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江苏高校2020年度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结果,我校以省属博士研究生培养高校总分第三的成绩再次获评A等。
2020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收官之年的各项任务,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取得了系列成效。
落实立德树人,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党建引领,爱国强志。以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结合学科特色,创建研究生党建育人平台。以新媒体为动能,云端点亮“月度学习清单”等研究生党建品牌,打造研究生党建工作新阵地。以“一学期一主题”系列活动为抓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建强“浸润式”常态主题教育基地。
思政提质,力谱新章。持续亮化入学教育“第一课”品牌,由院士、书记、校长领衔主讲,扣好研途“第一颗扣子”。推动研究生“思政课程精品课”“课程思政示范课”等建设项目,发挥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育人责任,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行同向。
协同育人,凝聚合力。聘请学高德正的优秀教师担任德育辅导员,创办研究生“信大研道”沙龙、“研究生辅导员下午茶”等活动;通过规范完善研究生导师选聘制度,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树立优秀导师指导典型,充分激发协同育人活力和合力。
以文化人,学风雅正。开设科研素养通识课,开展“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建立科研诚信负面清单,将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纳入研究生思政考核评价体系,树立学术规范鲜明导向。
勇立教改潮头,构建培养质量体系
优化学科,服务战略。以“一体两翼”学科布局为指引,发挥“气象+”学科发展优势,形成学科发展特色、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交叉学科建设,加强信息工科特区建设,重点培育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兴学科急需人才。
教学创新,精品示范。紧密结合科技前沿,精心打造学科核心课精品示范课程;加强案例库建设,丰富专业学位资源;改革公共英语教学,丰富科学人文素养课程;鼓励以团队形式开展线上、线下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效果显著。
研学探索,开放交流。以项目和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训练;以营造开放的学术环境为重心,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开展校际学术交流活动,全校22个学院均设有研究生学术沙龙品牌。
多元培养,需求导向。推动院所合作、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推进海外研究生国际联培双向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我校获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项目人数再创新高。
坚持知行合一,彰显信大文化底蕴
创新驱动,实践提升。承办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组织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教师素养菁英训练营、研究生毕业生创新成果展等,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营造积极的校园创新实践氛围。全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研究生达494人次。
治学报国,激扬青春。2020年夏,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分赴广西都安、宁夏同心报到上岗。同期,“脱贫攻坚,青春践行”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苏北大地开展志智双扶等活动。“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研究生们“硬核”的信大担当书写于祖国西部大地、红色老区,将所学运用到社会基层,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为西部教育事业发展和老区决战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
“红色传承基因”融入立德树人主脉,“绿色学科生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蓝色创新力量”面向科学技术前沿,43年研耕不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守为党育人初心信念,坚持为国育才使命担当,将持续全力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全速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开启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奋力书写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