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科协公布了2022年度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人选,全省共100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我校计算机学院许小龙和数学与统计学院熊艳琴2名青年教师入选。江苏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由江苏省科协组织实施的一项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旨在改革科技人才服务机制,探索服务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途径,拓展培养举荐青年科技人才渠道,扶持有学术技术优势、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该人才支持计划每年通过各区市科协、省级学会和高校科协学会选拔一批3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连续2年稳定的资助培养。经我校科协推荐,目前已有6名教师获得江苏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资助。
近日,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公布了2022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评选结果,入选者包括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25名青年学者。由我校科协推荐的江民星、杨锴、陈倩3人此次成功入选,这也是我校首次获批此类项目。中国科协拟组织实施的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旨在推动中国科协科技智库建设,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培养凝聚一批思想敏锐、专业扎实的青年战略科技人才队伍,主要资助围绕国家需求、科技前沿、科技政策、创新人才、创新组织、科技治理等方向的决策咨询课题研究。我校科协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科技智库功能,协调有关校内组织发挥决策咨询功能,有效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出前瞻性、建设性意见建议,并于2020年获批江苏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
7月5日下午,国际教育学院举办了2022届校友联络员聘任仪式。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马廷淮、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郭杨出席了此次仪式。此次聘任仪式由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广磊主持。参加此次聘任仪式的还有来自巴基斯坦、俄罗斯、加纳、哈萨克斯坦、孟加拉、乌干达、乌兹别克斯坦、赞比亚等八个国家的8位校友联络员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全体辅导员。在致辞中,马廷淮首先向担任2022届校友联络员的八位留学生表示祝贺,肯定了他们在南信大就读期间所取得的成绩与为学校及学院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对在座校友联络员提出了三点期望:希望各位校友联络员们架起校友与母校的“连心桥”,宣传好母校文化,讲好信大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希望各位校友联络员做好校友“风向标”,志存高远,追求卓越,为广大校友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各位校友联络员与学校共绘发展的“同心圆”,让个人的奋斗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助力校友和母校的共同发展。郭杨主任在发言中向2022届毕业的全体留学生表示祝贺。他表示,校友是学校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学校事业发展最可信赖与依靠的力量。希望各位留学生校友联络员在毕业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母校发展,母校校友会也将支持留学生校友回国发
为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护航研究生高质量就业,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近日,研究生院党支部、电信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一行前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公司,与江苏移动人力资源部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共建活动暨研究生“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江苏移动人力资源部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王浩,副总经理徐冰等参加活动。王浩代表江苏移动对前来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中国移动的发展历程及近年来江苏移动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面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并表示,南信大历年为江苏移动持续稳定地输送优秀研究生毕业生,为江苏移动聚才引智的重要源泉之一,今后将以党建结对共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实现党建互促、资源共享、联建共学、队伍互促,不断深化共建互补的深度和广度。研究生院党支部书记袁敏表示江苏移动是我校毕业生入职人数最多的世界500强公司之一,近年来,校企双方在研究生创新实践等方面展开了系列探索,有着优厚的合作基础,希望在共建协议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党建共建模式和路径,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发展、聚力发展、融合发展,以党建赋能研究生就业高质量发展,力争
电子签章系统可以保障电子签章安全、合法、合规,具有法律效力,保证其可追溯性和合法性。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无纸化办公,方便教职工用印用章,我校于2021年9月启动电子签章平台建设。目前,完成平台部署测试和部分系统的对接工作,上线了“收入证明”、“在职证明”、“研究生成绩证明”等应用。系统自4月份建设以来,网络信息中心会同人事处与承建公司就证明文件内容与模板多次沟通,进行了深度定制化开发,方便了证明文件的使用。同时网络信息中心组织相关业务系统公司与系统承建公司就电子签章统一开放接口的使用进行了多次线上、线下培训与使用指导。目前电子签章平台已完成了和网上办事大厅平台、教务系统、研究生系统的对接测试,其中研究生成绩证明已使用了电子印章,方便了学生成绩证明的使用。后续将继续为学校其它业务系统与电子签章平台对接提供服务。系统自6月28日上线以来,截止7月8日共出具“收入证明”19份,“在职证明”17份,“研究生成绩证明”200余份,省去了师生打印文件和去业务部门盖章的步骤,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使用电子章的收入证明 使用电子章的收入证明对外使用电子签章的文件时,可通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线下会场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影响并推动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为聚焦学术热点,打造学术精品,扩大学术共同体,全面提升学术影响力,《阅江学刊》编辑部于7月2日召开“数字经济与中国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等单位的12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阅江学刊》主编韩璞庚、期刊部主任周彩红及《阅江学刊》编辑部全体人员参会。研讨会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刘军教授主持。 会上,刘军介绍了召开本次研讨会的学术背景和意义,韩璞庚分享了《阅江学刊》办刊历史、办刊优势、办刊业绩及《经济观察》栏目今后的发展思路。随后,与会专家围绕数字经济与经济学理论创新、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研究新议题、中国数字经济的优势与短板、数字经济对国际分工和价值链重构的影响、数字经济何以助力共同富裕和乡村全面振兴、数字经济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数字经济
