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校园快讯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我校教授主导的“恩施宣言”发布

发布日期:2023-08-18 来源:人工智能学院 责编:阙华燕 访问量:

8月12日至13日,“2023全国数字文化遗产大会暨第十六届CSIG全国数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数字化及保护研讨会”在湖北省恩施市召开。大会形成了关于“大力推动数字文化遗产研究与应用的倡议”(简称“恩施宣言”),倡议国家设立“一带一路”国家数字文化工程,并呼吁筹建数字文化科技方面的全国一级学会。我校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潘志庚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并作为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数字文化遗产专委会主任在开幕式上发言。

此次研讨会上元宇宙+与AI+是大会重要议题。大会以“数字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大模型”为主题,重点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与成果展示,从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人、元宇宙赋能数字文博和文物科技成果科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会还就“文化遗产与元宇宙”“文化保护与大模型”“考古与数字化”等主题举行专题论坛。会议期间,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了顶会顶刊科研成果展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院士,作为特邀报告人作报告。他以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等数字化成档、修复与保护为例,生动地叙述了武汉大学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方法及应用,并指出我国应抓紧建立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紧密交叉融合的数字文化遗产重大科学工程。

在我校潘志庚教授的主导下,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数字文化遗产专委会结合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和浙江大学彭群生教授的建议,形成“大力推动数字文化遗产研究与应用的倡议”(恩施宣言)。

据悉,大会由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数字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湖北民族大学等单位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北京建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西安建筑大学、敦煌研究院、上海博物馆等53多所院校或文博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大会历时两天,大会特邀报告人还包括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刘健老师;浙江大学吴洪智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潘志庚教授;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和清华大学刘烨斌教授等。


背景链接:

全国数字文化遗产大会暨数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数字化及保护研讨会最早是由在浙江大学工作的潘志庚教授创办,2020年成为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旗下数字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国内学术会议。该会议已在国内多个城市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在学术界、产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力。此外,2020年10月底,中国图形图像学学会(CSIG)数字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在苏州宣布成立,我校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潘志庚教授被推选为首任专委会主任。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伟大号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了响应号召,2023年8月12-13日,由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主办,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数字文化遗产专委会和湖北民族大学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全国数字文化遗产大会在湖北恩施顺利召开。经过与会专家讨论,形成关于“大力推动数字文化遗产研究与应用的倡议”(简称恩施宣言)。

1.积极支持国际著名遥感专家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的提议,建议国家设立“一带一路”国家数字文化工程,提升国际影响实力;

2.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全面振兴优秀中华文化,呼吁筹建数字文化科技方面的全国一级学会,以利于整合文化领域和数字化科技领域的研究力量,促进产学研合作;

3.广泛联合文博旅游数字化方面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推动数字文化领域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联合发展;

4.在学会领导下,举办更多的学术论坛,组织讨论交流,传播数字保护理念,为加强文化自信作出贡献!

作者(文) 作者(图)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00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邮件:xb@nuist.edu.cn

Copyright © 20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际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