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2月1日,我校与安庆师范大学联合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讨会在行政楼528会议室召开。安庆师范大学副校长肖新,同济大学教授聂圣哲,安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发展规划处、科研处、黄梅剧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部分负责人参会,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海山出席研讨会。 陈海山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科研平台发展情况。他说联合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立足两校发展实际,推动双方科研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他指出,双方要紧扣国家需求,系统梳理各自优势特色,高质量筹备申报工作。肖新感谢南信大对申报工作的支持与帮助。他说两校联合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不但能实现学校平台的高质量发展,而且让传统戏曲与曲艺文化得到新的传承。会上,各位专家就申报材料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我校科产处,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艺术学院负责人及相关教师参会。
近日,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颁发了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荣誉证书,表彰在科技活动周中积极参与、热情服务、表现优异的单位,我校科技处获此殊荣。“科技活动周”是2001年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大规模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每年5月第三周为“科技活动周”,由科技部会同中宣部、中国科协等19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组委会,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弘扬科学精神。目前已成功举办23届。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我校承办“气象万千 强国有我”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技知识竞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36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6支队伍参加,开设“乐享科普盛宴,体验气象万千”科普集市,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气象科技的奇妙。联合举办江苏省安全应急科普环省行趣味运动会活动等活动,活动获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江苏省第35届科普宣传周优秀活动项目。此外,我校围绕“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主题,依托大气科学一流科教资源,联合相关学院、部门和各科普教育基地,组织院士科普讲堂、知识竞赛、开放参观、五进活动、志愿服务、科学家精神宣讲等活动1
2024年2月2日,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在教务处(藕舫学院)、数统院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2024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赛区竞赛现场,看望慰问寒假留校参赛的学生。闵书记首先听取了教务处(藕舫学院)、数统院关于寒假赛前模拟训练情况和参赛组织情况,对赛事组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求相关部门为参赛学生提供良好的竞赛条件和后勤保障,使参赛学生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竞赛中去。随后闵书记走访了各参赛场地,代表学校向寒假留校参赛的学生表示慰问,对同学们牺牲寒假休息时间,积极备赛、参赛的拼搏精神给予高度肯定,勉励大家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争创佳绩。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最高水平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在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今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北京时间2月2-6日举行,我校共有来自22个学院的55支团队165名本科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024年1月27日,我校与远望智库在北京签约共建海外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创新研究院,并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海山出席了签约揭牌仪式。陈海山在签约仪式上讲话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安全风险的来源和形式日益多样化,涉及自然灾害、地缘政治、环境污染、生物安全等多个方面。能否及时有效地监测和预警这些风险对于防范风险、降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国家形象至关重要。我校与远望智库共建海外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创新研究院,希望集中优势资源,聚焦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推演研究、重大灾害风险预警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研究、地缘安全风险与危机管控研究等方面,提高风险监测预警的效率和质量,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及时的、科学的决策参考,建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的标杆。远望智库是围绕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和创新战略,聚焦前沿科技,突出防务特色,集情报、咨询、评估三位一体的平台型智库。自2023年6月我校与远望智库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已经完成“‘一带一路’地缘风险情景推演与应急决策地理数字孪生”、“红海危机风险评估与态势推演示范系统”等研究成果,在战略对接与辅助决策等方面提供了智力支撑。
1月26日,我校在文德楼N301召开中外合作办学“优秀生源基地”共建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海山出席会议,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施威,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南京燕子矶中学、南京第十三中学、江苏省大港中学等省内40余所优秀生源基地负责人参加会议。活动由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章胜主持。陈海山副校长对参会学校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办学情况。他指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拥有天然的国际化基因,国际化办学水平全国领先。学校持续优化中外合作教育规模和结构,构建了丰富多元的国际化教育体系,设有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沃特福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出国留学服务中心),中外合作办学覆盖17个专业,是拥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他强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已形成自主化办学、同质化培养、精细化管理、全素质教育四大办学优势和特色,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他希望通过优秀生源基地共建,实现中学与高校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为南信大输送更多优秀学子。施威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后疫情时代出国留学呈现容量大、低龄化、大众化、高成本等特征,故2+2国际本科、留学预科等国内外衔接型项目备受青睐。中外
