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我校本部及无锡研究生院2018级研究生新生入学工作圆满完成,113名博士新生和1129名硕士新生加入我校大家庭,正式开启属于他们的“研途之旅”。亲切问候,勉励新生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研究生迎新工作,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校长李北群、副校长张永宏等领导亲临迎新现场指导工作,看望前来报到的新生和家长,并慰问迎新工作人员。5日上午,校党委管兆勇书记一行来到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报到现场,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研究生迎新的准备工作和研究生报到情况,随后他走进研究生宿舍仔细查看宿舍环境和设施配备情况,并和研究生新生、新生家长交谈。6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正在进行中,我校李北群校长专程赴无锡研究生院为第一届106名研究生讲述南信大校史校情,传承信大文化,弘扬信大精神,帮助研究生新生尽快适应环境、转变角色,助其“扣”好研究生阶段的“第一颗扣子”。提前筹备、紧密配合,确保高效无忧为确保迎新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自上学期末便开始筹备迎新工作,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精心组织,认真安排、不断细化流程,制定《研究生新生报到工作指南》、营造热情的迎新氛围、打造迎新微信公众平台、提供
9月4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新教职工入职培训会在气象楼报告厅顺利举办。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王敦宝、邓志良、周伟灿、江志红、闵锦忠、荆晅、张永宏、韦忠平出席培训会并讲话,全体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一年来新入职的新教工参加培训会。本次培训活动由人事处和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联合举办。管兆勇书记在培训会开幕式上致辞,代表学校对新入职教职工表示欢迎。管书记通过对“我们是谁”,“我们干什么”,“我们怎么干”三个问题的解答,为新教工阐述了大学和大学教师的内涵,大学和大学教师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他希望新教工在未来的工作中求真奋斗,追求卓越,爱校融校,将自身成长和学校发展相互结合。之后,出席会议的每位校领导分别作了寄语,希望新教工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未来的事业。李北群校长以“传承·担当·创新”为题作校情校史报告。他首先与新教工深情回顾并总结了我校建校近60年来艰苦奋斗、砥砺奋进、转型探索、跨越发展的成长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冷静剖析了学校在新的征程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生动描绘了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路径。面对全体新教工,李校长提出殷殷期许,他希望每位新教工都能主动融入校园,遵守行
长沙千顷,照玄光而明灭;石塘万里,随潮汐而盈虚。三沙,总给人留下神秘而独具魅力的印象。而负责三沙市气象工作的,却是一群宁静致远,砥志研思的气象人。他们在进行日常气象业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保障该地区航海活动安全和油气资源开发的任务。三沙市气象局作为为三沙气象保驾护航的气象人,我校06届气科毕业生林正扬不免显得有些年轻。不过,年轻并不意味着忘记气象人的使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目光,揭开三沙气象人的神秘面纱。人物简介林正扬记录气象数据林正扬,男,海南海口人,1987年9月出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届大气科学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任工程师。在工作中,林正扬踏实进取、刻苦严谨,曾获海南省质量优秀观测员、海南省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个人、海南省第三届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与个人全能三等奖、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二等奖等荣誉。祖国峥嵘时,吾辈献力量谈起自己与母校的情结,林正扬回忆道,当时自己正值青春年少,从小就喜欢涉猎地理类书籍,对大气环流等相关的气象知识,充满好奇和探求的渴望。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信大,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四年间,林正扬谨记校训,不断鞭策激励
9月3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深入思政课课堂,听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第一课。并在文德楼走访了海科院、水文院、文学院,看望了认真工作中的教职员工。党委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陪同听课和走访。3日下午,管书记手拿课表和听课记录本,深入文德楼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堂,认真听课并作记录。课后,管书记与马院负责人就如何加强我校思政课建设提出指导意见:一是要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手段上要“灵活多变”,增强师生互动,让大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趣味和魅力;二是要善于将思政课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在吸收知识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三是教师要修炼内功,对课程设计和讲授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让课堂讲授内容能够真正入脑、入心。在随机走访学院时,管书记看到教师们在研讨工作,他对教师们提前表达了节目的问候,并希望教师们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构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承的担当和桥梁作用;进一步加强自身科学研究,用科研反哺教学,有效提升教学水平。深入课堂听课
日前,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正式揭晓。截止当前,我校获资助项目111项,资助经费5055.8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资助项数增加21项,经费增长26.6%。另外,我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建议资助1项;还有部分联合基金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处于评审阶段。此次获批项目中包含面上项目44项,青年基金58项,重点项目2项,优秀青年基金2项,外青2项,组织间国际合作交流项目3项。立项总数在全国排名第87,省内高校排名第14,立项项目经费数全国排名第94。2018年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学部获批数如下:数理学部11项,化学学部2项,生命学部1项,地学部68项,工程材料学部4项,信息学部19项,管理学部6项。其中,地学部较去年同期立项增长21项,增幅44.7%。从各学院获批情况来看:大气院获资助项目数最多,为19项;大物院获得资助经费最高,达876.5万元;大物院、管工院项目资助率均超30%。各学院项目获准情况如下:大气院19项(855万元),海洋院6项(185万元),大物院13项(876.5万元),应气院5项(238万元),地科院8项(355.1万元),遥测院8项(311.2万元),
