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南信大这位老师的课受欢迎,名额需“秒杀”—— 另类老师的创新考试:全班唱演元杂剧

发布日期:2021-12-31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何洁 责编:林雯 访问量: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这洛阳牡丹的确国色天香,正如姑娘一样绝世独立……”这段精彩的《救风尘》片段,是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同学们改编而来,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任课老师吴春彦布置的期中考试题目。

为什么会别出心裁地出这样的考题,吴春彦告诉记者,通过学生自主改编、演绎元杂剧,可以很好地提升他们对我国传统戏剧艺术、古代文化的认知水平与思考能力。 

杂剧兴于元代,因其丰富的语言艺术、鲜明的人物特征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为了完成这次特殊的考试,同学们大量阅读了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的多部作品,最终选择对其中讲述女性力量的《救风尘》进行改编。 

“如何为传统角色赋予新生命,让古老艺术焕发新活力,是我们在整个编排过程中十分重视的问题。”饰演赵盼儿的金伊琳同学表示,这是一次完全由学生自主选题、改编、选角、排演的全新尝试,前后共有五十余名同学参与角色的竞演。演员们反复排练,对台词、唱腔、仪态、服装、道具等精益求精,并根据排练效果及时调整剧本等内容,以期能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救风尘》作为一种古典艺术体式的元杂剧,其文学、艺术价值并非只存在于故纸堆中,它们需要我们以现代的目光重新审视并发扬。”金伊琳说道。

“教学形式的创新更多地立足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我们应当根据师范生的特点调整授课方式。”吴春彦说。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她注重课堂的交互作用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关注师范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希望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能为师范生今后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开拓视野。”这是吴春彦将戏剧改编搬进文学史课堂的初衷。

除了专业课程受欢迎,吴春彦主讲的“博学堂”礼仪课程,也是被同学们誉为“最难抢”的选修课之一。在礼仪课上,吴春彦正在给同学们讲授日常礼仪部分:与他人交谈时,如何恰当选择主题、合理使用注视区间;在社交过程中,如何准确得体使用包括坐姿、走姿、站姿、手姿等在内的各种体姿语言;行进、乘车等过程中,如何安排位次等等。“师范生的素质培养应该涵盖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细小的方面,身正才能为范,平时的礼仪习惯也不可忽视。”吴春彦说。

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这些课堂表象背后,饱含了吴春彦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我见证了80后、90后、00后三个时代学生的成长历程,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最终还是要回归本真。知识的传递是不可或缺的,但学生问题意识的树立、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索意识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根本。” 

课堂上,吴春彦涵今茹古,循循善诱,总能吸引学生跟随着她的教学步伐。她顺应当代教育科学理念的发展,通过情境的创设、课内与课外知识的延伸、以“问题”为核心的“驱动式”学习、协作学习小组的推进,充分鼓励学生将被动吸收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 

课堂之外,吴春彦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斩获大奖。“教育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吴春彦始终以一颗真诚有爱的心去感知学生。

“吴老师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非常和蔼可亲,关心我们的大学生活和未来规划。老师也尊重我们的个性、兴趣,尽自己最大可能为我们提供指导与帮助。”南信大19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王芷宁同学说。 

“我的身边有很多努力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可爱同事们。”吴春彦表示,作为高校教师,未来将继续坚守立德树人的信念,担当教书育人的使命,为学生做好最正向的引导,给予他们最真切的帮助。

http://njrb.njdaily.cn/njrb/h5/html5/2021-12/23/content_60_39747.htm


作者(文) 作者(图)
发布人 责编 林雯
摄影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00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邮件:xb@nuist.edu.cn

Copyright © 20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际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