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至22日,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观云识天——探索气象奥秘之旅” 在我校大气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气象观测基地举行,吸引了近200名青少年及其家长参加。此次活动紧扣“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的主题,旨在展示我国在气象科技领域的最新成就,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活动现场,综合气象观测基地站长王巍巍、中国科协气象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专家江晓东、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气候变化领域科学传播专家严家德,以及来自龙山书院、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等单位的十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共同为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及家长提供了专业的科普讲解服务。在“观云识天”环节,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体验项目,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云的生成原理和分类方法,还探究了云与天气变化的紧密联系。通过观察云的形态、颜色及其变化,同学们尝试预测天气发展趋势,从而增强了对大气现象的兴趣。在“节能减碳”展区,志愿者引导同学们关注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之间的关系,倡导绿色出行,降低碳排放,推动地球可持续发展。活动现场通过具体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在科创实验室,同学们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探究温室气体二氧
9月2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校科协常务副秘书长李蓓蓓副教授为科利华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了题为《气象万千风雨同行》的科普讲座,本次活动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指导,是全国科普日“大手拉小手”生态环境校园行活动的一部分。讲座中,李蓓蓓向同学们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办学历史以及学科发展的情况。从什么是气象学出发,带领同学们走进了身边的天气现象。天平怎么来观测气象?琴声是天气变化的知音?通过中国古代气象科技的历史脉络,展示了古代的气象科技,让同学们惊叹古人的气象智慧。之后,她又谈到了气象与四大名著,从文学作品里解读气象的应用。整个讲座深入浅出,现场的学生们反应热烈,积极参与讨论。“大手拉小手”生态环境校园行活动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各高校承办的青少年公益科普活动。活动旨在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压力,提高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
为全面推进园区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效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平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9月19日下午,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管委会联合马鞍山市委人才工作局、马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马鞍山市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在园区综合服务楼一楼大厅举办秋季“才聚诗城高校行”专场招聘会。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园区管委会党委书记蒋元春与马鞍山市人社局校招带队领导孙宝志及企业相关人员亲切交谈。他向人社部门介绍了园区毕业生的情况,并向各企业了解秋季招聘市场行情、岗位需求信息和薪资待遇等情况。以格力电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马鞍山市20余家优质企业参加本次招聘,岗位包含财务管理、会计、自动化、电气、计算机、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覆盖园区毕业生大部分专业。本次招聘会吸引了500余名毕业生及非毕业班学生参加,投递简历近200份。园区辅导员也深入招聘现场,主动推荐、指导学生就业。园区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通过访企拓岗、校地联动等多渠道推进毕业生就业,后期将继续抢抓秋招黄金季,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求职机会。招聘会现场
9月20日,省教育厅、省科协共同主办了主题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守科研报国理想”2024年江苏研究生“开学第一课”活动。开学第一课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以《追逐梦想勇于探索仰望星空做新时代的航天人》为题,用质朴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我国探月工程与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和光辉历程,勉励大家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航天精神,在科研报国的道路上砥砺奋进,不负韶华,持续探索,再立新功,成就伟大事业。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指出,研究生身处一个最富有希望、最富有挑战的时代。青春逢盛世,拼搏正当时,他勉励研究生要厚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要锤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毅品格,要赓续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优良传统,自觉肩负起江苏研究生的历史使命,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江苏省科协副主席方胜昔指出,江苏要坚决扛起国家创新格局第一方阵使命,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青年科技工作者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他勉励全省研究生坚守科研诚信、涵养优良学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把正科研之向,锤炼创新之能,坚守诚信之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
由教务处主办文学院承办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大赛决赛,于9月18日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小剧场圆满收官。大赛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本次大赛邀请了文学院院长赵霞、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郭雨,教务处副处长孙玉宝,校团委副书记赵硕,文学院副院长初清华作为嘉宾评委出席本次活动。首先,由文学院院长赵霞为大赛致辞。她指出推广普通话在促进语言沟通、增强国家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时值第27个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希望同学们借此机会,说好普通话,了解普通话所承载的重大意义。 致辞完毕后演讲比赛正式开始。12组选手以热情为笔,以信念为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关于普通话的故事,有融汇个人经历的分享,有动人故事的讲述述,有弘扬普通话建议的提出,也有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愿景。此外,文学院的同学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才艺展示。刘冰熠同学带来歌曲《手心的太阳》,歌词温暖充满力量;赵嘉赫同学带来朗诵《醉翁亭记》,带大家走进山环水绕的醉翁亭。获奖情况奖项姓名学院一等奖华姝瑶教师教育学院
