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世界最高的“云顶观象台”上,南京这群90后、00后为地球“测温”

发布日期:2023-11-24 来源:荔枝网 作者:刘正则 责编:林雯 访问量:

  11月,青藏高原,海拔3816米的瓦里关山白雪皑皑、巍然挺立。

1994年9月17日,中国气象局在瓦里关山举行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挂牌仪式 

29年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在此建成,它是欧亚大陆内陆腹地唯一的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也被称为“云顶的观象台”。今年,刚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届大气科学学院毕业的贾莹珠,选择远赴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做好地球的“测温人”。

“高中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听说‘瓦里关曲线’。大学时,我再一次从学长学姐们口中听到了‘瓦里关’这个名字。”那时起,贾莹珠一边主动留意有关青海省气象局的招聘信息,一边与舍友备战考研。今年7月16日,他正式入职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大气本底监测岗位。

瓦里关大气本底站,设在瓦里关山山顶,从这里监测的数据为研究、评价、预测大气成分变化,进而研究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近30年来,在几代工作人员的接续努力下,根据瓦里关中国大气本底台观测资料绘制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成为国际气象界赫赫有名的“瓦里关曲线”,可以反映欧亚大陆腹地温室气体浓度变化,成为证明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依据。

贾莹珠拍摄的瓦里关

“让我真正下定决心去竞争这个岗位的原因,不仅仅是瓦里关山上独特的风貌,更重要的是瓦里关气象工作者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给我带来了充沛的力量。”目前,贾莹珠主要负责办公室劳资、安全生产、离退休人员信息维护等一些基础业务,其他监测等技术仍在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我很喜欢这里,每天工作都充满干劲。这里也有许多校友在帮我尽快地去适应新环境,让我感到熟悉,产生了探索的动力。”

时闻(左)和杨昊(右)在记录监测数据

瓦里关大气本底站还有两名“95后”观测员——时闻和杨昊,他们都是贾莹珠的校友,南信大2021届应用气象学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同班同学,两人在2021年毕业时不约而同地报考了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正好位于我的家乡——共和县龙羊峡镇。时闻也是青海本地人,很幸运我们一同成为了这里的一份子。”杨昊说。

初到山上,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山风凛冽,夜里敲打门窗的噪声反反复复,加上高原反应,让我经常难以入睡。”时闻告诉记者,高海拔的工作环境,是给予每一个观测员的第一份挑战,他现在已经慢慢适应,学会了与皑皑雪山作伴、与蓝天白云为友。

时闻(左)和杨昊(右)在开展气瓶采样 

长久以来,杨昊已经自动生成了“工作生物钟。每周三早晨八点要进行温室气体人工采样;每周日要对臭氧总量光谱仪更换干燥剂;每隔两小时要检查仪器设备是否还在正常运转……“我的师父黄建青,从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建站初期,便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是他告诉我,在这里,能学到很多很多东西,专业知识、亲身实践、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在课本上学习不到的。”

李明在校准反应性气体仪器

在海拔3816米的瓦里关过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观测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大气物理专业2010届毕业生李明将它概括为,“一个人简单的小幸福”。

瓦里关山是一个孤立山体,当年选择在这里建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周围一大片区域属于无人区、远离污染源。然而,这也给观测员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挑战。

“山上每次值班只有两个人,一次换班要待10天。”李明告诉记者,为了不影响大气本底观测数据质量,山上一直禁止生火做饭。“我们一般吃熟食,最常见的是速冻饺子还有泡面。这次上山,我还带了家里炸的油饼,买了一副崭新的春联,毕竟过年还是要有一点儿年味嘛!”

回想起那年的大年三十,李明起了个大早,先到观测场检查了仪器设备。

李明在做臭氧总量分析仪镜头清洁

  “检查大气样本钢瓶是交接班的关键工作。”李明仔细核对每一个钢瓶编号,打包装箱,又对先前两位同事的数据记录、工作内容、仪器运行情况,以及生活区内所有物品使用情况,一一登记。完成后,李明和同事们张罗着去贴春联。“风大得很哟,春联刚贴好,一阵风来又吹走了!”李明笑着说。

  等到一切工作完成之后,李明简单地准备了几样小菜,并拨通了远方亲人们的视频,互相祝贺新年快乐。

  记者了解到,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严格按照世界气象组织有关大气本底监测的规范和标准,在全球基准大气本底条件下开展包括温室气体、臭氧、气溶胶、太阳辐射、气象和边界层气象、降水化学等多个方面的观测,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共有23名工作人员,其中13名毕业于南信大,他们向全世界提供准确、连续、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温室气体观测资料,从未间断。李明、时闻、杨昊、任磊、罗昌娟……再到气象新人贾莹珠,未来他们将共同扎根瓦里关山,持续绘好“瓦里关曲线”,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http://news.jstv.com/a/20231122/1e930b0c32fb43ee8ba50ae449354ae1.shtml

  (

作者(文) 作者(图)
报告人 责编 林雯
摄影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00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邮件:xb@nuist.edu.cn

Copyright © 20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际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