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绿意萌发。为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提升党员教育实效,3月10日,南信大环科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和环科系教工党支部在龙王山畔联合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栽种绿色希望、共享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活动。下午两点,龙王山体育公园内党旗飘扬,百余名党员与社区志愿者、亲子家庭等齐聚一堂。活动伊始,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张龙华进行了师生动员,并以身作则第一个挥动了铁锹挖坑植树。随后,大家分组协作,挥锹挖坑、扶苗培土、提水浇灌,合力栽种了树苗。“愿小树茁壮成长,愿家乡天更蓝、水更清!”“植此青绿”“守护绿水青山”,同志们在树牌上写下祝福,并将牌子轻轻挂上枝头。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副书记郎涵睿说:“这些写满名字与寄语的树牌,不仅是党员们对未来的期许,更成为传递环保意识的绿色纽带。”图1党员同志合作种树的情景 韦晓雨 图植树活动后,党员们利用便携式水质检测工具,为沿江街道的居民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质探秘”科普课堂。党员同志们手持检测仪,一边演示pH值、溶解氧等指标的测定和净水的基本原理,一边讲解水源保护的重要性。“为什么河水会变脏?”“怎么
3月10日上午9:00,由济南市气象局和烟台市气象局主办、我校承办的2025年济南市气象局、烟台市气象局领导干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我校开班。济南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郝家学,烟台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瑞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施威出席开班仪式。施威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来自济南市气象局、烟台市气象局的干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济南市气象局、烟台市气象局给予学校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致以诚挚的感谢。他介绍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一所以气象为特色的“双一流”高校,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气象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学校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培养体系,将气象学科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打造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气象专业教育模式,为气象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他们在气象预报、气候研究、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表示,将整合学校优质资源,搭建高质量的气象培训平台,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一流的培训服务。最后,他简要介绍了本次培训的课程安排,并鼓励学员们潜心研修、聚力创新,躬身实践、学有所成。郝家学作开班动员讲话。他首先对继续教育学院
为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纪律防线,3月11日,文学院前往王荷波纪念馆和江北新区红色广场开展现场研学活动,在实地探寻中汲取奋进力量。学院全体院领导、科级干部、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系室主任、学位点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在王荷波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王荷波同志“品重柱石”的光辉一生。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让现场的老师们深受触动。他们认真聆听讲解,深刻体悟革命先辈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伟大精神。随后,众人来到江北新区红色广场。气势恢宏的红色主题雕塑、铭刻着历史记忆的文化长廊,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老师们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们展开一场心灵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历史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实地参观,老师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到了党史教育与党纪教育的双重洗礼。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学习之旅,今后将以革命先辈为标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严守党纪红线,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图1:参观王荷波纪念馆图2:参观江北新区红色广场
3月10日,文学院在文C407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推进会。会议由赵霞院长主持,郭雨书记、郑友奇副院长以及各系室主任和相关副主任出席了会议。会议伊始,郑友奇传达了学校教学工作例会的各项要求,并就本学期学院教学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部署。本学期教学工作将围绕日常教学运行管理、教研、教材建设、教学实践、双创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教师发展以及专业调整优化等多个方面展开。他强调,各系室要切实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严格按照学校及学院的工作要求,细化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序开展,顺利推进。赵霞强调了本科教学和专业调整优化的重要性。她指出,公共英语教学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服务;各系要积极调研,认真思考专业建设,做到语言专业既要守正,又要实现创新发展。专业调整优化不仅是学院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提升学院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她鼓励各系室要勇敢面对人工智能对专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在困境中求发展,积极申报新专业,推动现有专业升级改造,为学院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郭雨在讲话中指出,各系室要认真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整改工作,针对迎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意识、有目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共建赋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3月11日上午,我校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与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张晓坚,院长孙伟锋,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顾青瑶,我校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唐敏,院长程知群,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康宏,以及双方教师代表参会。签约仪式上,双方代表正式签署共建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服务集成电路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秉持“思想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发展共促”的理念,打造深度融合的创新协同体。协议的签定标志着两院在党建共建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座谈环节,程知群详细介绍了我校集成电路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与建设情况,并对学院未来发展规划作全面阐述,他指出,学院将坚持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培养更多集成电路优秀人才。孙伟锋围绕学科方向、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成果转化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分享了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一体两融合”的发展思路、特色做法和实践成果。唐敏表示,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先进办学理念和丰富实践探索为我院提
