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AI 思辨理念传播,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水平,激发科研探索热情,近期,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学生会、校智能体社团,在临江楼 A101-102 会议室举办“人机对话与智能推理” 技术分享交流会。活动旨...
为助力学生提升编程能力,激发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热情,近日,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在文苑社区红色驿站成功举办“启智讲堂”之Python答疑活动。本次课程由2023级人工智能专业的王启益担任主讲,吸引了众多对...
2025年4月3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周波涛教授、副院长李青青教授等一行4人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展合作交流,双方围绕科研协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及师资共建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赵亮研究员、何飞研究员、张辉研究员及管理部门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赵亮主持。座谈会上,周波涛院长对地质所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大气科学学院的学院概况、学科优势、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成果及创新育人模式。他强调,学院近年来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多元成长路径,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依托双方优势资源,在科研攻关、师资互访、课程共建及实验教学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服务国家大气科学领域战略需求。李青青副院长提出,双方可搭建常态化合作平台,探索学生实习实训、导师联合指导等协同育人机制,助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地质所副所长赵亮研究员高度认可南信大大气科学学院取得的成果,表示双方可以通过“一部六院”项目建立沟通纽带,以联合培养本科生拔尖人才、科研与教学双向联动等方式拓展合作维度和交流途径,进一步助力科教融汇与协同育人。地质所教育处负责人详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为引导党员增强纪律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近日,电信院组织研究生党员赴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江北新区红色广场”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现场教学。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研究生党员在红色广场举行了庄重的“红色记忆·追思仪式”。党员们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广场上空回荡,表达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全体党员肃立默哀,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致以深切的哀悼和崇高的敬意。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党员们进入纪念馆核心展区,开启“精神寻访·主题参观”之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依次参观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是靠山”三个主题展厅。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将党员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驻足凝视,认真聆听,深刻感悟着渡江战役的波澜壮阔和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自律性,始终做到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文章发布后,大气院于5月1日晚在晖园社区110室组织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殷切期望和热忱激励,在气象青年中引发强烈反响和广泛热议!校青年五四标兵邹依珂表示,生逢盛世当担重任,新时代气象青年应以家国理想领航,秉吃苦精神练本领,于气象事业中奋斗,听党话跟党走,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学院分团委副书记田昀民表示,作为学生干部,自己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筑牢青年信仰,践行团干职责,引领青年勇当先锋,争做“五个模范”,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院学生会主席孙偲倩表示,自己将会把学习成果付诸实践,创新工作、办好活动、搭建桥梁、团结同学,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蓄力量。22级13班团支书王美表示,作为团支书,愿做青年“枢纽站”“连心桥”,立足本职搭建多元平台,组织活动和社会实践,当同学们的“知心人”,以榜样激励奋进,书写青春华章。学院团委书记高慧颖作总结发言,文章深刻阐明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主题,强调要强化青年政治引领,激发青年担当作为,全面推进共青团和团干部队伍建设,为新时
为弘扬劳动精神、深化专业实践育人内涵,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大气院于4月30日组织学生走进学校气象观测场,开展以“劳动织就气象经纬,青春书写观测华章”为主题的专业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技能培训、劳动实践”三大环节,引导学生感悟气象观测的工匠精神,以躬身力行致敬劳动之美。活动伊始,观测场技术员为学生们系统讲解了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从百叶箱内精密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反馈,到雨量筒、日照计对降水与日照时数的精准记录;从风向风速仪的机械构造,到地温场分层测量背后的科学原理,技术员以生动易懂的语言,逐一揭开气象数据采集的“神秘面纱”。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参与到维护观测场仪器的劳动实践中:一组同学清洁百叶箱的内外箱体,避免灰尘堆积影响通风;一组同学仔细检查雨量筒的滤网,清除积存的落叶和杂物;另一组同学则对日照计进行调试,调整了仪器水平度和方位角并清洁光学玻璃,避免污渍影响观测数据。“过去在课本里学到的仪器参数,今天亲手触摸到它的金属质感,才真正理解‘分毫必较’的气象人准则。”2022级本科生李同学在调试日照计时感慨道。活动尾声,学院
