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广泛征求意见,现刊出“我校2012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新闻事件”候选事件。欢迎广大师生网上投票,也可通过电邮(news3@nuist.edu.cn)将您的选择发送给我们。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建设一流特色重点大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工作,全校通过理论宣讲、专题研讨、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2、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9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李廉水同志作题为《开放发展 协同创新 开创建设一流特色重点大学新局面》的工作报告,蒋建清同志作中国共产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
3、部省局三方正式共建南信大。6月,江苏省省长李学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亲笔签署了《江苏省人民政府 教育部 中国气象局关于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意见》,三方共建有利于我校集聚更多资源,实现更好更快发展;8月,我校受邀参加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
4、“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揭牌。8月29日,汇集八大协同单位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在我校揭牌,后我校又赴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中国电科集团第十四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等调研协同创新工作;9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来校考察,指导协同创新中心工作。
5、扎实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11月8 日至9日,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专家组来校调研检查,给予我校高度评价。我校围绕“建设一流特色重点大学”的战略目标,坚持“开放发展、联合发展”的方针,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形成了以改革促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6、世界气象组织主席戴维•格莱姆斯一行访问我校。9月15日,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加拿大环境部助理副部长、加拿大气象局局长戴维•格莱姆斯率加拿大气象代表团访问我校。今年我校共举办国际培训班和双边培训班12期,270余人参加培训,并与世界气象组织签订了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被指定为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培训中心。
7、党建工作促进科学发展。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肯定我校创先争优工作;我校深入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校党委荣获“创先争优•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我校1个集体、4位党员获江苏省委教育工委表彰。建党91周年之际,隆重召开庆祝大会暨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8、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形成“四学习四提高”特色。我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受到省协调办、省委教育工委专家组好评,坚持倡导“四大理念”,健全“四类制度”,提供“四大套餐”,强化“四个注重”,形成了“四学习四提高”的特色。
9、我校成立气象学部。为了加强学科建设、整合办学资源、发挥学科集群优势、激发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成立气象学部,下设科学指导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
10、“制度创新年”成果斐然。今年是我校的“制度创新年”,各部门和学院积极开展制度创新,精心制订和修改规范了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百余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11、“本科教学质量月”开启教学“深耕”。10月15日至11月11日,我校开展了“本科教学质量月”活动,围绕课堂教学、学风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四个主题,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营造了重视和思考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12、我校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称号。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入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大类共30个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专业;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5个专业入选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顺利入选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单位。
13、科技工作再攀新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8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获批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973课题2项、军口863项目1项;首次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首批“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新增省部级科研机构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继续开展“专利推进活动月”活动,师生全年申请专利377件,授权专利209件;荣获“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大气科学学报》被选为大气科学(气象学)类核心期刊。
14、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再上新台阶。获批7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量居全省高校第6位;获批4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获9项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5、大学科技园建设紧锣密鼓。我校大学科技园于10月开始施工建设,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我校与中国(南京)软件谷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园(雨花园区)”,并共同成立“南京超云计算中心”;“气象业务云平台”项目获批江苏五大特色云(气象云)平台之一;与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联合开通“中国气象装备网”;2012年注册成立学科型公司9家。
16、产学研推进合创共赢。我校省级技术转移平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项目正式立项;新增三个校企研究院,合同经费1100万元,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与无锡市新区、苏州市吴中区、泰州市海陵区、南京市雨花台区、南京市高新区、安徽省天长市等地方政府及部门开展合作,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海洋局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保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等部门达成全面合作协议,服务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17、建成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运算能力超过每秒40万亿次,峰值达到56万亿次;“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软件工程与信息服务实践教育中心”和“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遴选为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数量增至15个,列全省高校前列;进一步充实实验队伍,强化制度创新,制订、完善了实验室与实验队伍建设与管理相关制度,设立实验室开放项目。