近日,应用气象学院章炎麟教授团队在同位素源解析、重金属示踪、自由对流层重金属长距离迁移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工作分别以“Nitrogenisotopefractionationduringgas-to-particleconversionofNOxtoNO3-intheatmosphere–implicationsforisotope-basedNOxsourceapportionment”,“Firstlong-termandnearreal-timemeasurementoftraceelementsinChina’surbanatmosphere:temporalvariability,sourceapportionment,andprecipitationeffect”和“EnhancementsofParticulateArsenicovertheSubtropicalFreeTroposphere:ImpactbySouthAsianBiomassBurning”为题在大气科学重要期刊《AtmosphericChemistryandPhysics》连续发表3篇论文。上述工
面向大学生举办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报告会现场。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教育部部署严厉打击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光明图片/视觉中国编者按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我国一向重视高校学风建设,在今年6月举行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给当前的高校学风建设开出了“药方”——学风建设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而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基于“怎样学”“为谁学”的学风建设主题,铺陈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辩证关系,对学风建设如何通过多个路径实现有效性进行了阐述,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人才培养要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学风一般是指大学生学习的风气和大学教师治学的风气,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传播力、流行性和感染性等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蔚然成风”。从近年来教育部颁发的一系列加强学风建设的文件和制度来看,有的以整顿学生学习风气为主,有的
“没想到学校考虑得这么周到,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拖着行李箱从东跑到西了!”坐在学校专门为老生返校开通的地铁接驳班车上,商学院大二的杨同学开心地说。原本她下了地铁准备再打车回学校,直达宿舍的班车让她省了不少周折。这两天,不少返校的学生惊喜地发现,一出“信息工程大学站”便看到了学校的志愿者,他们高举“地铁接驳班车”的引导牌,一路引导学生坐上学校的接驳班车。这样的待遇让同学们笑言“受宠若惊”!考虑到地铁站离宿舍楼还有几公里距离,学生开学返校拖着行李步行不便,经校党委行政研究决定,在9月1日至2日老生返校期间,开通地铁站到校内的免费接驳班车,解决学生返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早上9点,地铁接驳班车准时停靠在“信息工程大学地铁站”2号出口。司机和引导员分工合作,协调座位,帮助学生搬行李,50座的接驳车不一会就坐满了学生。这辆车刚启动向学校驶去,另一辆空车又停在了地铁口,“人满即发”。调度员根据现场情况实时调配,使班车实现无缝衔接。而班车的运营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据统计,两天时间地铁接驳车共开出25车次,接送学生和家长1500余人。“两辆车4个驾驶员轮流作业,每辆车上还有搬运工帮助学生搬运行李,每天
9月3日,新学期第一天,校领导李北群、王尧、邓志良、江志红、闵锦忠、张永宏、韦忠平一行先后来到可视化教学中心、智慧语音室、沁园40栋、风云剧场、西苑运动场、文园20栋、象辑南京研究所、藕舫园、长望塔等地检查并指导工作。党委校长办公室、研究生院、教务处、学工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总务处、基建处、后勤总公司等部门负责人陪同检查并汇报工作。校领导一行首先来到可视化教学中心,检查系统运行情况,并听取教务处关于常态化教学录播平台使用情况的报告。可视化教学系统将常态化课程开放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等服务有效融为一体,致力于打通各个资源平台。校领导们对可视化教学中心的各项工作表示肯定,同时就提高教学质量问题进行现场办公会。校领导们纷纷表示“根据教风督导组反映的情况,学校将督导发现的问题全部在网上公布,并在开学第一周进行教学大检查。同时,将研究生教学纳入常态化课程管理。”“学生工作要以突出学风建设为中心,整合教师力量,全员育人。对学生严要求,严格抓好基础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要从教学资源方面下功夫,利用可视化系统打通不同专业之间的通修课程。瞄准‘双一流’要集合优秀教
骏马自知前程远,无需扬鞭自奋蹄。刚刚过去的暑假对于南信大人而言平凡却又不平静。看,校园内改造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工人师傅们火热的建设场景预示着南信大的校园正迎来又一轮升级;听,共建融合的创新体制随着校领导的脚步走进各省市,解放思想的声音在中层干部培训班里交汇……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暑假的南信大,那一定是“忙碌”!走在暑期的校园里,诸多施工现场映入眼帘。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师生的切身利益,暑假期间,校领导多次深入维修改造工程现场检查工作。“相关部门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强统筹安排,为广大师生创建一个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要坚持以生为本,分层次开展新老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调查,及时掌握学生诉求,提升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校领导再三叮嘱。相关部门迅速科学推进,完成招标34项。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大礼堂换上了新颜,设计典雅,将成为南信大人新的文化中心;新建的三幢学生公寓交付使用,设施齐全,翘首等待萌新们的到来。长望塔和藕舫园承载着一代代南信大人的青春记忆。假期里,长望塔和藕舫园的出新改造一直牵动着师生们的心。改造手法上“修旧如旧”,保留原来的韵味,同时增加景观布陈的美观度与安全性。新学期与师生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