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下称“南信大”)举行。中国气象局在京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257家单位参与,提供超过2400个事业编制岗位。记者在招聘会现场采访时发现,用人单位对于气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复合,人工智能类气象人才在招聘现场尤其受欢迎。要求综合,人工智能类人才需求量大北京市气象台2025年公开招聘的岗位中,设立了两个算法研发岗,招聘大数据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学历要求为博士。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荆浩介绍,现在气象部门都在钻研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希望能够提供无缝隙、精细化的预报,这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作为支撑。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智能网格预报,最高分辨率时间上可达一小时,空间上可达一公里。所以,气象部门对于人工智能类人才的招聘需求越来越大。同样在人才招聘中有着交叉融合要求的还有广东省气象部门。广东省气象局人事处处长彭黎明介绍,2025年,广东省气象部门的校园招聘计划共有73个,省市级气象部门都要求毕业生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现在对于人才招聘的要求越来越复合,人工智能、数学等相关知识毕业生都
气象类专业毕业生找工作不用到处跑,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国气象单位招聘信息全知道!11月11日,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会在南信大举行,中国气象局在京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257家单位参与,提供超过2400个事业编制岗位,覆盖气象业务、科研、服务、管理等多个领域。不是气象单位专场招聘会吗?怎么糖水铺子也来“抢人”了,在招聘会现场,广东省气象局摆出的招聘海报以红绿为主色,设计风格很有“广式风味”,不仅外观别具一格,带来的岗位和薪资也同样“诱人”,招聘诚意满满。“为了吸引高质量人才,我们每年都会在招聘海报上下功夫,今年也特别设计了一下,里面包含了骑楼、粤语以及广东气象研究领域的一些要素。”广东省气象局人事处处长彭黎明介绍,今年广东省气象局共带来73个事业编岗位,主要面向气象类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只要条件合适,愿意来广东扎根,我们都非常欢迎,在这里一定能找到最适合你发展的平台。”彭黎明表示,亮眼的求职简历是“加分项”,在收取简历时,他们会通过求职者的特长、经历以及在校期间的获奖情况,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在交流过程中
11月11日上午,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会在南信大举行。此次招聘会得到了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中国气象局在京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257家单位参与,提供超过2400个事业编制岗位,覆盖气象业务、科研、服务、管理等多个领域。据悉,为应对新时代⽓象战略定位业务内涵向地球系统拓展、向影响预报延伸转变的要求,今年的招聘会在初步放出⽓象类岗位数约 1500个的同时,更放出与⽓象相关类岗位200余个,涵盖了远洋导航、⽣态环境、海洋科学、防灾减灾、地球物理等⽓象主要应用场景和融合领域,为气象行业发展招揽跨学科复合型⼈才。此外,针对⽓象发展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对破解现阶段⽓象业务发展瓶颈问题所亟需的信息技术类、数学物理类等学科专业计划也作了一定数量增加,相关岗位计划有200余个。“从目前面试感受到的大形势来看,各个气象局想要的比较多的是研究方向能够实际落地的气象专业人才,例如对于东亚地区的气候研究、洪涝的预报、干旱的预报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的实际运用也是各单位关注的重点,因为落到实处最终还是要用之于民,服务于人民。”南信大气象学应届博士研究生杨颖向记者介绍道。中国气象局党
今天上午,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会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在京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257家单位,带来了超过2400个事业编制岗位,覆盖气象业务、科研、服务、管理等多个领域。哪类气象人才更受欢迎?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年,该招聘会持续加大对气象类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初步放出气象类岗位数约1500个。同时,考虑到新时代气象战略定位业务内涵向地球系统拓展、向影响预报延伸转变,更加需要气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招聘会还放出了200余个气象相关类岗位,涵盖了远洋导航、生态环境、海洋科学、防灾减灾、地球物理等气象主要应用场景和融合领域。此外,现阶段⽓象业务发展瓶颈问题所亟需的信息技术类、数学物理类等招聘岗位也有一定增加,相关岗位计划200余个。作为我国气象人才培养的“摇篮”,今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1192名应届毕业生中,气象专业毕业生1632人,气象相关专业毕业生1111人。为了更好助力毕业生就业,近年来,南信大与各地地方政府建立了15个地级市以上的人才驿站,与华为、腾讯、小米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1200余家优质就业基地。同时,学校每年还举办的各类招聘会,近三年提供就
#南京本土视频新闻最快发布【超2400个岗位!全国257家气象单位来南京“抢人”】今天,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会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远洋导航、⽣态环境、信息技术、数学物理……今年,气象行业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需求更加旺盛。20241111南京新闻视频号
今天上午,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会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在京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257家单位,带来了超过2400个事业编制岗位,覆盖气象业务、科研、服务、管理等多个领域。哪类气象人才更受欢迎?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年,该招聘会持续加大对气象类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初步放出气象类岗位数约1500个。同时,考虑到新时代气象战略定位业务内涵向地球系统拓展、向影响预报延伸转变,更加需要气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招聘会还放出了200余个气象相关类岗位,涵盖了远洋导航、生态环境、海洋科学、防灾减灾、地球物理等气象主要应用场景和融合领域。此外,现阶段气象业务发展瓶颈问题所亟需的信息技术类、数学物理类等招聘岗位也有一定增加,相关岗位计划200余个。作为我国气象人才培养的“摇篮”,今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1192名应届毕业生中,气象专业毕业生1632人,气象相关专业毕业生1111人。为了更好助力毕业生就业,近年来,南信大与各地地方政府建立了15个地级市以上的人才驿站,与华为、腾讯、小米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1200余家优质就业基地。同时,学校每年还举办的各类招聘会,近三年提供就
#南京本土视频新闻最快发布#【超2400个岗位!#全国257家气象单位来南京“抢人”#】今天,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会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远洋导航、⽣态环境、信息技术、数学物理……今年,气象行业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20241106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科技大楼1913室,同学们不仅可以亲手“酿造”一坛好酒,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酒礼酒俗,还可以与“诗仙”李白来场跨越千年的诗词对话……高校啥时候建了一家“酒文化博物馆”?原来,这是元宇宙文旅场景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室研发的新项目。11月4日,记者探访发现,实验室借助VR、AR等技术,让人们的出行游玩不只是“到此一游”,还能拥有更加沉浸式、个性化的旅游新体验。“酒文化虚拟博物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委托的合作项目,不仅能看还能‘摸’,我们通过最新的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技术让参观人员体验传统的酿酒工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潘志庚介绍,实验室通过VR展示酿酒工艺发酵、蒸馏、陈酿、包装等过程;系统则利用人机交互,让用户能够亲手操作,身临其境地体验酿酒流程。穿戴上专业设备,记者也当上了“酿酒大师”,眼前的酿酒车间内摆放着一排排货架、小麦、瓦缸、蒸桶、酒坛等。先将小麦放入水缸中浸泡,再用勺子将浸泡好的小麦取出,沥干后再倒入酿酒设备中,用火柴点火加热……根据提示音,操作手中的手柄调整动作和距离,便可见证粮食到美酒的全过程。为了提升元宇宙交互的逼真性,团队还研发了一种多模态触觉感知
http://m.zjsnews.cn/news/718990822572059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