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部处动态

我校成功举办2020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首场专题活动

2020-10-23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作者:于阿娜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于杰访问量:789

10月22日上午,我校组织召开了2020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高端学术论坛第一场线上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主题为“环境与健康”,由我校章炎麟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高蒙教授共同主持,邀请到香港理工大学、复旦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专家作专题报告,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引起了参会师生的热烈讨论。 

第一位报告人是香港理工大学李向东教授。他主要讲述了大气PM2.5中的致毒组分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包括全球范围的分布和模型模拟分析等方法,得到在不同地区,即使PM2.5浓度相同,因为化学组分不同也会导致毒性不相同的结论。因此探讨不同化学组分的毒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北京或南京与广州对比为例,利用微生物实验方法和复合毒性模型来分析和评估重金属(尤其是Fe、Cu和Mn)和PAHs特定组分对PM2.5总体毒性的相对贡献,并由此分析各污染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二位报告人是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陈建民教授。他给大家分享了COVID-19疫情之下全球空气质量的变化与启示。根据各国学者对于疫情期间大气污染、病毒传播的众多研究表明,疫情期间由于排放源的改变,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善是显著的,PM2.5浓度明显下降。在NOx和VOCs浓度下降的同时,O3浓度却升高,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气象因素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研究有待细化,需要充分考虑政策、行为和生活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尚需开发快速、准确和灵敏鉴定新冠病毒的方法,水污染和表面污染也可能造成病毒的传播,空气转播也需要深入研究,防护对于疫情的控制是必要的。 

第三位报告人是香港浸会大学的蔡宗苇教授。他主要介绍和讨论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恶英的环境与膳食暴露,并对其可能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二噁英具有难降解、强亲脂性的特点,可在食物链中富集,从而影响人类健康。利用小鼠模型,通过高分辨质谱等技术,研究发现二噁英暴露会抑制高敏感型小鼠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诱发上皮细胞间质转型,这对研究二噁英暴露后肿瘤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一位报告人是北京大学的要茂盛教授。他介绍了全球空气污染与大气颗粒物毒性及生物组分,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紫外辐射是大气气溶胶颗粒物中生物成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他展示了使用汽车空调过滤膜在十九个国家采集颗粒物的工作,对不同来源颗粒物毒性的差别、活体细胞如何实地响应颗粒物的暴露机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开展了对于不同来源颗粒物毒性与基于蛋白标志物的实时监测;通过大鼠实验,实现了基于活体动物VOC排放的空气毒性监测与在新冠病毒筛查上的应用,通过机器对患者呼出气体的图谱学习,可以实现新冠肺炎的快速筛查,准确率达到99%,并且讨论了相关活体暴露污染物后VOC的排放机制。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对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以及新冠疫情对环境的影响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本次会议为该专题第一场研讨会,系列学术活动将陆续开展,届时将邀请国内外专家作系列学术报告。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