心中不免疑惑,数学也能做实验吗?传统印象中的数学主要是逻辑上的演绎推理,但在这里却能进行数学实验。数学教学实验中心拥有每秒达126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的高性能计算系统,250台微机,14台工作站,4台服务器。实验中心每学年面向全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程40门,数学实验项目200余项,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高等数学实验以及统计软件动画模拟等。高速运算可以使一些无法推导和证明的数学问题得出结果,并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直观;而通过实验学习数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

  高水平的实验平台是教学质量的硬件保障,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目前,数学与统计学院45岁以下教师博士化率已达100%,全体73位教师中国际化38人,累计海外经历52人年,另有非华裔教授1人,海外非全时教授10人,教师国际化率在全国领先。从2010年至今,学院在研项目80余项,计划经费达2435.5万元,在全国数学相关学院中名列前茅,为“科研带动教学”提供支撑。

  近五年,数学与统计学院共出版“系统性”数学类教材教辅25部,曹春正等几位教师先后获得江苏省高等数学基础课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二等奖;2012年有4位教师当选学校首批十佳教师。2012年,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又在全国近500个同专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数学类”专业群也整体入选江苏省重点专业类。

  体系为实 分层优化协同教学

  进入大学二年级后,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不少同学发现,原本同一班级的同学却拿到了不同的课表,各自走入心仪的课堂。按照个人兴趣,学生们可以选择“学术型”或“技能型”培养方案,前者可以选修更多理论课程,后者则可以与行业方向相结合,如选择“技能型”培养方案的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可以在金融分析或动画设计等方面加强实践。除了数学类专业之外,数学与统计学院还对全校的数学课程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形成“四步分层递进式”课程体系。大气科学专业对数学能力尤为倚重,该专业的同学在前两个学年要完成数理基础课,第三年开始动力气象学等数学与专业渗透课程,第四学年还要开展数学素质拓展综合课程,数学教育贯穿整个本科阶段,形成数学基础教学与数学拓展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数学有很多“难啃”的课程,但又是其他很多学科的基石。如果能在教学中做到与专业相融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专业基础。数学物理方程是学生公认“最头疼”的课程之一,为了教好这门课,王曰朋副教授在给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讲课时,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着重补充气象类内容,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避免学生被复杂的求解过程所淹没。在讲授波动方程这一章节时,他从“大气传递以‘波’为主”切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其他授课教师也同样注意到了这点,“我们在做数学课程论文的时候,老师通常都鼓励我们将论文与自己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大气科学专业大二的陈同学说。

  “专业渗透、协同教学”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达成了共识。除了课堂教学外,在教材编排上也减去部分与专业无关的基础理论,加深了专业相关的理论学习。2009年数学与专业渗透的《气象统计预报》就被遴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除此之外,数学课教师还与专业教师一道指导学生完成综合作业与小论文,发挥了教师之间的联动作用。

  创新为本 数学熏陶思维模式

  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201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ICM特等奖……近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了骄人佳绩,当记者问起取得好成绩的“秘诀”时,学院领导冷静地强调:“要淡化竞赛结果”,因为“我们从来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一方面,好的成绩不可能一蹴而就,靠的是脚踏实地的步步践行;另一方面,无论是平日的课程教学,还是暑期的集中培训,都并非以竞赛为目的,而是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

  炎炎夏日,如果你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集训营,会发现有10多位教师正在悉心指导学生,他们多是常年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的优秀教师,经验丰富。与兄弟院校安排1-2位教师专职管理和辅导学生数学建模不同的是,该校广泛动员一线的数学教师,以团队模式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和启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的科研课题也逐步向高年级学生开放,以“原创问题”取代“经典竞赛题”,用“创新”取代“模仿”,以科研训练带动数学建模训练,在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数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熏陶作用,还体现在一个特殊的班集体——2013届大气科学数理班中。大一时在数统院学习数理课程,后三年转而学习大气科学专业,但仍由数学与统计学院管理,与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同学共同生活,继续接受数理文化的熏陶。这个被称为大气科学“9班”的班级,40人考研上线率达到75%,3名学生被保外至北大、北师大、中科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蒋勇院长认为:“正是由于第一年深入的演绎推导训练,使学生具备了严谨的思维模式,大气科学数理班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在“以数学文化关怀人,以数学精神培育人”的宗旨下,数学与统计学院还以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蒋勇院长认为:“数学培养人的逻辑能力、推导能力和思考方式,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帮助人们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希望数学能够惠及他们整个人生。” 

http://www.jse.gov.cn/art/2013/9/25/art_1362_131611.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