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杭州亚运会开幕!“江苏高校元素”全方位亮相

发布日期:2023-09-25 来源:江苏教育发布 责编:林雯 访问量:

图片
协同创新, 南信大科研团队实时“捕捉”亚运风云
0 1

胡建林



胡建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污染成因与健康影响。

长期以来,胡建林一直致力于大气污染成因与健康影响方面的研究。2022年11月,胡建林就加入到了上海进博会空气质量的保障工作当中。此次他和团队也参加了杭州亚运会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团队使用自己研发的空气预报工具,判断是否有污染产生,并及时分析污染来源,制定应急保障方案,控制方案产生的效果。 “在大型赛事从事空气保障工作,需要紧密追踪整个天气过程,实时做出预判,压力虽大,但我们也有信心能做好。”

与空气赛跑,与不确定性抗衡,正是像包括胡建林这样的气象保障工作者们所在做的。“希望亚运会期间天气给力!期待运动员们赛出水平,赛出好成绩!”

图片


0 2

汪俊峰



汪俊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大气颗粒物物理相态对二次气溶胶生成影响,大气硫酸盐液相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共发表SCI论文27篇。

“我们团队主要负责外围的空气质量监测。”今年6月,汪俊峰收到了来自北京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邀请,带领学校团队来到武义上黄观测站,致力于杭州亚运会的空气质量监测保障工作。

为实现 “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的目标,主办方对空气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汪俊峰和团队主要负责PM2.5、臭氧污染前体物以及中间物的监测,所得数据不仅可以评估区域减排效果,还可以在科学上找出影响本地区PM2.5和臭氧生成机制 ,为协同控制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支撑。

汪俊峰表示,所有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亚运会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杭州亚运会的“蓝天白云”。

图片

图片

0 3

潘亦鹏



潘亦鹏,海洋科学学院教师。现任《Ships and Offshore Structures 》等国际SCI期刊审稿人,拥有“一种短距起降的三栖无人航行器”等多项发明专利。

2021年,潘亦鹏加入丘仲锋教授团队,开展海洋无人化装备(包含两栖、三栖无人机,跨介质航行器、大中小型无人艇、飞行救生圈)的研发及协同工作。

应宁波市和亚组委邀请,潘亦鹏加入到亚运会帆船比赛区的保障工作当中。 这是潘亦鹏团队第一次将团队研发的三栖无人机投入实践, 也是我国首次将大型两栖无人机在无人艇上起飞、降落于目标海面进行测绘 并返回无人船母船, 顺利完成了海上双无人的协同探测,为目前正在进行的空海潜一体化探测奠定了基础。

潘亦鹏和同学们打趣道,“来海边都晒成熟螃蟹了,你看看都晒红了。”长时间的暴晒和海边工作,团队许多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晒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哪怕道阻且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公平公正, 做好亚运“执裁者”

白洁
   第19届亚运会乒乓球项目技术官员

白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主任,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高校工作委员会乒乓球分会主任,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高校工作委员会委员。


9月20日,白洁抵达杭州开始进行一系列乒乓球执裁赛前准备工作。“整个比赛场馆都很现代化,崭新的球桌、高分辨率的显示屏,甚至让我想上去打一场”,白洁开玩笑地说2014年,白洁就通过了严苛的年限与执裁经历考察,获得乒乓球国际裁判资格。白洁表示,本次能够代表学校作为亚运会的裁判之一,不仅仅是一种认可、一种荣誉,更是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


入住亚运会技术官员村当晚,白洁意外偶遇中国女乒队的赛前训练,随手拍了短视频在南信大乒乓球课程群分享。“这对喜欢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同学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图片



赵姗姗
   第19届亚运会攀岩项目技术官员

自2015年起,我校体育教师赵姗姗一直在从事攀岩的相关工作,致力于推进江苏攀岩运动的发展。作为江苏早期攀岩裁判员之一,赵姗姗被江苏省推荐参加亚运会负责本次攀岩项目的执裁工作。


“参与亚运会的执裁工作,对于我来说觉得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不光是对我在攀岩项目工作上的认可,更是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体现!”赵姗姗说,“我很高兴作为学校代表之一在亚运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有一种更深的集体荣誉感!”


