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落实研究生德育辅导员工作制度,帮助研究生新生扣好人生新阶段的第一粒扣子,12月15日下午,法政学院在阅江楼639室举办研究生新生思政大讲堂。讲堂邀请学院研究生德育辅导员、副校长韦忠平担任主讲,法政学院全体研究生新生参加。 韦忠平和同学们亲切交谈,语言幽默风趣,紧密围绕学生关心的时代热点,结合个人丰富的阅历,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主题,与同学们畅谈党的教育方针。他说,德智体美劳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五大要素: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个方面,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真正的文化;智即有知识、有本领、有真才实学;体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要注重内在美;劳要求同学们必须尊重劳动,积极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实践出真知。“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既是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目标要求,又是衡量和评价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标准尺度。 他表示,作为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必须具备两大要求:一要热爱祖国,爱国是具体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就要体现出来的;二要传承事业,同学们要树立星辰大海的志向,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着重强调了成为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基本途径。一是相
天气虽寒冷,人间有温情。12月17日,由我校师生组织的“蚂蚁微公益”志愿协会在见山园广场举行为藏区孩子捐助冬衣活动,吸引了众多教师和学生参加。计算机学院党委领导、校农工党支部成员、部分教师和离退休教授、 “蚂蚁微公益”学生志愿者云集捐赠现场。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校工会、校团委负责人出席。活动由“蚂蚁微公益”协会学生负责人吴家磊主持。 王尧对“蚂蚁微公益”协会多年来乐于奉献、宣传志愿、服务西部的行动表示敬意,对志愿者们勇担社会责任、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表示赞赏。他说,一所大学的“一流”不仅体现在有一流的“大楼”和一流的“大师”,更体现在师生有家国情怀、民族担当和无私奉献的一流“大爱”精神上。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就会汇聚起无穷的社会力量。南信大与西藏地区的小学虽远隔千里、地跨东西,“蚂蚁微公益”捐赠活动使我们的手紧紧地拉在一起、心紧紧地贴在一起。王尧希望“蚂蚁微公益”志愿者做好宣传工作,做好公益事业的同时讲好公益故事,进一步激发我校广大师生的志愿热情。 我校退休教师代表、“蚂蚁微公益”志愿者范天森表示,“蚂蚁微公益”志愿者们将继续守正初心
12月18日,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暨自动化前沿热点论坛在我校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论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JAS)、《自动化学报》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承办。我校副校长戴跃伟出席。戴跃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我校向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他说,我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坚持人才强校发展战略,推进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了国际化办学的南信大品牌。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信息工科建设步伐,不断引进学科领军人才,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实现相关学科群实力跨越提升。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为全校未来学术研究与合作寻求新思路、拓展新途径。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贺威线上致辞。他代表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向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并对委员会的成立背景、宗旨以及近年举办的各类论坛、研讨会情况做了简要介绍。他表示,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已成功举办17期,本期论坛能在古都南京举办要感谢各主办、承办以及协办单位的倾力支持,希望论坛能
12月18日上午,由中国—东盟中心、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南京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东盟青年论坛在南京举行,我校副校长江志红应邀参加。参加论坛的还有来自部分东盟国家驻华使馆教育文化参赞、中国-东盟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江苏省外办、江苏省教育厅的领导,以及19个高校近100名留学生师生代表。作为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活动“江苏—东盟交流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论坛以“共担·共创·共享”为主题,交流疫情下的中国留学生活,展现共担风雨携手抗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分享创新发展理念,共创智能互联新时代。18日下午,江苏省教育厅主持召开了江苏—东盟高等教育论坛,探讨江苏和东盟面向高质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新挑战、新机遇与新合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江苏与东盟的教育合作交流。共有来自省内9家高等院校的领导参加下午的论坛交流。江志红副校长代表我校作交流发言,介绍了我校国际化发展成就,以及与东盟国家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提出未来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愿景
12月18日,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室外专项赛开幕仪式在我校举行。本届室外专项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大赛组委会主席团谭建荣院士,组委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侯增广,大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庄园,我校副校长戴跃伟出席。开幕式由我校自动化学院院长刘雪明主持。谭建荣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当下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汽车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车赛事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室外专项赛为专业领域研究生提供了一个竞争和交流的平台。希望各参赛队员能够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精神,学以致用、用以致学,通过竞赛、交流有所学习、有所长进。侯增广表示,中国自动化学会高度重视此项竞赛,近年来,学会不断深挖智能车竞赛的内涵和外延。今年,我们首次推出室外专项赛,致力推动赛程更加贴近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强其工程性和应用性。赛程变化增加了比赛难度,希望各参赛队伍能够群策群力、通力合作,成就更好的作品,同时不断提高智能车竞赛的“含金量”。戴跃伟代表学校表示欢迎。在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育上的创新举措与突出成效后,他说,南信大有着丰
