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为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学校与盐都区的战略合作,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在盐都区的落地转化,学校技术转移中心盐都分中心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人才对接等方面带领专家教授团队到盐都区展开系列走访交流。电信院副院长周华、学院科研团队教师参加走访交流。团队一行首先拜访盐都区科技局,汇报技术转移分中心2025年度工作规划。区科技局局长石弘如对分中心的开工表示欢迎,并希望分中心发挥桥梁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孵化、产业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等,助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在拜访盐都区科技镇长团时,双方围绕盐都区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的合作展开讨论,探索联合实验室建设、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等创新合作模式。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团队与经开区副主任章炎麟进行了交流,了解经开区产业布局、科技项目落地政策,探索高水平科技项目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随后团队走访区内企业海通机械,围绕智能制造、精密加工、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需求进行深入交流,商讨技术联合攻关、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合作模式。本次走访取得圆满成效。未来,分中心将依托学校气象科技、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环境工程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和传承革命先烈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博大爱国情怀,2月10—11日,工程训练中心党支部部分党员在中心主任庄建军的带领下,赴茅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月11日上午,中心支部一行率先参观了新四军英烈馆,展览分为血染疆场、以身殉职、英勇就义、虎胆英勇、同门忠烈、巾帼英雄、开明士绅、文化先锋、英雄少年等八大部分,多形式、多维度再现苏南抗战中的个体英烈、群体英烈的光辉形象,反映苏南军民浴血奋战的惨烈、悲壮情景。随后,支部成员共同瞻仰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并重温入党誓词。通过本次党支部党日活动,党员同志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自我牺牲精神和博大爱国情怀,表示要将这种伟大的精神和情怀融入个人和集体工作中并发扬光大。2月10日下午,中心还就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打磨以及新学期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活动现场
2月13日,中国气象局召开2025年度青年专家下基层服务锻炼活动座谈会,总结2024年度工作成效和经验,并对新一批下基层服务锻炼的青年专家提出期望和要求,部署相关工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祖强出席。我校发展规划处负责人和青年专家崔海蓉副教授在江苏省气象局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指出,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以青年专家下基层服务锻炼为抓手,加强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两年来,已有两批27名来自国家级直属单位的青年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服务锻炼,有力促进国家级业务技术、产品系统在基层的应用,国省市县四级主动互动联动更加紧密。会上,我校崔海蓉老师作为专家代表发言。今年,气象部门青年专家下基层服务锻炼活动被命名为“春雨”行动,也是首次吸收高校教师参加。会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总务后勤员工和服务外包企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维护好校园意识形态领域安全,1月20日上午,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在东苑信大藕遇街区二楼小剧场开展意识形态及提升街区校园文化带入专题培训。此次培训特别邀请了党委宣传部网络信息科方向科长作专题授课。副处长(副总经理)罗君出席会议,各科室科长及全体校内社会服务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会议由党委书记朱庆峰主持。方向从对新时代网络舆论场特点与新趋势、2024年全国高校舆情分析、后勤相关舆情类型、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后勤工作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等五方面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以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把握的主要着力点,并结合我校实际,讲述了学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现状,对新形势下后勤服务人员如何在工作中起好思想引领作用做了培训。她强调广大后勤服务人员要坚定政治立场、牢记身份,高举旗帜、凝聚人心,共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范和化解危机的能力重要性。朱庆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整场讲座主题鲜明、站位高远、案例详实、分析透彻,对全面理解和掌握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赓续奋发图强、苦干实干的创业基因,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建设,1月17日下午,人事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到南化集团开展党员调研座谈和研学活动。活动由我校副校长朱大梅带队,南化公司副总经理王世华、南化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统战部部长张威、南华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副校长朱魁参与了会谈。在见证民族实业发展的南化公司厂史陈列馆,全体党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相继参观了“根、魂、脉、范”等展厅,瞻仰了民族爱国实业家范旭东、侯德榜两位先驱的创业精神和家园情怀。厂史陈列馆以永利“四大信条”精神为脉络,从“永利铔”发展的历史足迹、文化传承、发展变迁、风华人物等不同角度,展现了南化公司创业过程的艰辛、创业者的家国情怀。在参观过程中,党员们学习了范旭东先生提出的“相信科学、发展实业、顾全团体、服务社会”四大信条,感受到了南化公司从创建以来,一代代人勇于创新、励精图治、实业报国的精神。接着,全体党员在南化厂区毛主席纪念像前重温入党宣言,参观国家工业遗产硝酸塔广场,实地感受国家化工产业的发展变迁。在大厂1934产业园,党员同志们跟着讲解员聆听化工文明的发祥往事,深入研学了南化
