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何宜军教授牵头申报的“新型海流矢量遥感测量雷达系统研制”喜获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项目直接经费760万元。这是我校首个获批立项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究专项,实现了我校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上零的突破。该项目首次实现高分辨、高精度海流二维速度矢量的测量,同时兼顾海浪和海面风矢量信息获取,最终研制新型双波束测流SAR系统原理样机。研制成果将显著提升我国海洋动力参数遥感与探测仪器的研制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进而推进我国海洋微波遥感领域的全方位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以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
11月11日下午,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院士主讲的2020级研究生入学教育“科研第一课”在风云剧场举行。831名研究生新生现场聆听,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负责人及辅导员参会。入学教育活动由副校长张永宏主持。王会军院士报告主题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研究生》,王院士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从十个方面谈了研究生应如何做好科研工作。一是科研人员最优秀的品质是持之以恒。一名合格的研究生,一定要学会定目标,并持之以恒的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二是要确定科学的选题。通过查阅文献对学科和专业进行充分了解,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好的可行选题,选题一定要具体,切忌泛、大、空。三是科研工作是一个不断拓展的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随着研究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学术积累也就越来越多,学术视野也将随之变宽。四是学会阶段总结。适时梳理总结自己的既定阶段性科研工作,以便承前启后,形成未来的研究思路。五是培养良好写作能力。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论文?题目要有吸引力,能准确概括研究内容和主要发现;写文章前应该先列出提纲,逻辑结构清晰,图表准确精细;写文章总结部分时,心中要有概念图。六是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培养举一反三、逆向思维、标新立异、大胆
11月12日下午,重庆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顾建峰一行,以及四川省气象局相关业务部门人员来校调研。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副校长戴跃伟,党校办、人事处、教务处、科产处、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议由副校长戴跃伟主持。管兆勇书记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发展情况。他表示,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良好成绩,全校师生勠力同心,面向国家、地方、行业、企业需求,高质量推进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今年恰逢学校甲子校庆,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学校党委和行政勇于担当,率先恢复常态教学并实现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发展。他说,近年来学校保持大气科学领先发展优势的同时,在气象工程研究、科研成果转化、推动设置气象专业硕士学位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为气象事业发展贡献新的智慧。戴跃伟副校长就我校气象成果转化、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战略、气象人才培训等情况作报告。近年来我校以大气科学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实施“一体两翼三维”一流学科建设体系,科研经费、重大项目获批、科研成果等高速增长。成功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全国唯一省属高校。学校积极融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持续释放成果转化动能,建立以社会
11月12日上午,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主席寇芳、省教科系统工会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课题组成员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警官学院等一行10人来校开展调研。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出席会议并致辞,校工会主席及部分分工会主席参加了本次调研座谈会。座谈会由工会主席徐萍主持。 管兆勇书记对寇芳主席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说,我校坚持“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体制与管理创新,形成大气学科示范引领、多学科协调跟进的学科体系,科研经费大幅增加,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美誉度日益提升。他表示,我校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坚持工会工作宗旨,找准工作抓手,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突出维权,关注民主管理,服务教职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他希望在省教科工会指导下,进一步优化和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工会工作更好地发展。 寇芳主席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涉及的“身心健康素质”相关内容,表示,要从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为切入点,维护教职工权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帮助广大教职工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做出积极贡献。
11月10日上午,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我校第五十届田径运动会在中苑主田径场隆重举行。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王尧、邓志良、戴跃伟、胡明保、张永宏、韦忠平出席开幕式,各职能部门和学院主要负责人在主席台就坐,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主持开幕式。 鼓点激昂,英姿飒爽的国旗队率先入场,引领着鲜花队和红旗队随之而来,迎风招展的红旗和鲜花带来青春的气息。接着,各学院代表队步伐矫健,依次入场,各具特色的衣着服饰、别具一格的方阵表演展现着各个学院的风格特点,彰显着运动健儿的青春活力,现场掌声雷动。 校长李北群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党委和行政格外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南信大的体育教学和改革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的前列,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三三”体育教学改革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体育爱好、兴趣以及专长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学校组建了近20个体育项目俱乐部,改善了体育运动设施,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的资源。李校长指出,体育事业的成长也昭示着南信大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同学们在体育竞赛过程中发扬勇敢进取的精神,展现了南信大人的精神和担当,激发了南信大人敢于创新的意识。最后,李校长希望全体
