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4月25日,由我校《阅江学刊》主办的“面向‘十五五’规划的‘双碳’行动——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系列论坛(No.6)”在行政楼316会议室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北京绿色金融协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共江苏省委党校、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等近20家机构的专家学者,同我校社会科学处、期刊中心、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的师生共4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面向“十五五”规划的“双碳”行动与中国社会的绿色发展。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嫣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她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特色和成就,肯定了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气象与人类社会》特色栏目在彰显我校人文社科学科特色化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平台和窗口作用。她表示,学校持续强化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紧跟国际前沿的高端学术平台,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气候
4月26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市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安防行业推进组联合主办,以“数智世界 全域安全——构建人工智能+公共安全新格局”为主题的“人工智能+公共安全”产业应用创新大会暨安防行业大模型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临江楼D报告厅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指导,中国通信学会公共安全通信委员会、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网络空间治理专委会、数字取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提供支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公共安全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中安协理事长顾建国,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公共安全通信委员会主任委员牛晋,中安协副理事长谭晓准、陈朝武,秘书长王楠,南京市数据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余其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闵锦忠,南京市公安局管理部门及各分局相关领导、技术骨干,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安防推进组成员单位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各地安防协会理事长、秘书长和企事业单位领导20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中安协理事长顾建国、南信
2025年4月23日至24日,副校长赵强率队赴北京,走访了科工局、国家气象中心、某部队、中科星图维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交流。在科工局走访中,学校一行汇报交流了2024年度学校发展概况和科研工作进展,重点汇报了平台建设情况。科技与质量司副司长会见了学校一行,对学校积极参与科研工作表示赞赏,支持学校加快平台建设工作,并希望学校面向国家建设急需,集中优势力量助推科研自立自强。在国家气象中心走访中,学校一行调研交流了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事项。国家气象中心金荣花主任会见了学校一行,并表示将持续深化局校合作,希望双方在科技、平台、人才等工作中协同创新,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某部队走访中,双方单位就气象、海洋、遥感及空间等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智能预报、模式开发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学校一行还走访了中科星图维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围绕科研协同创新、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江苏省工办相关领导陪同参加科工局汇报活动。先进技术研究院、大气院、遥测院、人工智能学院相关人员随队参加交流活动。
发展研讨会现场4月18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在学科2号楼召开学院发展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家应急管理专家、专业教指委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高校同行代表、应急安全企业代表、我校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等领导专家,聚焦学院发展,重点围绕发展定位、建设思路和目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国家战略和行业人才需求等方面,开展深入讨论,为学院发展把脉,共商学院发展大计。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原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张驎,江苏省应急管理厅人事教育处一级调研员许力,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海波,南京工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院长王志荣,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夏剑文,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兴华出席。我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发展规划处处长郭杨,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处处长陆振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陆海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薛勇、院党委书记成芳、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徐海波、副院长顾湘、副院长汪俊峰参加此次研讨会。会议由成芳主持。胡明保对莅临
4月22日,商务部主办、我校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信息通信领域测试技术培训班在WMO区域培训中心启动。副校长马嫣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冈比亚、柬埔寨、马尔代夫、摩尔多瓦和亚美尼亚的21名学员参加。开班仪式由王苏春教授主持。马嫣对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和我校在师资队伍、“双一流”建设、学科排名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她着重介绍了我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分享了我校在来华教育和国际培训方面取得成效。她说,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乐于为“一带一路”国家搭建分享知识、交流经验的机会和平台。她希望各位学员从此次培训活动中,不仅获得专业技术的精进,更收获对中国教育和中国科教的直观认识。亚美尼亚国立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Gevorg Harutyunyan作为学员代表向主办方商务部和我校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亚美尼亚通信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希望能够通过本次培训促进与中国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信息通信等专业领域的交流。他对本次培训的活动充满期待,表示将认真参加培训,为项目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该培训班为我校自3月初香港天文台气象技术人员入职培训项目启动之后的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期间我
