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播撒爱传递爱,共赴暑期爱心之约

发布日期:2023-08-25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陈郁 徐媛园 责编:林雯 访问量:

8月20日上午,“大师来了”——首期新华青春科学大讲堂暨2023扬子晚报暑期公益月表彰会在南京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举行。作为持续19年的品牌公益活动,扬子晚报“暑期公益月”系列活动得到了南京广大青少年、热心市民、爱心单位和企业的大力支持,通过爱心售报、快乐送水工等公益行动,共赴一年一度的暑期爱心之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扬子晚报“暑期公益月”还联合爱心单位为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中心学校带来了“雏鹰班”助学金、科普图书角,以及形式新颖的夏令营。

  策划:陈郁 徐媛园 统筹:刘丽媛 张可 文字:刘丽媛 曹卢杰 季宇轩 徐昇 视频摄制:张思伟 摄影:李铭哲

  公益行动再出发

  爱心队伍壮大,百余报童售出13000多份报纸

  表彰会通过视频回顾了今年暑期扬子晚报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19年来,在暑期走上街头,用一份扬子晚报传递爱心,已成为爱心市民、小报童和扬子晚报风雨无阻的默契。今年7月,2023扬子晚报“勤工助学 爱心售报”公益行动再次如约而至,约150名小报童参与活动,共售出13000多份报纸。

  扬子晚报“勤工助学 爱心售报”公益活动是南京地区持续最久的公益品牌之一。今年除了很多熟悉的面孔重赴爱心约定,也有很多新面孔第一次加入爱心接力。酷暑烈日下,小报童们挥舞着手中的报纸,用汗水为西部偏远地区的同龄人筹集爱心报款,向更多人传递“博爱之都”爱心与奉献的理念。

  特别让人欣喜的是,今年“老带新”组团而来的小报童很多,很多往届小报童不仅连续几年参加,还拉来更多小伙伴,让爱心队伍不断壮大。此外,溧水区洪蓝街道也关注到爱心售报活动。由于该街道距离主城区很远,街道工作人员统一预订报纸,组织辖区20余名小朋友在附近商圈卖报,为活动贡献一份力量。

  爱心汇聚青海省大通县

  为孩子们带来图书角和趣味夏令营

  今年扬子晚报“勤工助学 爱心售报”栏目组,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委县政府、大通县教育局的支持下,联合江苏省科协农村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江苏省学会服务中心、南京市雨花台区妇联、南京市雨花台区女企业家协会、云程营、黄久超爱心服务队,为大通县城关镇中心学校送去了“雏鹰班”助学金、科普图书角,以及一个颇具趣味的“夏令营”。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隶属青海省西宁市,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祁连山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2280—4622米。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中心学校在暑假期间,学校已焕然一新,一个崭新的带塑胶跑道的标准化操场已经完工了。

  同学们对科普图书角非常感兴趣,对夏令营更是回味无穷。通过阅读,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增长了见识。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志愿者李欣欣表示,在大通的5天时间里,志愿者和当地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纽带。来自南京的高中学生沈哲,去年跟随扬子晚报“爱心售报”团队去了甘肃省陇南市硙子坝村硙子坝小学,为当地孩子们送上了“星空角”。这次,他又为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带来趣味夏令营,“和他们一起在快乐中学习。”

  各方感言

  扬子晚报小报童代表任子行:既完成了挑战,又参与了公益行动

  “今年我早早地就让爸爸‘抢’到一个爱心售报的名额。因为我想帮助西部的小朋友们,像我们一样快乐成长。”表彰会上,来自南师附中树人学校附属小学的任子行代表小报童发言。他说,感谢扬子晚报实现了他的公益梦,让他既完成挑战,又参与公益,明年他还想继续参加。

  扬子晚报小报童代表成茗朱:“爱心售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卖报过程中,有一些外国友人让我印象深刻。一开始我有一些胆怯,但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主动和他们交谈起来。他们赞扬了卖报做公益的行为,我很欣喜,也明白爱心卖报的真正意义。”表彰会上,小报童成茗朱分享了爱心售报的经历和收获。她说,今年暑假她是第二次参加扬子晚报爱心售报活动。这是一种爱心,一种传递,能帮助更多人。未来她将继续参加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李军:暑期公益月活动已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

  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李军在致辞中表示,2023扬子晚报“勤工助学 爱心售报”公益行动中,上百名小报童不畏酷暑,走上街头吆喝卖报。从一开始的不敢开口小声叫卖,再到最后的大声吆喝充满自信。扬子晚报和家长一同见证了孩子们的长大。希望小报童们能从这段经历中收获坚韧,让这段记忆陪伴更好的自己走向成长、成才之路。

  创刊37年来,扬子晚报从一张“一纸风行”,深融成为“一报两网两微两端”多平台的融媒体生产工场,全媒体矩阵已拥有7000万用户,每年的暑期公益月活动已经成为了具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今年的爱心售报公益行活动得到了江苏省科协和爱心企业的热心参与,扬子晚报和志愿者带着小报童们的爱心一起,为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中心学校送去了“雏鹰班”助学金、建立科普图书角等。

  科学讲座

  这堂特别的科学课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表彰仪式结束后,“大师来了”——首期新华青春科学大讲堂正式开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级教授,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李晓岑,带领小报童和家长一起从中华民族科技史的角度探源中国造纸术。李晓岑告诉孩子们,通过长期对云南、新疆、西藏、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进行调查研究,他发现,这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造纸术。这种造纸术在原料处理、工序等方面有别于我国传统上“主流”的造纸工艺,即蔡伦留下的造纸工艺——抄纸法。最明显的区别是这种造纸方法采用固定的纸帘,纸浆被一点点浇到纸帘上,然后直接在纸帘上晾干。

  小报童在台下聚精会神地聆听思考,面对来之不易的与专家面对面的机会,小报童们好奇、求知的小宇宙爆发,纷纷举手提问。李晓岑教授热情地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http://epaper.yzwb.net/pc/con/202308/21/content_1231492.html 20230821 A9

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20A077M500?no-redirect=1&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作者(文) 作者(图)
报告人 责编 林雯
摄影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00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邮件:xb@nuist.edu.cn

Copyright © 20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际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