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学生优良品质,引导广大获奖、受助学生用好奖助资金,充分挖掘各类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有效发挥优秀学生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校于2024年11月-12月开展了“心怀感恩励志成才”主题教育活动。 榜样领航,激励成才之路。各学院高度重视,深入开展系列感恩励志活动,动员广大获奖、受助学生积极参与。挖掘国奖、励志及校奖获得者优秀事迹,树立成才典型,全校共举办了28场优秀学子先进事迹报告会,参与学生达6789人,大学生朋辈引领工作落地生根,助推2024级新生向榜样学习。总结上期“学习困难”贫困学生帮扶情况,制定本期帮扶计划,以宿舍、班级、“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团支部为阵地,大气科学学院“头雁领航”帮扶计划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制定规划,已持续开展八期;管理工程学院的“数犀学堂”、人工智能学院的“启智学堂”、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的“知星课堂”等,针对学生们普遍感到薄弱的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开展帮扶活动;自动化学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备考专题推文,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为考研贫困生送去加油卡片,软件学院展示优秀学生的课堂笔记,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活动共助力287名“学困生”成长成才。多元活动,涵养感恩情怀
1月7日,南钢蔚蓝高科技集团副总裁储小健等一行来我院洽谈交流并进行校园招聘宣讲会,院党总支书记李岩出席活动。宣讲会,储小健向在场师生全面讲解了南钢集团和南钢蔚蓝高科技集团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以及发展战略。他还通过介绍国教院毕业生入职南钢集团的成功案例,充分肯定了我校来华留学生高质量教育的雄厚实力和培养成效,表达了对南信大来华留学生的高度认可、信任与期待。李岩在致辞中回顾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南钢集团在来华留学生实践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历史和成果。他表示,国教院坚持培养“知华、友华、助华”、能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国际人才的初心使命,秉持“服务出海企业、服务企业出海”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外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班子在推进来华留学生实践实习和就业工作中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主动作为,与优质企业积极对接,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既致力于为我校来华留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践机会和精准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也积极服务于出海企业,助力企业出海。2024年,学院已与包括焦点领动、天康集团在内的多所大型科技创新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建关系,搭建了优质的实践就业基地平台,有力推动了我校来
近日,江苏省科协公布了2024年江苏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入选名单,全省共遴选出20名宣讲团成员及6家宣讲工作室。我校科协推荐申报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肖雷波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宣讲工作室入选2024年江苏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名单,入选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江苏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由省科协联合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中科院南京分院、省国防科工办于2022年5月共同组建,旨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常态化,引导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加快培育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肖雷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席科技传播专家,第四届南京市公众科学素质知识决赛点评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审稿专家,教育部第5轮学科评估专家,南京市“团市委青年讲师团成员”,“江苏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中国知网(CNKI)评审专家库专家”。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公派留学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一年。现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中共党史,已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正主持
12月28日,科技产业处带队自动化学院、电信院、管工院专家一行12人赴天长市人才科创城开展“南天荟”第四期活动——天长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天长市科技局副局长黄从建,我校金牛湖管委会主任黄啸谷、科技产业处副处长程勇出席会议,天长市电子信息类企业代表参加活动,会议由天长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林主持。黄从建对南信大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自开园以来,校地双方交流合作日趋紧密,通过“南天荟”系列活动,推动南信大专家团队与天长企业达成更多的合作意向,以“南天荟”系列活动为契机和起点,为天长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希望双方能借此机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容,推进各项实质性合作尽快落地。程勇就学校科技产业政策向参会企业和专家进行宣讲推广,并从学科布局、人才培养、科技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学校积极打造“一体两翼三维”学科生态体系,在一流学科建设同时带动相关学科快速提升,目前已形成多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学校大力发展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与江北新区合作共建中国气象谷,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引导学校科研专家到企业落地服务,服务地方科技发展转
为加强我校与扬州市的交流合作,拓展学生实习与就业渠道,12月31日,我校开展第二届南京—扬州青年人才协同发展推介会暨“宁聚英才 智汇经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子经开行活动,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秋红出席了推介会,近百名学生参与经开行活动。推介会上,播放了扬州城市引才宣传片《扬州有“位”来》,向在宁大学生推介了扬州及介绍了人才引进政策。活动还包括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非遗文化美食市集、青年发展型城市展演等,50余家扬州企事业单位提供了467个招聘岗位,学生们通过与企业招聘人员的直接交流,深入了解扬州的就业政策和前景,有效拓宽了就业视野。在我校师生赴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活动中,我校挂职干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副书记、扬州经开区区管委会副主任、科技镇长团团长戴庆龙致辞,区组织部人才处蔡福全同志详细介绍了扬州经开区的区情及人才政策,我校王韵璐老师、吉琨老师被聘为经开区“引才推介大使”,校友扬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设备工程师龚文浩和海信容声(扬州)冰箱有限公司安全工程师吉澳分享了他们的职业经验。随后,师生们参观了人才公寓、经开区展示馆、潍柴集团等,亲身体验了扬州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校与扬州的合作日