4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韩勇等一行五人来校交流合作,进一步巩固战略合作关系,共谱局校合作新篇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刘佳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发展规划处处长郭杨主持。刘佳对韩勇副局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地融合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她强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直致力于为气象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与新疆气象局的合作关系已持续十年,希望双方能在已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共同推动气象事业的创新发展。韩勇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气象事业上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期以来为新疆输送了大量气象人才,这些人才已成为新疆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开发等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新疆气象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表示,希望双方能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新疆气象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在交流环节,双方就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继续教育管理体系、骨干教师培训、研究生招生和培训业务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新疆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新疆分院等单位负责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为加强苏港两地青少年交流,增加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了解,由香港江苏青年总会主办的香港《百万青年看祖国》系列活动——青少年乒乓球交流回访团一行25人,于4月17-18日到访我校。回访团来宁交流为期5天,我校为回访第一站。17号下午,回访团来到我校体育馆,与我校乒乓球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活动。活动开始,双方合影留念,互赠队旗,随后双方队员在一楼主馆内进行联合训练,两地队员配合默契,共同探讨了乒乓球技术技巧。18号上午,双方展开了对抗赛,双方队员各显身手,奋勇争先,每一局都扣人心弦,队员们稳定发挥,表现出精湛的技艺,充分展现了乒乓运动的魅力与精彩。在校期间,回访团还参观了我校WMO区域培训中心,深入了解了WMO培训中心的发展历史、对全球气象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回访团成员与在校参加培训的香港天文台学员进行了现场互动。在培训中心多媒体教室,回访团大学生和中学生观看了学校宣传片,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学科特色、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基本情况,我校港澳台办公室向回访团成员介绍了我校有关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政策。校党委统战部、国际合作处、WMO区域培训中心、大学体育部有关领导参与了本次活动。据回访
近日,第六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在南京市成功召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廖宏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北京大学相关团队的研究成果“农业氮素管理驱动大气污染协同控制与效益提升机制”入选2024年度“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为李保杰教授、刘磊研究员、廖宏教授、张霖研究员、朱青研究员、申卫收教授、李柯教授。我国农业氨排放控制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团队首先基于长期观测与多模型集成方法,阐明了我国近十年来氮沉降的变化特征、驱动机制及与氨排放的动态响应关系,表明我国当前传统农业模式下的氮素管理正面临严峻挑战。为此,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了农业规模化与氮素管理协同的深度氨减排框架以及差异化的农业氨-温室气体协同调控策略,突破了小农模式下的氨减排潜力受限瓶颈,揭示了农业规模化对氨排放和空气质量的非线性调控机制,证实了我国农业部门减污降碳协同的巨大潜力。据悉,“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面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含港澳台)公民、企事业单位在中国境内完成的正式出版物或获得授权的专利。入选内容为中国学者在氮循环研究领域内所提出的重要科学理论,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产生重大学术影响的科研进展
4月19日,2025低空经济时代控制科学前沿研讨会在我校滨江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江苏)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江苏省自动化学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主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承办。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教授、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秘书长温广辉教授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葛泉波教授主持。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与校内 300 余名师生代表,围绕低空经济时代智能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前沿挑战展开深度研讨。开幕式 闵锦忠代表学校向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概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和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指出,低空经济已成为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高地,我校将立足学科优势,以成立低空经济研究院为抓手,为我国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引擎与复合型人才支撑,切实履行高水平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闵锦忠致辞 温广辉代表学会对本次研讨会召开表示祝贺,对组织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4月18日上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唐旭一行赴我校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宣讲活动。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自康出席并主持座谈会,双方就深化校际合作、共育高端人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金自康代表学校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指出,我校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在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领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此次招聘宣讲是两校深化合作的新起点,不仅为我校优秀博士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更是校际协同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推荐优秀人才赴海南发展,期待未来双方在联合培养、科研攻关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唐旭系统介绍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发展规划。他强调,作为海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抢抓十四五发展机遇,聚焦海洋科学、生态环境等优势学科,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此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13名教学科研人员,特别是高层次博士人才,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和优质的科研支撑条件。他表示,期待通过人才引进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