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南信大支教团:用一年时间去播种希望

2020-11-09来源:学习强国作者:仇昊作者(文):作者(图): 发布: 责编:于杰访问量:754

从南京出发的飞机抵达南宁要三个小时,而要踏上都安的街道,就得再经过四个小时左右的地铁和大巴颠簸。当时间走到黑夜,白日里拢着的热意随着一阵风散去,我们也来到了这瑶山深处。

——摘自我校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仇昊的日记

从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来自我校不同专业的六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在这“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山深处,他们究竟度过了怎样的一年时光?

我校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

从学生到老师,初心伊始

教学是大家的主业主责,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支教团成员们不免有些紧张。李琳芸在第一次上课前“神经质”般地不断问自己:“我究竟能不能上好课?”;而作为高一年级四个班的通用技术课老师,毕明明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在第一次上课前写满了整整两页A4纸的讲稿。备课时,他甚至将说每句话时的表情在脑海中都预演了无数遍。正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研支团成员们才能在课堂上做到真正的收放自如。

第一次上课

大家在这一年的教学生活中加入了“点餐式”教学,结合各自本科专业,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活动:开设了《观云识天》、《华为案例分析》、《中美国际比较》、《揭秘人工智能》、《初探系统设计》、《认识金融》等课程。研支团成员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跟踪前沿时事,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在教学中,大家在教学方法上也各有创新:孙成开展班级讨论,毕明明侧重课堂氛围的调动,谢程坤启发学生自己思考,仇昊则利用学校所提供的通用技术器材,带领学生们走出课本、走进实践,共同设计制作作品,相框、笔筒、书立、房屋模型……当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被制作出来时,学生们也打开了走近科学技术的兴趣之门。

给学生上实践课

伴随着孩子们“老师上的课很有意义”、“希望老师再上相似的课程”这样的评价,大家的讲课技巧也逐渐成熟起来。面对教室里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研支团的成员们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山里孩子的人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

与学生合影

从师生到朋友,为梦起航

在课堂之外,大家也会主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徐瀚文将“眼皮贴近草皮”,通过和学生们一起打球、聊天,逐渐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孩子们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最本能的、不加矫饰的情谊:求知若渴的纯真眼神、理解知识点后的点头肯定、路上相遇的灿烂笑脸……这些简单的举动总能让研支团的老师们产生浓浓的自豪感,忘记身体的酸痛和喉咙的干哑。

学生写给研支团的小纸条

除了在都安高中教学,大家在工作之余还去了八仙小学、建桥小学和都安民族特殊教育学校的爱心服务站、各个安置点的“青空间”开展教学和志愿活动。随着接触的深入,研支团的成员们逐渐意识到,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可以利用手中的设备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子。仇昊喜欢带着无人机和相机和孩子们交流,他享受在课后领着孩子们从镜头里看大山风光的时刻;谢程坤喜欢讲自己的旅行故事,她至今都记得自己对孩子们说的那句:“交流比你们想象中容易,但要先试着勇敢地走出去。”

给七星安置点的孩子上课

从学校到社会,多面成长

除了教学,大家还承担了学校一部分行政工作。孙成在教学中是真诚贴心的“小孙老师”,而在协助处理党建工作时,他又摇身变成了严肃认真的党办助理。在繁忙的基层党务工作面前,他以沉稳踏实的态度顺利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是同事眼中的好帮手。仇昊则担任了校办助理的职务,书架上厚厚一本电话会议记录簿和满满一铁皮柜的文件处理笺,见证了他从刚刚接手工作时的懵懂到大家口中“有事找小仇”的成长。谢程坤在团委负责学校六千多名学生的智慧团建系统,李琳芸、徐瀚文、毕明明分别在三个年级办协助处理各项日常工作,大家在忙碌中逐渐成长成熟。

家访学生

这一年,研支团的成员们也配合都安团县委开展了很多志愿活动。因为参加“广西第二届农民丰收节”志愿服务工作,李琳芸和谢程坤第一次穿上了瑶族民族服饰;因为参加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毕明明领略过凌晨五点天还没亮的广西冬天有多么寒冷;因为配合都安县团县委加入“党群组织”参与都安红歌大赛排练,仇昊也见识过都安夜里漫天耀眼的繁星……记得有一次在帮贫困户干活后,驻村第一书记和谢程坤聊天时说道“小谢,没经历过这种体验吧?以前在南京是不是没下乡干过活......”她当时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什么都没说。是啊,很多事情是来了瑶乡才有所经历的,在投身于火热的基层建设和为人民服务之中,成员们感受到坚实的成长脚步。

这一年,大家的嗓子哑了,皮肤变黑了,表情包也多了。但只要能看见瑶乡孩子们的笑脸,研支团的成员们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年的时间很快,好像昨日才刚刚来到都安,明天就要离开这里。收拾好行囊北归,每一次夜里点亮的教室的灯光,都是大家支教的青春里最浪漫的回忆;都安的生榨粉、麻叶馍还会让大家魂牵梦萦。山路弯弯,足迹漫漫,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遇到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何其幸也!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第二十一届研究生的六名成员即使离开了壮乡瑶寨,也必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带着这段难以忘怀的支教记忆,让自己的人生在奉献中不断闪光。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5089381346055369579&t=1602306427562&showmenu=fals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item_id=15089381346055369579&ref_read_id=d6072a8b-7829-45f0-84d4-8100a05b6ceb_1604906404719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