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20日,2024第七届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IEEE南京分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动化学会自主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长费爱国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戴浩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姚富强研究员,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王子栋教授,IEEE南京分会执委、东南大学潘志文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陈海山教授,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刘玉超研究员等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35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领导与专家学者,400余名校内师生参与大会开幕式与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长费爱国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大会主办方向与会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当前无人系统研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飞速拓展,无人系统已成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并期待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拓展无人系统领域的前沿研究与创新,加速学术界与产业界的融合,不断深化无人系统技术产业化应用。
IEEE南京分会执委、东南大学潘志文教授在致辞中,代表IEEE南京分会对2024第七届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简要回顾了IEEE南京分会成立至今10余年的蓬勃发展。他提到,IEEE南京分会区域高校、科研机构众多,学术活动非常活跃,南京分会支持了大批学术会议,大力推动学术交流。预祝本届大会能够圆满成功,未来大会越办越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陈海山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高校在其中责任重大。他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近年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持续发挥大气科学一流学科引领作用,打造“气象+”“+信息”学科品牌,构建形成了气象与信息、遥感、自动化、智能制造等多学科交叉互融、优势互补的“高峰”“高原”学科体系。他希望在本届大会中,专家学者能够就响应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构建创新主体板块、实现高效成果转化等进行充分的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
开幕式结束后,10位IEEE Fellow、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领军人才等专家做了精彩的大会主旨报告。IEEE Fellow、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姜斌教授做了关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及应用”的报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潘成胜教授的报告主题为“有/无人协同边缘网络智能组网技术”。韩国光州科学技术研究所Hyo-Sung Ahn教授以“分布式编队控制的:灵感,理论和应用”为题做报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东南大学忻欣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欠驱动机器人系统控制设计与分析的新见解与进展”。此外,国家杰青、东南大学温广辉教授,国家杰青、国家优青、青年拔尖、青年长江、华中科技大学张海涛教授,IEEE Fellow/AAIA Fellow、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华东理工大学唐漾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洪华杰研究员,塞浦路斯大学Christoforos Hadjicostis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葛泉波教授分别做学术报告。
大会主旨报告结束后,举行了大会承办单位交接仪式,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宋鹏副秘长主持。2025年第八届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承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代表周建山副教授致词,阐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2025年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的优势,承诺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执行力确保大会的顺利举办。
2024第七届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期间,来自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海军航空大学、陆军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船智海创新研究院、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数十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上百位专家学者,组织了31个专题论坛。
188名论文作者做了口头交流报告,149位论文作者进行了海报展示交流。与会专家、学者和论文作者围绕无人系统态势感知、信息融合、通信计算、决策规划、导航控制、跨域协同、集群智能、博弈对抗等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研讨,共同研究智能时代无人系统创新发展的思路、途径、措施与办法,为推动技术进步、领域应用、助推产业发展建议献策。
本届大会如期举办,取得圆满成功。大会聚焦当前无人系统科技前沿,大咖云集,观点超前,具有极强的学术先导力。与会代表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交流和探讨,通过深度的学术交流,展开了思想的交锋,激发了灵感的碰撞,增添了创新的动能,为打造新质生产力强劲增长极、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作出贡献。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长费爱国院士致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陈海山教授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