为深化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拓宽中学生的知识视野,自2024年10月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大气科学学院陆气相互作用团队在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成功开展了“陆气互动的自然之美”高中先修通识课程。该课程作为“南信大高中先修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资源和团队专业素养,为高中生搭建一个近距离接触科研工作,深入探索自然科学的宝贵平台。开营仪式“陆气互动的自然之美”课程由团队负责人陈海山教授牵头设计,由华文剑、孙善磊、俞淼、马红云、朱司光、周洋、王慧、张涛涛共8名团队成员共同授课。课程内容丰富,从土壤植被的微观世界到广袤的高原风光,从干旱区的坚韧生存到繁华都市的气候挑战,涵盖了陆地区域不同下垫面的多维陆气相互作用过程。课程旨在激发中学生对大气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互动式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在课程设计上,“陆气互动的自然之美”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还融入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课程鼓励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和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团队希望通过这门课程,
12月30日,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委员会(简称”省留管学会”)2024年年会在无锡举办。年会上,举行了2024年度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集体奖项表彰和颁奖仪式,我校在连续多年荣获“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的基础上,获得了“江苏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突出贡献奖”。2024年,学校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工作,从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开拓,坚持统筹规划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趋同管理与尊重差异相结合,确保我校来华学留学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学校国际化事业的肯定,也是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新高度,未来学校将从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高度,从坚定推进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的战略高度,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不断促进我校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确保来华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我校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外交大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能力。
为进一步做实做细教育帮扶工作,夯实学风建设基础,12月31日下午,我校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组织召开本科生学业帮扶工作专题研讨会。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秋红出席会议,学院副书记代表及学办负责人代表到场参加。会议由学生工作处学生管理科副科长张伟主持。会上,各学院围绕帮扶工作举措作了交流发言。气科院创设“头雁领航”“大气研途”品牌项目,优秀朋辈学子以身示范,组建学业帮扶小组开展学业指导;电信院打造“三好学堂”讲师团队,以选拔形式遴选产生学科讲师,系主任、专任教师深入学生一线开展学业指导;数统院将专业心理咨询引入帮扶过程,针对学生畏难情绪开展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管工院引入专业教育资源,面向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开设高数补习班,通过精准帮扶提升学生学业水平;艺术学院注重以赛促学,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动力。与会代表还就帮扶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了讨论。张秋红对各学院分享的帮扶举措以及工作思考表示肯定,她指出,学业帮扶工作要精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个体,详细掌握他们的现状与需求,要强化思想引领,密切家校沟通,推动多方联动,凝聚育人合力。张秋红强调,教育引导既要做在日常,也要抓住重要时间节
2024年12月30日,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钱春霞工作室”和“一职为你”辅导员工作室两个省级名师工作室面对面交流会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发展支持中心举行。本次交流会由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秋红主持,旨在促进名师工作室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共同探讨工作室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新策略,为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赋能前行。交流会上,“一职为你”工作室主持人张龙华从初心缘起、建设基础、建设规划及条件保障四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工作室的基本情况。他梳理了工作室建设前期取得的成果、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提出“七个一”的新探索策略,力求在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理论研究与育人成效的双重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钱春霞结合实际工作案例,从校级、院级、家庭三个维度,介绍了工作室的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并进行了深入的问题反思。针对家长对家庭心理咨询了解不足、困难家庭工作难度大、咨询师专业技能需提升等关键问题,钱春霞提出了四点应对策略,旨在通过加强宣传、主动对接、持续支持与专业培训等措施,打造一支能够与家庭有效协作的专业队伍。在交流研讨环节,工作室成员们围绕多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工作室建设
12月27日,江苏省委党校社会与文化教研部主任薛莉教授一行赴我校浦口创新港调研交流,浦口经开区管委会产业政策部副部长胡婧、科技人才局局长葛莉莉陪同,就我校与浦口经开区校地融合、科技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深度交流。调研组一行参观了我校创新港实验室、教学区以及研究生工作室的整体环境,创新港党工委书记唐敏详细介绍了创新港发展历程、建设规模、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座谈会上,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程知群教授结合前期走访浦口经开区多家集成电路企业的情况,分享了关于推进校企合作,加快产学研用融合方面的见解,提出要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产教融合事业发展共同体,由企业“出题”,多方“共答”、同频共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人工智能学院宦海教授介绍了团队进驻创新港以来的感受,并表示接下来团队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企业合作,将科研创新下沉到企业需求一线,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生。在互动交流环节,双方围绕我校浦口经济开发区创新港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亟需解决的关键环节,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后续,创新港将进一步深耕“大学+产业+港区”协同发展模式,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