2025年3月5日下午,为增强我院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激发拼搏精神,教师教育学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创梦青春”双创经验交流会。教师教育学院时丹丹、顾真华、陈子昂、丁文雅四位在双创竞赛中成绩斐然的同学,为同学们分享宝贵经验。交流会由陶然同学主持,教师教育学院胡冉杰老师、学院全体2024级同学和其余年级对双创竞赛感兴趣的同学参加会议。交流会上,四位同学围绕备赛申报、成果凝练、撰写论文等主题,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首先,时丹丹同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公益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荣获金奖,她从团队组建合理性及参赛作品展示效果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顾真华同学,“挑战杯”荣获省级一等奖和校级特等奖,她着重阐述了创新创业大赛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陈子昂同学,国家级大创主持人,他重点分析了论文写作、选题参考与申报重点,为同学们提供了干货建议。丁文雅同学,国家级大创主持人,着重讲解了重点项目挖掘、参赛队伍组建及参赛作品准备的细节问题。四位同学的分享为在场同学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建议,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创业大赛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与分享者们深入交流,汲取经验教训,增强了投身创
为进一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师范生的自救互救能力,教师教育学院于3月8日、3月9日两天举办初级救护员培训。本次培训由南京市红十字会主办,校医务所与教师教育学院承办,近200名同学参加此次培训。急救培训开始前,南京市红十字会的老师为同学们解读了红十字会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红十字理念的理解。本次培训分为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气道异物梗阻、创伤救护四项基本技能(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培训人员采用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和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现场同学详细讲解应急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现场演示和模拟演练,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急救技能的应用场景和操作要点,掌握了科学的急救方法,提升了应对突发状况的信心和能力。培训结束后进行现场考核,考核合格的同学将获得初级救护员证书。通过本次初级救护员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同学们不仅提升了应急救护能力,更明白了急救技能普及的意义。教师教育学院将持续深入开展相关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自救互救的能力,培养乐于施救、敢于施救、善于施救的学生,让急救知识真正融入学生生活,为平安校园建设贡献力量。培训现场
三月春风暖金陵,雷锋精神照人心。雷锋月期间,教师教育学院开展“传承雷锋精神,践行青春使命”学雷锋系列活动。3月5日下午,教师教育学院参加“温暖传递,志愿同行”志愿集市,“以教育为炬,燃志愿之光”的主题活动在尚贤楼前火热展开,吸引了数百名师生共赴这场春日里的暖心之约;3月8日,志愿者走进盘城街道开展支教活动,传承雷锋精神的实践课堂,为学雷锋活动再添温暖注脚。本次志愿集市设置爱心传递站、好事“花”生和烦恼电台三大沉浸式体验区,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模式,连接起300余名师生共创志愿记忆图谱,形成可追溯的爱心接力档案库。爱心驿站架虹桥,百里温情润童心。“给社区小学的小伙伴画个笑脸吧!”一百多张手绘明信片承载着跨越山海的祝福。墨迹未干的笔触里,藏着“希望你为理想奋斗不止”的美好期许,也有“等你们来看长江大桥”的温暖邀约。志愿花语连心桥,千言化雨润新苗。165条故事在云端交汇,从敬老院银发老人的微笑到特教课堂师生间的击掌约定,每个故事都兑换成神秘种植盲盒——等它开花时,记得带新故事来换盆哦!心声电波越星河,万缕和声解心结。“考研压力像石头压着喘不过气……”“别怕,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你一定能上岸”。
开学至3月初,自动化学院学习就业中心与毓园功能型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以“学业帮扶”为主题的“小自学堂”系列活动。旨在提升学生复习成效,营造良好的互助学习氛围,扎实推进学院学风建设。活动分为线上课堂与线下面对面答疑。为帮助参加补考、缓考的本科生查漏补缺,对考试题型进行巩固训练,我院学习就业中心面向全院学生选拔在各科目成绩优异的同学,组织录制重难点讲解视频并转发至班级群。通过线上建立群聊的方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同学讲解习题、答疑解惑。此外,院学习就业中心在文园社区融智共享空间开展了2期学习互助小组线下活动,担任“答疑老师”的志愿者耐心解题,倾囊相授。为帮助个别考试失分严重的硕士生分析挫败原因,提高补考通过率,自动化学院毓园功能型党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了线下帮扶活动。支部充分发挥优秀研究生党员的专业优势,安排了在相关课程中成绩优异、理论基础扎实的研究生党员担任帮扶小老师,制定了一对一辅导计划,帮助学生分析课业的薄弱环节。并组织小组学习讨论,让学生们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助学生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一步梳理难点、超越自我,树立学习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
春风和煦,绿意萌发。为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提升党员教育实效,3月10日,环科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和环科系教工党支部在龙王山畔联合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栽种绿色希望、共享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活动。下午两点,龙王山体育公园内党旗飘扬,百余名党员与社区志愿者、亲子家庭等齐聚一堂。活动伊始,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张龙华进行了师生动员,以身作则第一个挥动了铁锹挖坑植树。随后,大家分组协作,挥锹挖坑、扶苗培土、提水浇灌,合力栽种了树苗。“愿小树茁壮成长,愿家乡天更蓝、水更清!”“植此青绿”同志们在树牌上写下祝福,并将牌子轻轻挂上枝头。这些写满名字与寄语的树牌,不仅是党员与居民对未来的期许,更成为传递环保意识的“绿色纽带”。植树活动后,党员们利用便携式水质检测工具,为沿江街道的居民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和“水质探秘”科普课堂。党员同志们手持检测仪,一边演示pH值、溶解氧等指标的测定和净水的基本原理,一边讲解水源保护的重要性。“为什么河水会变脏?”“怎么让小鱼有干净的家?”孩子们围在检测台前争先提问,党员们用通俗的语言一一解答,并设计趣味问答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