弘扬劳动精神,致敬平凡岗位上的奉献者,在第135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4月30日下午,大气院在晖园社区110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致敬劳动者·礼赞奉献”劳动节主题活动,活动将气象学科特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通过艺术创作向校园守护者传递温暖祝福。活动现场,素色帆布袋、缤纷颜料和画笔整齐陈列。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执笔创作,将气象元素与劳动场景巧妙融合:暴雨中坚守的保安剪影、晨光里忙碌的宿管身影、阳光与卫星云图交织的创意构图......每一笔勾勒都饱含深情。创作完成后,同学们还附上亲手书写的明信片,“感谢您风雨无阻的守护”等真挚话语,让这份特殊的礼物更显珍贵。赠送环节,同学们分组将手绘帆布袋送至校园各工作岗位。保安师傅仔细端详着帆布袋上绘制的场景,连连点头表示赞许,坦言这份结合专业特色的礼物格外珍贵;宿舍里,宿管阿姨接过帆布袋,欣赏着帆布袋上的创意设计,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对同学们的用心之作给予高度评价。一个个独具匠心的帆布袋,不仅传递着感恩之情,更架起了专业知识与劳动情怀的桥梁。作为学院“大气+”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实践,本次活动创新性地将艺术创作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同学们在绘画过程中深刻体
为进一步深化“气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聚焦大气科学学科发展需求,搭建师生“零距离”互动交流平台,大气院于4月30日推出全新升级改版的“师友漫谈”师生对话沙龙。本期活动在东苑“信大藕遇”街区二楼小剧场举行,采用“现场访谈+圆桌互动”的创新形式,特邀大气院副院长朱志伟教授担任本期主讲嘉宾,吸引了大气院与龙山书院60余名学子齐聚一堂,共话成长,本期对话沙龙由周雪婷主持。聚焦学科前沿 擘画育人蓝图活动伊始,朱志伟教授立足大气科学学科发展三大维度展开深度解析。重点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以及近年来在极端天气机理研究和精细化预报水平等专业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在人才培养层面,他系统阐述了“理论基础+实践创新”双轨并进的育人模式,强调了学院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为气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搭建的高端平台;在科研创新维度,他分享了学院在气象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当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并结合自身经历,现场传授同学们如何在日常科研中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深耕科普传播 平衡发展之道针对主持人提出的气象科普这一热点话题,朱志伟教授主张“精准传播”理念:“科普作品既要严守科学严谨性,又要善用
2025年4月27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董昌明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海浪—风暴潮数值模式及综合预警报技术”项目中期会议在项目骨干承担单位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所在地舟山市成功召开。项目组全体骨干及其团队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开幕式、中期汇报、专家指导及内部讨论四个环节。首先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处陈霖周廷副处长代表项目主持单位主持开幕式并致欢迎词,会议承担单位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代表宋金宝教授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董济海副院长分别致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项目首席科学家董昌明教授首先作中期进展汇报,随后五个课题组分别展示了核心成果: 课题一组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冯兴如研究员介绍完善物理机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波浪-风暴潮耦合数值模式、课题二组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吴长茂副研究员介绍了GPU加速的轻量化算法、课题三执行组长中山大学卢文芳副教授介绍数据与物理机制融合驱动的智能模式、课题四组长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陈红霞正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多源影像监测系统,以及课题五组长吴向荣正高级工程师介绍了构建的智能预警系统。在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陈大可研究员的主持下,
为践行五四精神、强化青年学生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与行动,五一假期前后,环科院开展“5・4校园减碳”系列活动。亮出你的环保宣言4月29日,在学科一号楼1楼开展“青春寄语,五四传情”活动。活动中,现场65位同学领取便签,写下五四励志语录、美好祝福并创意绘制环保图案,在志愿者协助下将便签张贴在装饰好的标签板上,构成了一幅充满青春活力与环保情怀的独特画卷。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传播环保理念,为校园环保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校园绿色骑行活动4月30日上午,师生们身着绿色骑行文化衫在校园内开启约5公里的绿色骑行。途中,志愿者在教学楼前广场和图书馆门口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参与者完成环保知识问答即可获定制环保徽章,以倡导低碳出行,宣传环保理念。活动将低碳出行与环保宣传有机结合,以骑行这种充满活力的方式,让师生们在感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深刻体会绿色出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旧物回收捐赠4月25日-5月5日,为助力环保时装大赛,让旧物“重获新生”,学院发起旧物回收捐赠活动。同学们在收集表填好个人信息和捐赠物品数,志愿者在规定收集时间将闲置衣物、饰品、书籍等上门回收,并进行分类整理。整理后适合用于环保时装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