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要闻

天际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天际要闻 > 正文

第六届地球科学前沿论坛暨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我校召开

发布日期:2023-06-21 来源:科学技术处 作者:崔红 吴琪琼 责编:方向 访问量:

  6月18日,第六届地球科学前沿论坛暨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我校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和《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委会承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

  此次论坛主题为“地球系统科学”。《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郑永飞院士和副主编郭正堂院士共同担任论坛执行主席。崔鹏、戴民汉、朴世龙、王会军、谢树成、张培震、朱敏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傅绥燕、杨顶辉、朱茂炎等《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编委以及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出席论坛,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等40余个单位的18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郑永飞院士主持。

  管兆勇在致辞中对参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介绍,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气象行业特色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始终坚持特色发展,聚力打造“气象+”“+信息”交叉融合学科品牌。他表示,未来学校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各兄弟单位深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方面合作,共同在地球系统科学前沿探索新知,携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努力为推动全球变化应对、“双碳”目标实现以及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他说,此次论坛院士专家云集,希望能够广泛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为推动地球系统科学发展贡献集体智慧。

  受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朱日祥院士委托,张培震院士代表地学部常委会致辞,对我校此次论坛的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他表示,地球科学前沿论坛由《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委会于2013年发起,2014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加入作为共同主办单位,每两年召开一次,已成功举办五届,形成了严格的机制和严谨的程序,以“有报告、有交流、有讨论、有论文、有宣传”的独特形式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本次论坛首次纳入“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系列。希望论坛发挥院士群体的前瞻引领作用,以“学术引领”和“人才培养”为目标,广泛凝聚地学领域专家,带动研究生及青年科学家的培养。

  会上,郭正堂、朱茂炎、杨顶辉、傅绥燕先后主持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朱弟成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符慧山教授、成都理工大学李超教授、广西大学余克服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元保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杨保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华建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郑勇教授、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袁星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员等围绕表层地球系统、地球内部系统和日地空间系统三大领域作了报告。精彩的报告内容激发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会场气氛活跃。最后,郑永飞进行了论坛总结。

  论坛前一天,《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全体编委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由郑永飞院士主持。张培震院士代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致辞,感谢地学部常委会对《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的支持和指导,感谢我校为本次编委会召开提供的支持。编委会前,还召开了固体地球、表层地球和大气海洋空间三个分组编委会议。

  活动期间,郑永飞院士、戴民汉院士一行在管兆勇的陪同下参观我校校史馆、见山园等地,并在院士林种下了银杏树,寄语南信大学子学有所成,早日成才,勇担时代重任、谱写青春华章。

郑永飞讲话

郭正堂讲话

张培震讲话

管兆勇讲话

论坛会场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全体编委会

院士林植树

作者(文) 作者(图)
报告人 责编 方向
摄影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00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邮件:xb@nuist.edu.cn

Copyright © 20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际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