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的要求,从2010年起,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第三方合作,面向全省范围普通高校上一年度本专科毕业生开展大样本调查和实证研究。
根据江苏省经济发展所制订的重点发展的产业,对重点产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并于每年下半年出版《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五年来,我们已经逐步建立起面向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大主体,层次清晰、主题明确、特色鲜明,集“就业评估、质量评价、专业预警”为一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与质量评估体系。
历年的《报告》均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全省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已成为省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和高校科学设置专业、合理制定专业招生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指导大学生就创业的客观依据。《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将其“作为高校专业调整和设置的重要参考”。
一、《报告》内容概述
今年的调查覆盖了全省148所高校2013届本专科毕业生43万人,涉及654个专业、77个行业和606个职业。这是当前针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开展的覆盖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调查内容最深入的系列就创业情况调研。
《报告》由“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告”、“江苏省高等教育专业预警报告”、“江苏省重点产业与高等教育专业发展报告”和“江苏省各高校培养质量结果主要指标报告”四部分组成,并从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知识//价值观、校友评价与培养改进、求职分析、自主创业、读研//留学//专转本、高考志愿填报、城市就业竞争力、专业预警、重点产业分析等十二个维度出发,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描述。
二、《报告》反映的1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
我省2013届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2.5%)较2012届(92.3%)略有上升,并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6%,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2.5%。
从专业情况来看,我省201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前3位学科是医学(94.8%)、教育学(94.2%)和工学(94.1%),前3位专业是预防医学(99.5%)、康复治疗学(98.1%)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97.8%);专科就业率较高的前3位学科是医药卫生大类(95.9%)、公共事业大类(93.9%)、交通运输大类和轻纺食品大类(均为93.6%),前3位专业是铁道机车车辆*(99.5%)、临床医学*(99.5%)和铁道通信信号*(98.8%)。
从院校情况来看,我省2013届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211”院校是东南大学(95.3%);非“211”公办本科院校是南京医科大学和徐州医学院(均为96.5%);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是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97.0%);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是江苏建康职业学院(97.8%);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是南通理工学院(原紫琅职业技术学院)(92.6%)。
从就业流向来看,我省201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本省就业的有74.8%,专科毕业生有84.3%。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苏州、南京、无锡等地。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本科占50%,专科占67%。本科毕业生主要在“1001人以上”(占33%)和“51-300人”规模(占29%)的单位就业;专科毕业生主要在“300人以下”规模(占60%)的中小型用人单位就业。
(二)我省高校毕业生月收入稳步提升
我省2013届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3324元,同比连续5年增长,且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本科毕业生3571元,比2012届(3330元)高241元,与全国(3560元)基本持平;专科毕业生3076元,比2012届(2779元)高297元,比全国(2940元)高136元。
从专业情况来看,我省2013届高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较高的前3位专业为建筑学(4845元)、信息安全(4773元)和采矿工程*(4691元);较低的前3位专业为临床医学(2899元)、园艺(3033元)和应用心理学(3052元)。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较高的前3位专业为铁道机车车辆*(3933元)、航海技术*(3753元)和人物形象设计(3620元);较低的前3位专业为临床医学*(2360元)、初等教育(2379元)和医学检验技术(2442元)。
从院校情况来看,我省2013届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最高的“211”院校是南京大学(5362元);非“211”公办本科院校是南京邮电大学(4330元);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是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3732元);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是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3406元);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是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3316元)。
从就业流向来看,在本省就业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较高的地区为南京(3687元)、苏州(3528元)和南通(3369元);平均月收入较低的为徐州(3091元)。专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较高的地区为苏州(3186元)、南京(3166元)和常州(3102元);平均月收入较低的为徐州(2552元)。
(三)我省高校毕业生离职率有所反弹
我省2013届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离职率为36%,比2012届(33%)高3个百分点,比全国(34%)高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为25%,比2012届(22%)高3个百分点,比全国(24%)高1个百分点;专科为46%,比2012届(44%)高2个百分点,比全国(43%)高3个百分点。
从离职原因来看,我省2013届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内,有36%的人有过离职经历,其中93%属于主动离职。毕业生选择主动离职的原因主要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追求更高薪资福利”和“想改变职业或行业”。
从专业情况来看,我省2013届本科毕业生离职率较高的前3位专业是广告学(46%)、应用心理学(46%)和动画(44%);专科生离职率较高的前3位专业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66%)、装潢艺术设计(62%)和营销与策划(62%)。
从院校情况来看,我省2013届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最低的“211”院校是东南大学(10%);非“211”公办本科院校是徐州医学院(5%);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是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8%);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是江苏建康职业学院(8%);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是应天职业技术学院(37%)。
(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逐年上升
我省2013届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0%,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在对就业现状不满的学生群体中,主要原因为“收入低”,其次为“发展空间不够”。
从院校情况来看,我省2013届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最高的“211”院校为东南大学(65%);非“211”公办本科院校为南京医科大学(69%);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66%);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为江苏建康职业学院(74%);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为南通理工学院(67%)。
(五)我省高校毕业生对母校整体评价良好
我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连续5年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届本专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高达92%,比2012届(90%)高2个百分点,比全国(86%)高6个百分点。
其中:毕业生对母校教学的满意度为87%;毕业生对母校的学生工作满意度为84%;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为61%。其中,校友推荐度最高的“211”院校是南京大学(83%),非“211”公办本科院校是南京艺术学院和江苏师范大学(均为72%),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均为73%),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是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84%),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是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56%)。
(六)我省各地区人才吸引力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
2013届江苏省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江苏省内就业比例分别为74.8%和84.3%,这些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南京(本科为23.6%,专科为18.8%)、苏州(本科为21.1%,专科为21.8%)和无锡(本科为12.0%,专科为11.4%)。
人才吸引力指数 反映了全省13个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大小。对2013届江苏省本科毕业生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地区为苏州、无锡和南京;对2013届江苏省专科毕业生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地区为苏州、无锡和常州。就业竞争力指数 是对全省13个地区所在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2013届江苏省本科就业竞争力最强的是南京地区高校,其次为无锡和徐州;专科就业竞争力最高的是常州地区高校,其次为泰州和镇江。
(七)我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重点产业发展契合度较高
近年来,江苏高等教育顺应全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实施梯度转移、沿江和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形势,积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不断显现。“十一五”期间,省内高校毕业生在江苏就业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9%左右,其中:到苏南的比例由2006年的55%降至2010年的45%;到苏中的比例由2006年的15%增至2010年的18%;到苏北的比例由2006年的19%增至2010年的26%。
我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较好地适应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与我省大力发展制造业、建筑业、软件产业和我省大力倡导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调整专业设置、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密切相关。
我省重点产业对应的目前需求旺盛的重点本科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给水排水工程。重点产业对应的目前需求旺盛的重点专科专业为:药物制剂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
江苏省重点产业需求旺盛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有77.0%的人在江苏省内就业,比2012届(70.8%)高6.2个百分点,这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江苏省重点产业就业的的月收入为3541元;江苏省重点产业需求旺盛的2013届专科毕业生,有85.5%的人在江苏省内就业,比2012届(83.4%)高2.1个百分点,这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江苏省重点产业就业的月收入为30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