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人事教育处处长范晓松一行来校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我校副校长江志红出席会议并致辞。江志红对范晓松一行来校表示欢迎,并简要回顾了双方的合作历程,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的亮点成绩。她说,自2018年签署合作协议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注入了强大的师资力量,提供了优越的科研创新环境,双方本科生联合培养深度开展,学校生源质量逐年提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提高。她表示,双方下一步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在各个层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将顶尖的学科品牌、人才队伍、科研平台等资源,转化为高层次、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推动和助力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工作。研究生院院长邱新法介绍了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现状,特别是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的相关做法。范晓松反馈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双方就招生选拔、培养模式、培养环节、过程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展开交流和讨论,达成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框架协议。本次会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协议》内容,全面推进和实施我校研究生联合培养
“波澜壮阔再现渡江战役”,12月15日晚,江苏省2021年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走进我校,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带来的扬剧《阿莲渡江》,以扣人心弦的剧情、饱满丰富的表演,让现场师生们留下了或悲伤或激动的泪水。此次演出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新华日报全媒体新闻部承办。演出前,现场进行了微党课教育,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渡江胜利纪念馆馆长吴小宝通过视频讲述“修船九件套”的故事,让现场师生进一步了解渡江战役。演出前还进行了剧目导赏。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副所长张卓南,阿莲的扮演者李霞,江华的扮演者游佳琦三位老师分别对剧目和扮演人物作了简要解读。扬剧研究所的两位青年演员现场教授扬剧知识,同学们积极上台互动,学习扬剧的声腔和招式,“手伸直,神情再饱满些”“对,就是这样,你们看是不是更漂亮了”,有趣的互动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欢笑。扬剧现代戏《阿莲渡江》由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及青年剧作家郜庆龙担任编剧,著名导演韩剑英担任导演。它是一场剧情的渡江,以小见大地再现了渡江战役。通过大历史中的小人物,大时代中的小情感展现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场景和重要意义,讲述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它是一场情感的
12月11日下午,国别和区域视角下高等教育理念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研讨会由我校新加坡研究中心、文学院和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院共同主办,通过线下与线上结合方式举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参赞康凯,我校副校长闵锦忠出席会议。会议由社会科学处处长蒋明敏与文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赵霞共同主持。闵锦忠在欢迎辞中介绍了南信大的发展历史,以及近些年来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良好发展态势。他说,中国与新加坡是友好邻邦,是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召开此次研讨会将有利于促进与新加坡在人文与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杜柯伟在致辞中说,中国与新加坡在人文教育领域不断开展合作与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果。国别和区域研究是推动人文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高校立足新时代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自身建设水平、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加强互学互鉴沟通交流的重要抓手。康凯在致辞中说,中新两国高等教育领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探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取得了可喜成果,这次研讨会一定能促进中新两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沟通和交流。他表示,将加强与
日前,2021年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和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选结果揭晓。我校裴世鑫、姚素香两位老师分别荣获2021年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这是我校参加该项赛事以来获得的最好名次。此外,我校推荐参加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10项作品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整体获奖率90%,一等奖获奖率位于全省高校前列。近几年我校高度重视校内外教学竞赛,学校精心组织作品遴选,多次组织专家指导教师优化参赛作品和教学设计,帮助参赛教师出谋划策、精心修改,为打造具有我校特色、高质量的参赛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线上颁奖典礼省高校微课比赛获奖情况
11月30日,南京市红十字会在宁举办了“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会上,南京市政府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在宁学校预防艾滋病警示教育校园行活动》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彰。我校获得优秀单位。出席此次表彰大会的有市委、市疾控、市红会、各区疾控分管领导,还有在宁高校、中专、以及各职业学校的代表。近几年国内艾滋病新发感染者中,高校学生的比例上升明显,已成为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高危人群之一。南京,是一个大学云集的城市,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约80多万,高校数量和在校大学生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因此南京市防艾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高校防艾将是市防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防艾工作,在市艾滋病防治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分管领导多次召开防疫抗艾专题工作会议,明确由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牵头,其它职能部门配合,充分发挥学生会、志愿者协会作用,以学院为单位,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利用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机会,大力宣传防艾知识。今年是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40周年,我校开展了防艾知识讲座、线上线下防艾知识竞赛、同伴教育、防艾刮画、我与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