18、我校再添多名专家。2012年,新增江苏特聘教授3人、江苏双创人才2人;新增双聘院士2人,非全时海外专家13人;8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9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0人入选“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批高校“青蓝工程”创新团队1个;新增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人;获批“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19、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开展研究生新导师培训、校外生源选拔改革试点、“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全国优博获得者报告会、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研究生就业宣讲等活动,初步构建了以质量监控和导师培训为特色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优博培育效果开始显现,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数为历年最多;招生计划增幅列全省第二,招生管理与考务工作省评获得双优秀;省一级学科点评估、省高校优势学科中期评估结果优良。
20、局校合作进一步拓展。与气象、海洋、水文、环保等行业增进合作,分别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保厅等签署了共建协议;与湖北省气象局、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永安市气象局、三明市气象局、镇江市气象局等签署合作协议;与青岛、海南、深圳等地气象局深化合作;全年共举办各类气象研修班6期,为山东、甘肃、黑龙江等地气象部门培训学员281人;3位教师被评为“全国气象部门省级预报员轮训优秀教师”。
21、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学校荣获江苏省首批“党风廉政建设示范高校”;校党委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权力运行决策、执行、监督的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在资金流、项目流、物资流、人才流的快速发展中,重视发挥纪委在党纪检查和政纪监察中的职能作用,创新开展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履职与效能监察工作”和“机关和服务部门作风检查与效能监察”工作。
22、我校与巴哈马大学合办孔子学院正式升格。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廉水带队赴巴西、智利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展;与雷丁大学、夏威夷大学、西苏格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和备忘录;被授予《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招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雷丁大学、苏塞克斯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巴哈马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交流互访活动。
23、首次自主招生选拔考试平稳有序,是全省首批6所试点高校之一。首次在省内招收艺术类国际课程试验班学生,在浙江省实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试点招生;在全省设立了11个气象科普基地和8个气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辅导员张京波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开展“心理健康月”、“学风建设月”、“科技文化节”等主题活动。
24、与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共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我校“创业教育示范校”接受专家组评估验收;共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6场,校园招聘宣讲会102场,进校单位1206家,2012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为97.68%,获评“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2011年度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中成绩优秀,被评为最高等级。
25、我校学子首摘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网络专项竞赛二等奖1项、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1项,江苏省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举行多项活动纪念建团90周年,5828名学生和86个集体受到表彰;16名学子奔赴祖国西部和苏北开展志愿服务,数量在江苏高校再列前茅;300余名学生成为南京亚青会志愿者,并承办“魅力江苏•活力青奥”绿色骑行活动;荣获2011年度“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12月,召开共青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二十一次学生代表大会。
26、我校当选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主席单位,这是大排协主席单位首次落户江苏;雷丽娜同学在伦敦残奥会上蝉联乒乓球女子单打TT9级冠军、乒乓球女子团体TT6-10级冠军;我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跆拳道、击剑、啦啦操、排球等多项赛事中获佳绩。
27、“农校对接”直供我校“菜篮子”。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推行“农校对接”,荣获“全国高校‘农校对接’与学生食堂采购工作先进院校”;荣获“全国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后勤服务总公司第五党支部被授予“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
28、和谐校园建设幸福师生。全面加强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改革发展全局,广泛深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平安校园”、“法制校园”、“民主校园”、“健康校园”建设,再度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称号;“全国道德模范高校巡讲”活动走进我校;被授予“江苏省平安校园”称号。
29、我校滨江学院建院十周年。5月27日,我校滨江学院迎来建院十周年庆典。十年来,滨江学院已培养各专业毕业生17000余名,在校生达12000余人(不含花旗营),办学质量获得社会广泛好评,2012年考研率达9.88%,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30、承办高水平、高层次学术活动。承办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暨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七届综合研讨会、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水文气象事件国际学术研讨会、全球季风年代际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数学文化论坛、大气科学前沿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高水平、高层次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氛围,拓展学术交流平台。
在线投票:https://65115af72bbfa97e662909e0bb3bd807.vpn.nuist.edu.cn/top2012/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