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2年下辑)》的通知.pdf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为即将出版发行的《复兴文库》作题为《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的序言。 习近平指出,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上下求索,奔走呐喊、奋起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通过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不懈努力,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最为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中国共产
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文章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文章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文章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文章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
在第九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各地开展活动,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山东济南,志愿者们走进革命烈士陵园,为烈士描碑文,缅怀革命先烈;在四川成都,不少高校开展“穿越时空寄哀思红色精神我传承”主题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在江苏连云港灌云县,“人民楷模”王继才烈士先进事迹碑石长廊正式建成开放,大家在参观中重温英雄故事……以山为灵,以木为魂,以石为碑,人们以各种形式追思先烈、致敬英雄,在铭记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历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灿若群星,是中华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祖国建设的热土、保家卫国的一线冲锋陷阵、抛洒热血,他们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他们以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设立国家纪念日,组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正是为了以国家的名义向他们致敬,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30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仪式。 壮阔的天安门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耸立。广场中央,“祝福祖国”巨型花篮表达着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花篮上“喜迎二十大”的字样传递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热切期盼。 临近10时,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广场,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小号手吹响深沉悠远的《烈士纪念日号角》。 “礼兵就位!”随着号令,三军仪仗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正步行进到纪念碑前持枪伫立。 10时整,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唱毕,全场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 默哀毕,手持鲜花的少年儿童面向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致少年先锋队队礼。 方阵前,以中共中央
思想就是力量。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始终秉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理论自信更加坚定。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精神力量、实践力量。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