为更好地推进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1月16日下午,发展规划处组织召开了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院、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等一流学科建设相关学院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发规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李磊主持。会上,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周波涛、大气物理学院院长夏海云、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院长冯兆忠分别就大气科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情况作了汇报。三个学院对照第二轮“双一流”一流科学建设总体任务和年度目标,全面梳理了2021-2024年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内涵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组织部、教务处、学科处、财务处、科技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对各学院一流学科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点评,并针对一流学科建设过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李磊总结时指出,2025年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收官之年,希望各学院对照大气科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针对未完成的指标,存在的短板不足做好部署安排,进一步明确2025年的工作方向和思路举措,做好2025年的年度建设任务和经费预算,扎实推进学校“双一流”内涵建设。
近日,我校召开科协工作年度交流会暨科普基地工作总结会。科技处、校科协、宣传部、研工部、学工部、团委、大气院、教师院、商学院、化材院、龙山书院、应急院等单位负责人,全国和省级科普基地单位代表参会。首先是科技处副处长李涛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各单位和各科普基地2024年所取得的各项工作成绩。他指出,校科协、科技处以大气科学一流学科引领气象特色科普,获评全国气象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五星级高校科协等集体荣誉。未来学校科普应聚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和科普资源整合,不断扩大科普影响力,助力学校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接下来科技处副处长李蓓蓓围绕学校科协科普情况、特色亮点工作和工作设想等方面作汇报。她指出,学校高度重视科协科普工作,扎实做好科技工作者服务,积极推动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双翼齐飞”,2024年实施“科普行动”计划,组织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世界气象日、校科普讲解大赛等重点活动示范效应显著,多次获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学会和江苏省科协等表彰。教师院副院长刘玉柱作学院科普经验汇报,着重分享了学院科普学科建设及科普人才培养进展、学院科普团队建设成效经验,学院成立
深入推进实习实践工作,强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契合,2025 年 1 月 16 日,继走访华为(杭州)全球培训中心后,教务处再度牵头,组织部分工科学院的领导及系主任等,对盐城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展开考察。参与此次考察的人员包括教务处副处长汪佳玲、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袁潮霞、软件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方群、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华为班负责人孙兵、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倪海彬,以及计算机学院物联网工程系的王翀老师等。华为(盐城)现代产业学院院长杨青、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客户经理解瑞负责接待。学校考察团队实地参观了华为(盐城)现代产业学院以及华为(盐城)数字人才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由盐城市大数据集团与华为公司携手共建,专注于培育现代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及创新型数字人才。基地内设有完善的全链条课程体系、标准实验室,同时配备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双方就人才培养、课程共建、实习实践、学科竞赛、就业创业以及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将进一步促进与基地间产学研用等全方位合作事宜。学校方面表示,将积极与华为(盐城)现代产业学院对接,优
近日,为推进学校科技产业发展,增强学校招投标类横向课题的市场竞争力,科技产业处组织了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符合ISO/IEC 20000-1:2018、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符合ISO/IEC 27001:2022两项标准的认证申报,经检验、鉴定,我校顺利通过认证并颁予证书。这标志着我校气象、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软件系统开发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活动已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现代组织管理轨道,学校相关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ISO/IEC 20000,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制定的一个国际标准。该标准专注于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旨在帮助组织有效地提供和管理其IT服务,从而满足业务需求并提升客户满意度。ISO27001标准是为了与其他管理标准相互兼容而设计的,这一标准中的编号系统和文件管理需求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提供良好的兼容性,使得可以建立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融入其他任何管理的体系。我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以“一体两翼三维”一流学科建设体系为发展目标,建设成立遥感与测绘工程、大气科学、应用气象等特色学院,不断凝练优化科研方
1月13日,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薛勇一行六人赴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张静,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叶红春,生态环境厅环境应急管理处处长杜松军,大气环境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帅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许文帅,水环境管理处副处长张睿(主持工作),应对气候变化与科技财务处副处长于胜民(主持工作),我校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薛勇,人事处副处长杨元建,环科院副院长胡建林,遥测院副院长谢涛,科技产业处副处长程勇出席会议。张静对南信大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说,南信大大气科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希望双方能共同推进校地合作交流,在气象灾害预警、极端气候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得到南信大的人才、科技支持,围绕气象行业的需求和痛点展开实质性合作。程勇围绕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优势、科创服务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说,南信大是立足气象的高水平行业高校,学校建立了环境监测、气象传感、人工智能等多门新兴交叉学科,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实力。学校与地方政府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江北新区合作共建中国气象谷,与天长市签署战略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