1月26日,张家港市科技镇长团团长姜辉、副团长蔡惠华一行来校交流。我校副校长金自康出席。金自康对科技镇长团一行来南信大考察交流表示欢迎。金自康说,南信大以气象为特色,多年来,南信大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勇于创新,书写了令人自豪和振奋的发展故事。当前,学校不断探索开放办学,扩大交流规模与途径,先后与一批大院大所携手合作,致力打造一流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前沿高地。张家港市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是南信大的学习榜样,希望双方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升级加力,以更实的干劲、更好的成绩推动校地创新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姜辉感谢南信大对张家港市发展和科技镇长团工作的大力支持。在简要介绍了张家港市有关情况后,他说,张家港市的产业布局与南信大优势学科布局以及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我们将持续加强与南信大的深度合作,扎实做好科技、人才等领域交流对接,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共同支撑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我校组织部、人事处、科产处等有关负责人参加。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建设名单,《阅江学刊》的《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成功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首次设立,旨在通过重点专栏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紧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回应时代之问,繁荣学术研究。全国共82家期刊专栏入选首批重点专栏名单。《阅江学刊》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服务国家和社会。创刊以来,一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前沿热点,关注社会现实,回应时代关切,不断推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成果,2023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阅江学刊》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学科优势,2009年创刊伊始就设立《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关注气候变化、气候治理、气候经济、气候伦理等领域,鼓励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坚持“顶天立地”的选稿原则,瞄准理论前沿、反映顶层设计,服务民生福祉,关切社会现实。截至2023年底,该栏目刊发稿件235篇,出版论文集1本;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1月24日,江苏警官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卫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我校副校长金自康出席。金自康对陈卫一行来南信大考察交流表示欢迎。他说,南信大因气象而兴,因特色而盛。作为立足气象专业的行业高校,南信大学积极探索办学规律,在特色发展方面积累了众多经验。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学科结构,分层次进行学科定位,形成了“一体两翼三维”的多元学科布局,这其中,9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实现了学科建设的新突破。江苏警官学院是我国首批建立的公安院校,一直以来为地方的平安、法治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警官学院与南信大地缘相近、渊源深厚,交流合作频繁,共怀发展梦想。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携手并进,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大任务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努力取得更加丰硕的新成果。陈卫感谢南信大对江苏警官学院发展的大力支持。她说,南信大大力实施创新发展首要战略,学校各方面发展取得新成就,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此次来校交流,对南信大的发展活力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当前,江苏警官学院正创新推进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特色公安院校,希望通过此次调研,积极借鉴南信大先进经验,在更多领域
1月20日,我校在行政楼528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推进会。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黄有方、省社科联副主席许益军、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乔均、南京大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主任孙建军、我校副校长马嫣出席座谈会。研究生院、教务处、社科处负责人,各文科学院、长望学院、龙山书院负责人参会。会议由社科处处长尹才祥主持。马嫣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校新文科建设工作表示感谢,她介绍了我校近阶段新文科建设、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等相关进展。她指出,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内涵不断深化拓展,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新文科建设是我校文科建设的拐点和重要增长点,对实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交流讨论环节,尹才祥对我校新文科建设方案、阅江书院建设方案及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新文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汇报。黄有方、许益军、乔均、孙建军等专家在肯定我校新文科建设的基础上,对新文科建设方案和阅江书院建设方案给出指导性意见。研究生院、教务处、社科处等职能部门及各文科学院负责人就学科专业优化及交叉融合、研
1月17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孙健、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来校调研座谈,副校长金自康出席座谈会,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金自康在致辞中对孙健副会长、石培华主任回到母校指导交流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南信大坚持依托气象优势学科,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在气象+人文、气象史等学科领域展开探索。推动气象与文化、旅游、科技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形成校本特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孙健介绍了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在搭建会员交流平台、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他指出,气象学科、气象产业发展要有大气象观、大资源观,既要有理论研究作为支撑,也要有实践经验作为验证,南信大应主动对接 “双碳”、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需求,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在学科建设、共建平台、服务社会等方面主动谋划、积极作为。石培华分析了南信大推动气象与文化、旅游、康养等领域交叉融合的可行性。他表示,要与母校携手,整合多方资源,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推动有组织科研,推进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