图片

姚倩
   第19届亚运会击剑项目技术官员

姚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曾获全国锦标赛冠军,是国家级健将、国际级裁判。担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击剑队教练、中国中学生击剑队主教练。


今年7月,姚倩担任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击剑比赛的裁判,转眼,她又投入到了亚运会当中。“体育比赛的规则灵活多变,裁判员更需要准确地把握比赛规则。”姚倩十分重视赛前训练的机会,积极与其他裁判交流和切磋,以便尽快熟悉比赛规则。裁判员需要同时控制好运动员和场下教练员的情绪,进一步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自2008年退役后,姚倩从一级裁判员考到国际级裁判,一步一个脚印,直到成为今年亚运会击剑比赛的裁判员。姚倩表示,日后,她将肩负起使命与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坚持自己的热爱!


图片


图片
气象保障量身定制, 南信大“校友军团”倾力护航亚运会!


李翠娜


2005年毕业于我校环境与科学学院环科专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现任国家气象探测中心数据质量室总工程师。

9月13日到达杭州后,李翠娜连同浙江省相关技术人员 立即启动新型观测装备运行和数据质量评估工作。 他们全面摸排亚运会精细化观测网运行质量,第一时间发现、定位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同时定制开发了“天衡天衍·杭州亚运会”系统,集成了新型遥感设备在内的185项气象观测业务功能和75项气象新产品,为亚运会气象预报服务提供了一站式的实况观测产品。

“个个都是大咖级人物,这种实战经验来之不易。”李翠娜表示,此次亚运气象台 集聚了众多国家级、省级首席预报员,其中有很多是南信大的毕业生。

在这场气象人的“大考”中,大家全天候共同作战,依靠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云、云雷达、激光雷达等最新观测手段,全方位、多角度解读杭州地区天气实况,力争为预报提供最新、最全、最准确的综合立体大气实况信息,让预报员更懂观测,观测人员更理解预报,真正实现观测与预报的紧密互动。

“大家严阵以待,协同作战,人努力天帮忙。相信亚运会气象保障工作定会圆满成功,必然会成为重大气象服务活动保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能参与期间,与有荣焉!”

图片

图片





任勇


2006年,任勇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防雷与电磁兼容)专业,后进入浙江省防雷中心。2021年3月,任勇作为气象部门代表被派往亚组委担任环境保障部气象保障协调处副处长, 主要负责协调国省市气象部门建立亚运气象保障服务体系, 推进气象工作全面、深度融入亚运筹办全过程。

作为亚组委的核心部门之一,任勇主要负责与亚组委“一办九部”的各个下属组织、52个业务领域以及将近100个场馆团队去一一对接气象服务需求,以此来确保 “针对性做好气象服务,高标准做好赛事保障” 。不仅工作量巨大,还得及时反映每个部门的服务需求。“我们需要发挥好一个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保证组织部署、实施方案等能够及时地传达到组委会,这才是我们气象人的工作意义。”

最大的感受还是一种骄傲和荣誉吧! 这个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尤其是作为一个气象人,能够全面深入地参与到亚运会的赛事保障当中,机会非常难得,同时对自己的能力也有很大的锻炼和提升。”

更令人振奋的是,南信大很多校友都加入到亚运会的保障工作当中。本届亚运会举办时,正值杭州及协办城市暴雨、雷电等特殊天气多发时段,这对气象保障工作提出了挑战。为此,气象部门升级“配置”,以硬核科技作支撑。任勇表示,从去年4月1日起,来自全国各地气象部门的业务骨干开始进驻,其中包含了大量南信大校友。 在亚运会期间,众多校友将为亚运会精准“把脉”天气,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图片




https://mp.weixin.qq.com/s/EfNuYZcrvsEzn5LfuRz5nQ 


作者(文) 作者(图)
报告人 责编 林雯
摄影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00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邮件:xb@nuist.edu.cn

Copyright © 20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际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