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智库高端论坛在我校图书馆七楼报告厅开幕。本次会议由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大气环境经济研究院承办,特邀省市级行业领导、国家级智库专家学者、气象相关企业高管出席。副校长闵锦忠,社科处、发规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法政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负责人及校内师生代表参与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闵锦忠副校长主持。
开幕式伊始,我校领导致辞。他首先对政企各方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感谢各方对我校发展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他表示,我校始终坚持多学科特色发展、交叉发展,以大气科学学科为核心的地学作为学校特色发展学科,打造“气象+”“信息+”两大学科群,围绕特色学科开展交叉融合发展工作,本次高端智库论坛正是此理念的有力彰显。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作为省委宣传部获批设立的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其成立与发展离不开省委宣传部、省智库办的关怀与帮助,我校倍加珍惜、高度重视智库建设,未来学校将持续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等人文学科的支持,更好地推进智库健康发展。
随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杨新芝讲话。他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是极具特色的省重点培育智库,其成立以来,扎实开展决策咨询、政策研究与社会服务,围绕气候与环境治理领域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贡献了重要智慧与力量,显示了南信大智库的社会担当、研究实力与社会影响力。同时,他还对我校智库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依托一流学科,重视从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的转变;加强专题调查,充分发挥建言资政作用;聚焦改革创新,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校政企融合发展。
接着,闵锦忠副校长宣读了聘任门奇巍等11位智库兼职研究员的决定。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俊作研究院近三年工作总结与未来发展规划汇报。
开幕式最后,江苏省社科规划办(智库办)主任许益军研究员作总结讲话。他表示,江苏是全国最早推出新型智库实施意见的省份之一,先后建成10家高端智库、16家重点培育智库,建立南京大学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省社科联江苏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智库成果,形成了一系列智库品牌。江苏新型智库建设如何继续发力?他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智库的学术能力、政策转化能力以及内部治理能力,打通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的“任督二脉”,推动形成高水平智库成果的有效激励机制,把政策成果跟职称评定、考核评选等挂钩,充分调动智库专家的积极性。
专家报告阶段由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陈俊院长主持,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主任胡薇研究员,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经济处副处长吴国玖副研究员,我校商学院院长朱帮助分别作主旨报告。
欧阳康教授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阐述了智库建设的必要性。他提出,建好智库要做到三个关键词,一是“顶天”,要有一定的思想境界,不媚上、不迎下,不谋私利,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致力于服务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二是“立地”,只有真正走进实际、懂得实际,才能让智库研究具有可操作性;三是“中气”,要有自己的撒手锏、硬功夫,把决策者看得见但想不到、群众感觉到但说不出的问题提出来、解决好。
胡薇研究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智库评价现状。她从决策咨询成果推介渠道、评价与奖励机制等角度论述政策决策研究与咨询服务质量提升策略与建议。她表示,智库要积极推进多语种外宣,关注舆情,引导舆论,有效利用新媒体,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
吴国玖副研究员表示,要克服把智库等同于研究机构、把智库数量等同于质量等认识误区,明确功能定位,健全决策咨询体系,建立合作交流的机制,形成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智库联盟。
朱帮助教授从碳市场与气候变化视角出发,通过探讨碳交易机制对绿色发展影响的方向与程度,为后续碳交易市场的政策实施提供政策建议与启示。
19日下午,会议的“校政企三方圆桌会议”环节由我校大气环境经济研究院蔡银寅院长主持。会上,由我校科技产业处夏景明副处长介绍了中国气象谷建设情况。蔡银寅院长介绍了大气环境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门奇巍副总经理,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公司陈高林副总经理,象辑知源科技有限公司林忠副总裁等与会嘉宾进行了现场交流,表示支持促进高校研究成果向产业应用方面转变,力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苏省社科规划办(智库办)主任许益军致辞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杨新芝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