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是一个有着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党,是一个在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历来关系重大、决定全局。 “这次主题教育是新时代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生动实践”。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和使命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去年5月底开始,主题教育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有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人民群众热情支持,整个主题教育特点鲜明、扎实紧凑,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了知信行合一能力;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和锤炼,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1月8日) 习近平 同志们: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做了精心准备、周密组织。从去年5月底开始,主题教育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目前已基本结束。各级党组织有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人民群众热情支持,整个主题教育特点鲜明、扎实紧凑,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 一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了知信行合一能力。广大党员、干部带着责任、带着问题读原著学原文,通过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集中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学细悟、研机析理,加深理解和领会,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强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较好解决了学习不深入、落实不到底的问题。大家都认识到,科学理论是我们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越学越觉得有信心,越学越觉得有力量。 二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和锤炼,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次主题教育,既抓思想引导又抓行为规范,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全文如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2019年12月13日,是第6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的名义设立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战争,是人类的劫难,是不堪回首的噩梦。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和平如阳光般温暖、如雨露般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和平犹如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和平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于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今天,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于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党全国上下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这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新形势新任务,对2019—2023年全国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作出全面规划,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新时代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纲要》指出,要着眼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忠诚,着眼坚定信仰深化理论武装,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配强领导班子,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持续改进作风,激励担当作为,努力锻造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中国人权研究会就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发表声明,声明如下: 当地时间12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罔顾事实,不顾中方严正交涉和坚决反对,悍然通过所谓“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充分暴露了美国的霸权思维和强权逻辑,中国人权研究会对此予以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在中国新疆地区策划实施了数千起暴力恐怖案(事)件,造成大量无辜群众被害,数百名公安民警殉职,财产损失无法估算。恐怖袭击事件的频繁发生,对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严重践踏了人类尊严。面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现实威胁,中国新疆遵照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公约,依据国内法律法规,采取果断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结合本地区实际,通过设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去极端化工作,旨在从源头上消除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经过不懈努力,中国新疆已有效遏制了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势头,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中国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是国际反恐
宪法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了。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座谈会4日在京举行。与会的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弘扬宪法精神,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畅所欲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不断增强制度自信 在教育部副部长孙尧看来,宪法是制度自信教育最集中、最系统、最直观的载体。 我国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这是一组来自司法部、教育部的数据: ——开展宪法进公共场所、进宾馆、进万家等活动,先后在2300个车站和2500趟高铁列车播放宪法宣传片。 ——目前全国共有3500多个公园、1.2万多个广场、3.4万多个长廊有机嵌入宪法法治元素。 ——教育部今年开展的“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在线学习规模超过37亿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2.7亿人次。 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习近平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向全会作说明。一、决定稿起草背景和考虑 我们刚刚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中央政治局决定这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就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