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技术和海洋资源与环境党支部赴“红润盘城”党建教育基地开展 “严守纪律,担当尽责”主题党日活动(史美娟 撰写,林文明 修稿)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精神,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做到守纪律、讲规矩、知敬畏,2024年5月22日,海洋技术和海洋资源与环境教工党支部的党员联合前往“红润盘城”党建教育基地开展了“严守纪律,担当尽责”主题党日活动。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主要有3个内容:1.参观“红润盘城”党建教育基地;2.集体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3.重温入党誓词。“红润盘城”党建教育基地是由盘城街道打造的红色基地,展示了党的百年伟大历史,记录地方党组织带领百姓共同打造鱼米之乡的壮举。大家先后参观了“薪火相传”百姓名嘴宣讲团、“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党群活动室、党政文化展厅、党史阅览室以及“红色社区”评比板等相关领域,通过沉浸式的线下体验、聆听党史精神的宣讲,深刻领悟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立场和坚强决心,对于我们党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有了更深入人心的理解和体验。随后在海洋技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林文明的
来源:海洋科学学院
为促进学术交流,拓宽学科研究前沿进展的认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六届科技活动月之际,大气物理学院特邀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学院马楠教授于5月23日上午来校作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的题目为《有机气溶胶吸湿性》。报告由王玉莹副教授主持。马楠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吸收性气溶胶环境气候效应、气溶胶-云相互作用、气溶胶健康效应、气溶胶观测技术研发等。吸湿性是气溶胶颗粒物最重要的物理特性之一,直接影响环境状态下气溶胶的粒径、含水量、光学特性和成云能力,进而影响气溶胶的生命时间、大气化学过程和环境气候效应。有机组分是大气气溶胶质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种类繁多、理化特性差异大、转化过程复杂,如何准确量化和评估有机组分的吸湿性是当前气溶胶吸湿性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报告介绍了系列研究从实验室和大气环境观测两个方向入手,分析了典型实验室和环境有机气溶胶吸湿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并通过吸湿性测量推测贡献新粒子增长的有机组分类型,同时评估了吸湿性对于气溶胶健康效应的可能影响。报告内容充实丰富,在报告结束后,马楠教授细致地回答了在场师生的提问,现场师生受益匪浅,并对马楠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
来源:大气物理学院
5月23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六届科技活动月之际,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陈凤娇高级工程师应邀来校作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基于星载多仪器观测的中国东部夏季雷暴微物理特征研究》。报告由王昊亮副教授主持。陈凤娇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物理专业博士,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20多篇,参编气象行业标准。获“江苏省气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气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全省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记功)等奖项。报告会中,陈凤娇介绍了基于星载仪器的雷暴云微物理特征参量反演方法,并重点分析了雷暴过程和非雷暴过程中微物理特征的区别,对雨团极值参数和雨团平均参数的识别效率做出总结。同时,陈凤娇比较了不同的雷暴识别方法,提出了基于星载仪器的雷暴识别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雷暴过程微物理过程的认识,还有助于提高雷暴识别和预警的准确率。随后,专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雷暴系统中数据的选择与取舍,和雷暴微物理过程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鼓励大家持续关注相关领域,以期在未来克服技术难题,推动对雷暴监测预警研究的进步。 报告现场
来源:大气物理学院
2024年5月23日上午,管理工程学院代表团一行赴中国社科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调研,双方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科研合作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全面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探讨。此次座谈会由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李为人主持,旨在加强两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座谈会伊始,中国社科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倪红福对管理工程学院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两校前期合作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详细介绍了应用经济学院在学科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机制、科教融合模式、优势资源整合、高端智库建设以及研究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并表达了与管理工程学院进一步深入合作的强烈愿望。紧接着,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洪波从学科布局、学生规模、师资力量、研究领域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示了应用经济学院的发展现状和成果。同时,他还针对两院合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金融专硕负责人胡吉亚教授则详细介绍了金融专硕项目的招生规模、生源质量、学科建设、培养方案、研究方向以及毕业就业等情况,并期待与管理工程学院合作,进一步加强金融专硕项目的人才培养合作。管理工程学院院长
来源:管理工程学院
为精细化落实我校与江北新区的战略合作、我校与盘城街道研产贯通融合发展合作,长望学院党委书记关辉、常务副院长周宏仓带领相关负责老师于5月23日下午赴盘城街道渡桥社区开展合作共建座谈,渡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卞春燕、党总支副书记吴飞和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卞春燕对长望学院主动对接合作表示欢迎,从社区特色农业资源、经济建设、社区治理等方面介绍了渡桥社区的基本情况,希望双方能够挖掘合作契合点,开展深入合作。 关辉就学生发展和社区建设需求,提议双方依托长望学院环境生态类专业从共建实习基地、农村环境治理、和谐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加强党建共建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双方特色资源,加强融合协同,从小事起步渐进式促进校地共建落地。 周宏仓详细介绍了长望学院的发展历程,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了双方在设施农业保障、智慧农业、智慧社区、涉农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乡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双方参会人员就农业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农业环保、农业新质生产力等合作内容进行深入探讨,达成了合作共识。 会后,长望学院一行还实地考察了果蔬基地、社区农文旅业项目、大学生创业基地设施。参观葡
来源:长望学院
