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廖宏教授团队在《Nature Cities》发表了题为“Environmental burden and health inequity in China’s road-based express delivery”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中国快递运输业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带来的跨区域大气环境影响与健康负担。

Nature Cities文章截图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已占全球快递业务总量的近70%。然而目前对其运输过程的碳污排放格局及其健康负担认识仍然有限,特别是快递包裹的流动过程中会在其途径省份产生大量的排放和环境影响,造成环境负担从消费地区向途径省份转移,而这种跨区域的环境负担转移机制尚未得到科学量化。为此,研究团队基于海量的真实快递运单大数据,利用路径识别技术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式,开发了我国快递运输业道路级别的高分辨率排放清单,首次实现了包裹运输过程中的高分辨率排放追踪,并揭示了快递部门的大气环境与健康效应。该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时代城市便利性背后隐藏的环境代价及其跨区域不平等性,为促进区域环境公平和推进绿色可持续的物流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

图 快递运输业的排放追踪及其健康负担不平等性
我校李保杰教授为第一作者,廖宏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论文合作者包括北京大学林金泰教授、德国马普所宫成博士、清华大学刘欢教授、河海大学王腾副教授、哈佛大学党瑞君博士和Daniel J. Jacob教授以及我校李柯教授、陈磊副教授、杨洋教授、靳茜芃副教授、金建炳教授、李燕同学和赵泳淇同学。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7393、42021004)和江苏省碳中和碳达峰科技创新专项基金(BK20220031)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4284-025-0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