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22日,新学期的返校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部门也开启了新学期工作,到处一片新景象新姿态。据报到实时数据显示,截止发稿时间,目前返校学生总数为21991人,其中从江苏省内返校有13566人,江苏省外返校有8425人,返校本科生有19583人,研究生有2408人。贴心·最是那动人的一笑2月20日,早上9点10分,计软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刘同学拎着行李走进学校东苑南门开始“闯关”。“请微信扫码后保持行程码画面,前方有老师待查。”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刘同学开始掏出手机完成“第一关”,在确认了行程码一切正常后,她即刻进入第二关:经过红外线测温仪测温,只有体温正常情况下才能进入下个环节。“好,体温一切正常,请出示相关学生证件。”在环环相扣中,不一会儿,刘同学就顺利完成所有“关卡”,坐上了校园小公交回到宿舍,报到流程让她感到既有序又温馨。临近晌午,学生们陆续抵达学校,校门口渐渐热闹起来,为防止学生聚集,此次学校采取6个校门齐开、错峰错时开学等措施。从入校测温,到进入宿舍和教室,工作都在有序进行。“早上7点半就到岗了。”计软院老师王韵璐说,今天早上是她们院学生报到的时间段,刚好也是她来值班,
2月20日上午,校领导李北群、王尧、韦忠平带队来到东苑南门、东苑北门、西苑北门、西苑南门等地视察开学报到各项工作,现场了解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看到各报到点秩序井然,各项工作运行顺畅,同学们高效率完成报到的各项流程,校领导表示肯定,并要求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报到保障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新学期报到工作。东苑南门是主要报到点之一。早上七点,由教职工、保卫部门组成的报到服务组按照既定方案准时到岗。扫码、测温、通过,相关信息核对无误后,同学们不到一分钟便完成了报到进校。同时,服务组还周到地帮助同学们搬运行李,免费的争先号校园公交实时动态调整班次,及时将同学们送达宿舍门口。校领导仔细了解各报到环节的衔接,要求有关部门总结经验,将工作措施不断做实做细。校领导表示,全国防疫形势持续向好,我们更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科研环境,主动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为国家人才培养做出应有贡献。在西苑北门,不少家长自驾送孩子返校。我校提前与交警部门联动,合理规划车辆疏导工作,现场交通畅通有序。感受到学校热情周到的工作安排,家长们表示,学校的各项措施考虑在前,预案充分,让人放心,对学校的开学工作十分满意。校领导还视察了我校信息科技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开展“四史”专题学习,传达学习中央及省委相关会议精神,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聚焦课程思政,致力立德树人。3个支部获评高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获评全省示范点,全年开展9次专题学习;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为2020年下半年发展对象培训班授课。首获省思政课教育改革创新示范点;以“九个一”工程为抓手,推动多部门联动聚合育人资源,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三位劳模受聘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兼职教授;组织师生收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2.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接受省委巡视政治体检,按照省委第一巡视组组长陈志扬在巡视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要求,校党委紧扣“摸底数、防风险、查问题、促发展”目标,全面检视“四个落实”方面存在问题。开展审计整改专项巡视巡察联动工作,推动整改落实;学校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完成两轮校内巡察。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加强协同监督、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严格规范履行执纪职
根据教学日历安排,还有两天就要开学了。为了与大家平安有序地再相聚在美丽的校园里,2月4日、10日、16日,学校分别召开了专题办公会研究部署开学工作,目前各项保障工作已经就绪。层层防控 顶层部署早启动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马虎,学校早在寒假开始前,学校便通过官网、官微、学生QQ群、微信群等渠道陆续向全校学生发布《2021年寒假信大学子须知》《关于做好2021年寒假学生工作的通知》,切实做好学生寒假期间的疫情防控教育工作。开展寒假学生去向登记及留校学生的审批及管理工作,要求家庭实际居住地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留校不返乡,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对全体留校学生实行封闭管理。今年学校在总结2020年春秋两季开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定了《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开学工作预案》等,各职能部门及学院均提前进入上班模式,落实各项工作细节,确保开学工作平稳有序。健康日报 动态监控无盲区学校对所有学生和教职工建立了“一人一档”健康信息台账,全体师生通过PC或手机客户端,登陆“健康状况日报”系统每天在13:00前完成健康状况检测和行程轨迹登记。人事处通过疫情防控信息员工作群,形成全覆盖的工作网络,
近日,哈佛-南信大空气质量和气候联合实验室(Harvard-NUIST JLAQC)在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实验室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PNAS)在线发表题为“Aqueous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rom fossil fuel emissions in winter Beijing haz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一次有机气溶胶(POA)在液相中快速氧化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新机制。本文是继实验室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2844)上发表有大气硫酸盐液相生成新机制后又一重要成果。 城市地区人为源一次排放的前体物在大气中氧化生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细颗粒污染物(PM2.5)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空气质量、全球气候变化及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北京冬季灰霾污染事
