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传真

院系传真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传真 > 正文

自动化学院举办51单片机系列专题双创实践班

发布日期:2025-05-17 来源:自动化学院 作者:王丽娜 责编:林雯 访问量:

5月10日,自动化学院双创实践班的51单片机系列课程在学科二号楼S511室顺利落幕。本次课程共三天,分为“51单片机入门”“51单片机与模块化编程探索”“51单片机与红外遥控技术”三次单课。

4月12号,是本系列的第一次课程:51单片机入门。由科协助教李泰同学讲述了51单片机的初始化,介绍了51单片机的原理和CPU,弹性按钮,按钮矩阵,液晶屏等原件,同时还带领同学们熟悉和使用相关的C语言库和烧录、编译工具,并且自行编写并烧录了LED流水灯、LED灯弹性按钮轮换的代码。

4月19日,是本系列的第二次课程:51单片机与模块化编程探索。上午是由科协助教龚正贤同学带来51单片机系统性入门实践,下午则由钱胤全同学主讲模块化编程实战——LCD1602液晶显示与蜂鸣器协同控制。钱胤全同学以“模块化编程”为核心,引导大家从复杂系统中提炼功能模块,构建清晰的程序结构,并将LCD1602液晶屏与蜂鸣器控制作为典型案例,展开深入探索。“模块化编程,不仅仅是技术要求,更是一种工程思维。”课程一开始,科协助教钱胤全同学便指出模块化设计的核心价值所在。在板书与投影结合的讲解中,他展示了Display(显示)与Buzzer(音频)两大功能模块的框架图:一个用于呈现文字与数据,另一个用于实现音乐与提示音输出。两者独立开发,统一调度,体现了结构化编程的精髓。随后,同学们在主讲人的指导下开始对已有代码进行模块划分。通过函数封装、变量隔离和逻辑抽象,原本杂乱无章的程序逐渐清晰有序,具备了良好的拓展性和可读性。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编程技巧,也让大家认识到架构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在LCD1602液晶屏部分,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16x2字符矩阵的工作原理,并带领大家调用void display()函数,使液晶屏成功显示“Hello STEM!”。面对乱码显示、接口错误等问题,同学们并未气馁,而是学会查阅资料、排查线路、优化代码,逐步独立完成调试,体现出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蜂鸣器模块的加入更为课堂增添了浓厚的趣味性。钱胤全同学详细讲解了频率控制、节奏设置的基本原理,并引导大家将音符编码为数组,利用for循环依序播放旋律。

5月10日,是本系列的第三次课程:单片机与红外遥控技术。主讲人钱胤全同学开展了单片机的中断系统与定时器0模式以及51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模块课程的教学。在单片机中断系统与定时器 0 的教学中,主讲人以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探索核心原理。通过 “事件响应优先级” 类比 “校园紧急事务处理流程”,清晰阐释中断系统的触发机制与执行逻辑;结合 “倒计时闹钟” 实例,分步拆解定时器 0 的工作模式(如 16 位计数器模式)与初值计算方法,配合板书流程图与现场代码演示,使 “定时时间 =(65536 - 初值)× 机器周期” 等关键公式直观易懂。虽然这部分知识并不简单,但学生们仍在教与学中找到自己能够理解的方法。学生分组编写定时器驱动流水灯程序,主讲人实时讲解典型代码片段,组织全班 “挑错优化”,在调试中深化 “中断函数声明”“寄存器配置顺序” 等实践要点。单片机教学的核心,是培养‘从原理到应用的系统思维’。讲解红外遥控技术部分时,主讲人抓住切入点,逐层解析硬件架构(发射器编码电路、接收器解调电路)与 NEC 通信协议(引导码、用户码、数据码的时序特征)。通过示波器实测波形,对比 “0.56ms 高电平” 与 “1.69ms 高电平” 的脉冲差异,直观呈现二进制数据的传输逻辑。最后讲解了如何使用红外遥控模块与51单片机产生交互,以及产生怎么样的交互。

本次教学让学员们深入理解了单片机核心模块的协同机制,后续课程将引入 “温湿度监测 + 红外遥控报警” 综合项目,推动知识向 “复杂系统设计” 进阶,持续深化 “学用结合、融创实践” 的教学特色。

活动现场

作者(文) 作者(图)
报告人 责编 林雯
摄影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00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邮件:xb@nuist.edu.cn

Copyright © 20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际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