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时间,我们先后有16名电子信息类硕士研究生进站联合培养。目前进站研究生参加各类创新能力学科竞赛150余人次,获省级奖励9项、国家级奖励11项。”近日,在南信大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学校成立不久的苏州卫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部分成果。据介绍,这些奖项中,包括兆易创新杯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二等奖等重量级荣誉,以及知识产权41项,在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IEEE Photonics Journal高水平期刊上等发表论文53篇等。

一个研究生工作站能取得这么好的成果,这跟学校近年来重视持续提升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密切相关。研究生工作站,是南信大学生高质量培养发展中破局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推动高校研究生教育开展产教融合,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将企业工程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课题,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企业该如何为研究生提供研究设施和实践指导条件,帮助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都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南信大自2010年首次获批3家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以来,截至2022年底,共有132家研究生工作站获批。其中,苏州卫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已经于今年4月升级扩大为南信大苏州太湖研究院。逐渐布局全国的南信大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推进风头正劲。
主题教育以来,南信大党委面向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任务导向的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专题,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集中开展了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致力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校领导担任组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领导班子成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等培养单位负责人参与,开展校内调研、联系兄弟高校、走访企业院所等12次。通过梳理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现状、实际成效及存在问题,形成了数据分析和总结材料,为开展解剖式调研提供了基础支撑。近期,校领导带队在苏州卫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鲁汶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国防科技大学第63研究所开展实地调研,围绕行业需求、培养体系、管理模式、待遇补助等进行深入交流,初步形成一套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一组改革举措。
“我们根据调研成果,进一步在研究生工作站中采取双导师机制培养模式,即由校内导师和企业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组成双导师共同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实现多对一的新型培养模式。学校再紧贴国家战略需求,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专业匹配度契合的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有关负责人说,期间,学校和企业达成更多协议。企业鼓励南信大老师和研究生在度假区创业,出资承担创业风险并对创业企业进行全方位赋能,同时吸引相关的高科技团队,免费为其提供场地及运营服务,并进行技术聚合。在一系列努力下,依托工作站,南信大有效弥补了研究生培养的薄弱环节,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近年来,学校进站研究生数超过450人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授权专利180余项、高水平期刊论文220余篇、软件著作权50余项,以及为设站单位解决关键技术问题60余项。同时,进站研究生高校导师荣获省市人才荣誉10余项。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0/mbZ5twhK5u549Ya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