2月10日(腊月二十九),春节将至,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王尧、张永宏、韦忠平一行先后来到硕园留学生宿舍、教工食堂、沁园学生宿舍、东苑南门,看望慰问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职工和留校学生,送去学校的温暖关怀,向大家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 在教工食堂,气球、福字装点着就餐区域,节日气氛十分浓厚。校领导仔细询问了春节期间的菜品、服务等,要求要确保食品安全和菜品质量,以高标准为师生提供美味多样的年夜饭。同时,校领导对食堂员工在春节期间的辛勤付出表示肯定,并一一送上慰问品,强调要做好春节期间在岗员工的生活保障,将学校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在岗员工。 “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在东苑南门,高挂的大红灯笼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校领导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安保队员,与他们亲切交谈,对他们在过去一年恪尽职守完成工作表示肯定,要求在春节期间仍要尽职尽责,保障学校安保工作有序进行,并向大家送上慰问品。 在硕园留学生宿舍,校领导关切地询问了留学生留校生活、学习情况,叮嘱他们如有困难要及时与辅导员老师沟通解决,鼓励他们利用好假期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停办留学生新春联欢会,校领导
2月5日下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医学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我校校长李北群、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一同签署协议,仪式由副校长戴跃伟主持。 李北群校长对滕皋军院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我校的建校历史、学科特色、综合实力、开放合作、科研经费、发展目标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李校长说,我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多方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近年来,学校聚焦“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坚持“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起以大气科学为中心的“学科生态圈”。李校长特别指出,包括计算机、电子、通讯、控制、人工智能等在内的信息学科正在快速发展,学科融合不断深入,能够为医学影像、医学信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坚实基础。李校长表示,非常期待能够和中大医院建立深度融合式的合作和交流,并提出在增设医学专业、共建研究院、开辟高端人才就医绿色通道、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 滕皋军院长介绍了中大医院的建院历史和发展历程、开放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以及江北新院区的建设
2月5日上午,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省政府副省长马欣一行来到我校看望慰问王会军院士,向他致以新春祝福。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相关人员,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校长李北群,以及党委校长办公室、人事处(院士工作办公室)、科技产业处、电信院等负责人陪同慰问。 在座谈会上,马欣副省长亲切询问了王会军院士的生活、工作情况,对王院士为国家气象工作、为我省科学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了气象工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详细了解了王院士的研究方向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并就气候变化、冰川融化等气候问题与王院士进行了交流探讨。马欣副省长指示,要努力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促进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王会军院士感谢省委省政府和学校对其工作、生活各方面的悉心关怀和周到安排,并介绍了我校目前从从气象拓展到海洋、水文、环境、地理、遥感、信息等领域的“大气象”概念,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等。王会军院士说,非常期待能有更多人才到江苏来,表示愿意为江苏人才引进发挥桥梁作用,
2月3日上午,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苏春海主持会议。我校在气象楼报告厅设立分会场,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王尧、邓志良、戴跃伟、张永宏、韦忠平,部分职能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在分会场集中收看了视频会。 葛道凯指出,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砥砺奋进,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成绩卓著。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葛道凯表示,过去五年全省教育发展办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事,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绩,可以用“六个新”概括:教育现代化建设实现新跨越,基础教育攻坚克难迈出决定性新步伐,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站上新台阶,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实现跨越式新发展,条件保障得到新改善,服务发展再攀新高度。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葛道凯强调,新目标、新征程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标准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全省教育系统必须把握大势、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努力服务构建新格局、实现新跨越。葛道凯要求,2021年,全省教育系统应统筹谋划、改革创新,综合施策、真抓善为,确保教育改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度数理和地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我校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并获“优秀”,是此次全国地学领域56个参评实验室中获评“优秀”的6个实验室中唯一的省属高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是唯一获得优秀的大气科学类实验室。此次评估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定期评估,主要针对实验室2015-2019五年评估期内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初评答辩、现场考察、综合评议等层层考评环节最终确定评定结果。此次我校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评估获评“优秀”,是实验室多年发展的结果,与教育部、中国气象局、江苏省教育厅长期支持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创建于1995年,历经“中国气象局灾害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气象灾害和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不断发展和提升。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足我校大气科学一流学科,紧密围绕我国重大气象灾害的形成机理以及预测预警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在东亚季风区灾害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