为进一步强化党员的纪律意识,发挥党员在学院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5月22日,继续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在亚培楼W104会议室举办了“党纪人人讲”活动。活动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院全体教工党员参加活动。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施威从五个方面对党的纪律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他首先回顾了党纪的历史沿革,指出党纪作为党的生命线,始终伴随着党的成长和发展。接着,他详细阐述了党纪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等,强调了这些纪律对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施威还深入讲解了党纪处分的规定,明确了违纪行为的界定和相应的处罚措施。他强调,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任何党员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有丝毫的松懈和侥幸心理。同时,他还介绍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责和工作机制,使党员们对党的纪律体系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施威特别提到,当前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越是在这种时期,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确保学院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呼吁全体教工党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院的长远发展贡献
来源:继续教育学院
为帮助毕业生更好规划就业、考研目标和方向,我院于5月19日、5月22日分别面向22级龙山书院分流学生和本院21级学生举行了两场升学就业经验分享会。学院副院长杨娜、水文气象系主任焦阳、学办副主任徐莉、辅导员陶维坤、优秀毕业生代表、龙山书院部分学生和本院21级学生参加。分享会分为“就业指导”、“考研经验分享”两部分进行。第一场分享会中,杨娜向同学们介绍了水文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同时列举了毕业生将来的发展方向和保研条件。随后2020届大气科学(水文气象方向)毕业生唐孝桥分享了她的就业经验,她结合自己在学院几年来学习和成长的经历,介绍了博士申请政策等内容,为同学们升学、出国留学提供了参考。李孟斌、成硕、黄鸿镜、钱申昂四位优秀毕业生分别从水文院所学课程、升学优势、保研条件、学业规划等方面分享了大二分流选择规划及自己的考研经验。活动的最后,焦阳进行了就业和升学经验的总结,为此次分享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第二场分享会由卢雨初、单顾天、刘仁东、陈婷婷、肖墁华等5位优秀毕业生进行了分享,他们建议要关注研究生招生计划及录取情况,并且从自身经历出发,详细分析了考研准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还结合
来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学生就业渠道,5月22日下午,集成电路学院在尚贤楼会议室举办优质就业基地签约授牌仪式,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唐敏,院长助理吴礼福、张加宏,学院教师代表,以及江苏芯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矽邦半导体有限公司、思诺威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盛合晶微半导体(江阴)有限公司、浙江芯晟半导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并完成签约授牌。活动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金红主持。座谈会上,唐敏对企业来校选才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学院发展历程、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科研成果等方面作院情介绍。她说,学院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产教融合,致力于与行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后续将积极对接企业需求,搭建更多合作平台,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输送更多具有实战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优质人才。随后,吴礼福、张加宏分别介绍了学院学科建设、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各企业代表详细介绍了公司主营业务、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双方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研讨交流,在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达成共识。座谈会后,唐敏代表学院与江苏芯德半导体科技有限
来源:集成电路学院
5月19日,由国家海洋局、共青团中央、海军政治工作部主办,以“保护海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第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大学生组总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海洋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王伟鑫,与来自南京大学的尚栩和南京师范大学的陈姝宇组成的江苏省代表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展现了勇往直前的优良传统,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获得全国二等奖。海科院王志雄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备战期间,在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的鼎力支持下,各校教师的悉心指导,代表队成员们努力进取。在天津晋级赛中,他们奋力拼搏,成功突围,挺进总决赛。本次竞赛总决赛分为“奇遇海洋”“知识海洋”“海陆同心”等三个环节的较量,舞台上选手们沉着冷静,步步为营,最后取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回顾本次比赛,江苏省代表队始终保持着享受比赛的心态。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他们依靠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屡次扭转了局势,最终实现了自我超越。本次比赛取得的成果彰显了海洋科学学院在培养学生海洋意识方面的进步,让更多师生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提升大众保护海洋、爱护海洋的责任意识,为建设海洋强国培养新生力量。江苏省代表队合照(左
来源:海洋科学学院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风,应急管理学院于5月20日晚在滨江楼报告厅举行“学思践悟促学风踔厉笃行谱新篇”学风建设推进大会暨先进表彰大会。学院领导、系主任、教师代表、全体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会。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海波主持。首先,院长薛勇作学院发展工作报告。他从学院的组织机构、师资配置以及学科布局总体介绍了学院情况。他指出,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日益完善,专业建设稳步推进,为学院取得各项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强调,学院要主抓学风建设,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培养体系、落实五育并举等举措重视人才培养、注重育人成效。此外,他肯定了第一届气象链生态灾害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政校协同助力了应急事业高质量的发展。最后,他列出学院即将开展的各项重点工作,围绕学科跨越发展、学科平台搭建、师资力量增强为中心,拓宽学院办学空间,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院党委书记成芳作学风建设专题报告。她从学风建设具体举措、建设成效、提升路径三个方面展开,她说,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院通过多措并举、协同联动、精准施策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宣传引导、树立先进典型、拓宽就业渠道,在创新创业竞赛和深造就
来源:应急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