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的深入进行,8月15日至10月15日,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彭佳杰、刘灵杰、李梦奇、濮天昱、张建国5位同学,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专家紧密合作,深入羌塘、阿里及阿尔金山无人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藏高原科学考察。
面对高寒缺氧、道路崎岖不平、人迹罕至的严酷环境,我院学子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与毅力。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专家们的指导下,同学们深度参与了打钻作业、仪器安装、数据收集等野外工作。由于青藏高原地质结构复杂、岩石层坚硬,每一次土样钻取都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和精力。但我院学子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成功钻取了一系列珍贵的土壤与冰芯样本。这些样本记录了高原气候变化的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的气候演变规律及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
在土壤剖面样本获取方面,我院学子同样展现出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出色的专业素养。在取样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徒步前行,寻找合适的取土点,还要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对不同深度的土壤成分与性质进行细致分析,来揭示高原土壤演化的历史脉络,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我院学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航拍和电法勘探技术,对无人区的地貌特征与地质构造进行了全面的探测与记录,并向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专家们学习,对获取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在科考过程中,我院学子还亲手安装了数据采集仪器和测温设备。这些设备将长期监测高原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动态,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持续的数据支持。
此次青藏高原二次科考不仅增强了我院学子的科研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也让他们积累了珍贵的高原野外工作经验。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应对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为我国青藏高原科研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年轻一代的担当与作为。

我院学子进行无人机地形勘测与电法勘探

我院学子在羌塘无人区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