6月30日,由期刊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主办,应用气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固碳减排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等协办的“2022年度生态系统减排增汇论坛”成功召开。期刊部刘伟副主任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全体人员、研究生共20多人出席线下会议,来自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数十家机构的近300名师生线上全程参会。论坛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申卫收教授主持。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邓祥征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张金波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刘树伟教授、宁波大学葛体达教授、中山大学覃章才教授分享了他们(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做了题为“CO2非均匀分布引致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潜力的不确定性分析”“基于15N示踪技术和库源解析方法研究土壤N2O产生途径及其应用”“氮肥施用的土壤活性氮气体排放因子与排放强度”“亚热带稻田土壤生物固碳机制与碳中和技术初探”“自然气候方案:迷思与事实”的线上报告。生态系统减排增汇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确全球变化、人为活动和管理措施等对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以及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影
6月28日,由省委统战部主办的部分高校校友会负责人座谈会在泰州召开。省侨办副主任宋琦,泰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小兵,国内部分高校校友会负责人,省、市委统战部职能处室相关人员出席会议。座谈会上,宋琦指出,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统战侨务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要继续举办“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系列活动及“相聚长三角”活动;要持续推动海外人才经济联络站建设,组织形式多样的联络联谊和引智活动;要推动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推进海外高端人才项目和华商产业集聚发展。张小兵指出,泰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建设,倾力打造“‘泰’爱才,最‘州’到”的人才发展生态,希望各高校校友会继续关心支持泰州发展,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牵线促进更多校友资源来泰创新创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近15所国内高校校友会负责人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校友会资源优势,服务侨务引智引资工作等作研讨交流。我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郭杨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交流发言,他介绍
6月27日下午,中国气象局举办、我校承办的“热带气旋预报技术国际培训班”在WMO区域培训中心开班。WMO区域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廷淮和来自21个国家的学员出席云端开班仪式。仪式由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勇主持。马廷淮在致辞中首先对近百名学员参加此次培训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我校深厚的办学历史和“双一流”学科优势,以及中心多年来积累的培训经验和培训规模。他说,热带气旋引发强风、洪涝、风暴潮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持续加强各国气象部门的台风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很有必要。作为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指定的唯一培训中心,我单位近年来举办了多期热带气旋主题培训,希望籍此促进学员所在国相关业务水平的提升,助力各国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建设。印度尼西亚学员INDRA先生代表全体学员发言,他对中国气象局提供宝贵的培训机会表示感谢,感谢我校给予培训班精心的筹备。他希望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各位学员获得更多热带气旋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自身现有业务水平,发掘出业务水平提升点和努力方向,通过相互支持和交流,促进各自部门气象减灾救灾业务能力的提升。本期培训班是WMO区域培训中心
6月24日,我校南通研究院与用友网络南通分公司及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南通市崇川区工信局副局长陈小青、南通市崇川区科技局副局长李健、用友南通分公司总经理张磊、用友新道总经理任子宜,哦校南通研究院院长方昊、法人代表刘云平、副院长吴玉乾出席。仪式由方昊主持。陈小青指出,“智改数转”是制造业升级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和创新链中高端,建设制造强区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助力企业两化融合,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为企业做好诊断服务,提高企业的“智数效率”。陈局也提出希望,研究院要肩负起“人才培养”和“自我造血”的使命,共同努力为“智改数转”开辟一条道路。李健副提出,将结合人才培养体制与科技型企业用工体制,为研究院做好资源嫁接和政策落实服务。区科技局将分析不同类型的企业实际需求,携手研究院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在企业与高校合作中,保障各类科技补助政策的落实。李健要求研究院,加强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真实需求,实现官产学研沟通顺畅与信息共享。张磊提出,用友公司将依托南信大的人才优势以及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