近日,我校“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资助。这是我校获得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也是首个落地江苏省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这是继我校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之后,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该项目由我校王会军院士牵头,联合中山大学共同申请,经过通讯评议、网络答辩、现场考察等多轮评审程序,正式获批。资助直接经费六千万元,研究期限五年。该项目聚焦提档气候预测科学水平和准确率,将为我国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科技支撑,整体提升我国在气候预测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基金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集中和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瞄准国际科学前沿,超前部署,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制的优势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吸引和凝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着力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相对长期稳定地支持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探索,致力科学前沿突破,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1月3日,我校与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风集团”)共同为华风南信大研究院落地揭牌。会议在基嘉楼203举行,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张永宏出席座谈会,华风集团董事长张守保、副总工程师陈钻出席活动,学校及华风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由张永宏副校长主持。李北群校长对张守保董事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我校与华风集团有良好的合作前景,华风集团是中国气象局直属企业,是国有气象服务龙头企业、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南信大专注于气象服务,此次华风南信大研究院顺利落地,有助于推动双方合作踏上新的阶梯。随后,李校长就校企研究院发展规划提出了五点建议。首先是加大校企双方在人员双聘方面的力度,学校鼓励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也希望企业安排专家来校指导,加速全能型人才培养。二是双方大力支持研究院的建设,后续学校将继续筹划研究院场地、基础设施配置等问题。三是加强研究院市场导向引领,做到市场开拓与科技研发相融合,在推动科研力度的同时,也要做好市场开拓的工作,生产切合市场需求的公共产品,形成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校企双
11月5日,第八届江苏互联网大会数字江苏高峰论坛在南京召开。校长李北群受邀在论坛开幕式致辞,并与江苏有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大数据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江苏省委网信办副主任王万军、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麒麟科创园管委会主任赵洪斌、江苏有线党委书记、董事长姜龙等出席。我校发展规划处、科技产业处等部门参会。李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南信大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和精神气质的大学,近年来,学校持续优化拓展学科布局,深化体制共建,加快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取得了快速跨越发展。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企全面战略合作,把大数据产教融合基地打造为示范性的基地,为“数字江苏”建设做出南信大人的贡献。江苏有线党委书记、董事长姜龙表示,与高校深化系列战略合作将为“数字江苏”建设注入活力之源,江苏有线将主动融入国家“新基建”大战略,不断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大力发展新技术、建设新平台、创造新优势,以更好的业绩回报党委政府的信任,以更新的举措回馈社会各界的厚爱。交流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以“未来网络助力工业互联网”做主题发言,我校潘成胜教授围绕“智能网络的关键技术与未来挑战”做主题发言。据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度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项目交流会11月3日-4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20余位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杨列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三处副处长任之光、项目主任张江华、项目主任苗成林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处、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等部门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三处副处长任之光主持。杨列勋副主任对各位青年学者参会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了科技创新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基金委高度重视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培养工作,希望与会青年学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三个面向”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勇攀科技高峰,保持优势,做好项目,使研究成果既有理论创新,又能支撑管理实践和社会发展需求,把科技成
10月26日上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主办,省美协、省现代美术馆承办的“小康颂·第三届江苏美术奖作品展览”在省现代美术馆开幕。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联名誉主席王湛,省政协原副主席冯健亲,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水家跃,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从明,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胜梅,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旭东、王建、徐昕,中国美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周京新,省国画院名誉院长赵绪成等出席开幕式。我校艺术学院任济东副教授的油画作品《静静的故乡》荣获江苏文艺大奖----江苏美术最高奖“江苏美术奖”。全省油画领域仅有6人获得“江苏美术奖”。江苏文艺大奖是经省委宣传部批准的、江苏省文联主办的江苏文艺界的最高奖项,包含了江苏美术奖在内的各个艺术门类。江苏美术奖两年举办一次,与“中国美术奖”相衔接。本次展览共收到投稿作品近3000件,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粉)画、版画、综合画种及美术理论6个类别。经评审委员会公开、公平、公正的严格评选和监审委员会的全程监审,最终评出“江苏美术奖”共30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