9月13日上午,由商务部主办、我校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卫星遥感技术研修班”在WMO区域培训中心隆重举行开班仪式。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哥斯达黎加、苏里南、南非、巴拿马、苏里南以及津巴布韦5个国家15位学员、WMO区域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方、培训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开班仪式。仪式由中心副主任王勇主持。程方在致辞中对远道而来的各国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我校深厚的办学历史和我校在“双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她特别提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占据了世界经济总量相当大的比例,同时也是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损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因此,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遥感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灾害监测与预警的技术水平,对于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她向学员们介绍,本次研修班邀请了我校和中国气象局的资深专家授课,不仅涵盖了卫星遥感技术理论进展的讲座,还将重点探讨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预警、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此外,中国特色文化体验和丰富的实地考察也将为学员展示立体的中国,让学员们亲身体验中国高新技
9月16日,由商务部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的“斐济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修班”在WMO区域培训中心开幕。来自斐济的13名学员、WMO区域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方和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开幕。开幕仪式由中心副主任王勇主持。程方首先对参会的斐济学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向他们介绍了我校长期以来致力于气候变化研究、气象灾害预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优势。她提到,自1975年中斐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始终保持着紧密而友好的联系。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两国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成为了大小国家间平等相待、友好合作的典范。今年夏天斐济拉布卡总理还专程访问了中国云南、福建和浙江三省,深入了解并学习了这些地区的扶贫实践和经验。她表示,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影响日益加剧,无论是中国还是小岛屿国家,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农业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农业生产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气和气候条件。气候变化通过多种方式深刻影响着农业,给农业气象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并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希望能通过本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中斐两国可以进一步探讨在气候变化与农
2024年9月11日,盐都科技行(南信大)专场活动在我校顺利举行。盐都区科技局副局长金鹏率10家盐都企业,我校科技产业处副处长程勇,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自动化学院相关专家团队参加了对接座谈会,会议由程勇主持。程勇对盐都区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就。他表示,盐都企业与我校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为双方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发挥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不断提升校地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金鹏对参加活动的盐都区企业作简要介绍,他表示,盐都科技局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保障,把合作项目对接好,切实推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成果在盐都区转化落地,实现校地企多方共赢。随后,电信院教师朱熙铖、化材院教师郭腾超、自动化学院刘云平教师团队赵迅分别就本团队近期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并与现场企业作对接交流,多家企业表达了合作的意向,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会前,盐都一行参观了学校见山园。 座谈会现场
9月12日,科技产业处一行赴3人赴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等地,就产学研合作、专利代理、知识产权培训等事宜开展会商。在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南京分中心,南京海关数据分中心副主任芦海荣、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鹏出席会议。芦海荣对南信大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南京海关数据中心产品体系大致分为大数据平台、窗口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平台”,以及以智慧口岸应用场景、数据产品应用场景和智慧海关应用场景为主的“三场景”。南京海关数据中心为外贸企业提供信息共享、金融培训、智慧监测等一系列信息化服务,希望双方能加强联系,并在研究生实习实训、项目联合申报、双碳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程勇就学校双碳领域科研状况做了简要分享,他说,南信大是立足气象的高水平行业高校,大气科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气象行业在双碳领域建设中拥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建立了环境监测、气象传感、人工智能等多门新兴交叉学科。南信大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实力,希望双方在人才培养、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校友胡庭虎简要介绍了圣典律所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新生们大学生涯中的第一课,不仅是知识与智慧的启迪,更是梦想与未来的引航。为助力2022级新同学们快速适应新环境,科学合理规划大学学习与生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开展2022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内容涵盖校史校情及理想信念教育、传染病防控教育、专业教育、网络素养教育、反诈防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新生快速开启人生新篇章。9月9日上午,园区党委书记蒋元春为全体22级新生作入学教育第一课。他首先对全体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信大历史、园区现状和学生培养成效。他寄希望同学们积极融入新的学习环境,珍惜新的学习机遇,拥抱时代、志存高远,同时能自强不息、锐意进取,逐梦芳华、脚踏实地,在南信大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校综合门诊部王士荣主任作传染病防控讲座。他给大家讲解了健康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常见的几种传染性疾病,重点向大家普及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强调,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作用。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教学事务部王新老师给新生带来主题为“开学二问”的培养方案及教学事务专题讲座。她从通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 、综合实践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