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要闻

天际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天际要闻 > 正文

《信大史话》开讲受好评 现场师生爆满

发布日期:2018-04-04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文):杨硕 作者(图):杨硕 杨红 责编:贾冰 访问量:

GO9A0210_副本.jpg

  “我们都是提前刷卡进场的”,不到晚6点,距离正式开讲还有半个多小时,大学生活动中心早已座无虚席、听众爆满。4月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通修课《信大史话》在这里隆重开讲。

   “60年前,我们是如何建校的?”“新图书馆门前的鼎有着怎样的故事?”“藕舫园、长望塔又因何命名?”……这些与我校息息相关、备受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今都可以在《信大史话》这门课上得到回答。从我校建校时的缘起与担当,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传承与发展,《信大史话》沿着时间脉络将我校的发展历程一一展开,为听众呈上一份厚重的精神盛宴。课上,一张张老照片再现了我校创立初期的艰苦与教育名家的坚守,一项项成就刻画出我校快速发展的路线图,鲜活而生动的课堂让学生们聚精会神,不时用相机记录精彩瞬间,用纸笔记下精辟金句。课上还提到,南信大人一直以来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校风,活跃在工作一线,“哪里有高山海岛、哪里人迹罕至,哪里就有南信大的学子”,在座师生感同身受,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是我校首次开设校史文化类课程。传承信大文化,弘扬信大精神,开设校史文化类课程是全校师生的共同渴求,也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史为鉴、持续跨越的更高追求。管理工程学院学生周思怡在校史课的生动讲解中深刻感受到了学校的传承与担当,“学校发展一直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国家各行业都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如今我们拥有更好的条件,更应与学校高速发展同行,担起青年人的责任,为国家发展助力。”

  精心打造的通修课《信大史话》每周开讲一次,共8讲,内容涵盖传承担当、创新发展、大学演变、信大精神、名师荟萃、人才辈出、享誉全球、持续跨越等,旨在为学生全方位立体展示我校发展的纵深轨迹。“熟悉校史校情、传承信大精神、探求行业发展、把握高教脉络、畅想信大未来,这是《信大史话》的教学目的”。

  据了解,为丰富优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信大史话》汇集优秀教师资源,其课程教学团队由由党委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所、校史馆、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及相关学院负责人、校史研究专家、高教研究专家、学生工作负责人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管理工程学院部分研究生构成,并进行集体备课和授课。

  这样一门独特的通修课如何考核?据课程教学团队介绍,课程考核分为课程作业、实习实践、互动评优、参与问卷四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需参与关于认知度、满意度、参与度的问卷调查,完成参观校史馆、北极阁气象台等的实习课程。而在所有课程结束后,学生需在授课教师布置的思考题中选择一题进行思考并完成一篇课程报告。

  “课程特别精彩,不来听就亏了!”有学生在微信上向同学“安利”《信大史话》。除吸引众多学生外,还有不少教师前来旁听,“补习信大历史知识”。区域培训中心教师沈广湫在听完课程后感慨颇深:“南信大今日的发展与成就,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南信大人的执着坚守和不懈努力。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更要紧跟时代发展,抓住宝贵机会,共创美好未来。”

  据了解,《信大史话》还将在未来通过全英文授课的方式与我校留学生“见面”,为留学生系统了解信大历史、体会信大文化、感受信大精神搭建学习平台。

GO9A0232_副本.jpg

学生聚精会神

GO9A0236_副本.jpg

现场座无虚席


作者(文) 杨硕 作者(图) 杨硕 杨红
发布人 杨硕 责编 贾冰
摄影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00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邮件:xb@nuist.edu.cn

Copyright © 20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际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