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商务部主办、我校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信息通信领域测试技术培训班在WMO区域培训中心启动。副校长马嫣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冈比亚、柬埔寨、马尔代夫、摩尔多瓦和亚美尼亚的21名学员参加。开班仪式由王苏春教授主持。马嫣对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和我校在师资队伍、“双一流”建设、学科排名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她着重介绍了我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分享了我校在来华教育和国际培训方面取得成效。她说,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乐于为“一带一路”国家搭建分享知识、交流经验的机会和平台。她希望各位学员从此次培训活动中,不仅获得专业技术的精进,更收获对中国教育和中国科教的直观认识。亚美尼亚国立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Gevorg Harutyunyan作为学员代表向主办方商务部和我校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亚美尼亚通信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希望能够通过本次培训促进与中国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信息通信等专业领域的交流。他对本次培训的活动充满期待,表示将认真参加培训,为项目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该培训班为我校自3月初香港天文台气象技术人员入职培训项目启动之后的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期间我
4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韩勇等一行五人来校交流合作,进一步巩固战略合作关系,共谱局校合作新篇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刘佳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发展规划处处长郭杨主持。刘佳对韩勇副局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地融合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她强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直致力于为气象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与新疆气象局的合作关系已持续十年,希望双方能在已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共同推动气象事业的创新发展。韩勇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气象事业上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期以来为新疆输送了大量气象人才,这些人才已成为新疆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开发等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新疆气象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表示,希望双方能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新疆气象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在交流环节,双方就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继续教育管理体系、骨干教师培训、研究生招生和培训业务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新疆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新疆分院等单位负责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为加强苏港两地青少年交流,增加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了解,由香港江苏青年总会主办的香港《百万青年看祖国》系列活动——青少年乒乓球交流回访团一行25人,于4月17-18日到访我校。回访团来宁交流为期5天,我校为回访第一站。17号下午,回访团来到我校体育馆,与我校乒乓球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活动。活动开始,双方合影留念,互赠队旗,随后双方队员在一楼主馆内进行联合训练,两地队员配合默契,共同探讨了乒乓球技术技巧。18号上午,双方展开了对抗赛,双方队员各显身手,奋勇争先,每一局都扣人心弦,队员们稳定发挥,表现出精湛的技艺,充分展现了乒乓运动的魅力与精彩。在校期间,回访团还参观了我校WMO区域培训中心,深入了解了WMO培训中心的发展历史、对全球气象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回访团成员与在校参加培训的香港天文台学员进行了现场互动。在培训中心多媒体教室,回访团大学生和中学生观看了学校宣传片,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学科特色、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基本情况,我校港澳台办公室向回访团成员介绍了我校有关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政策。校党委统战部、国际合作处、WMO区域培训中心、大学体育部有关领导参与了本次活动。据回访
近日,第六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在南京市成功召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廖宏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北京大学相关团队的研究成果“农业氮素管理驱动大气污染协同控制与效益提升机制”入选2024年度“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为李保杰教授、刘磊研究员、廖宏教授、张霖研究员、朱青研究员、申卫收教授、李柯教授。我国农业氨排放控制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团队首先基于长期观测与多模型集成方法,阐明了我国近十年来氮沉降的变化特征、驱动机制及与氨排放的动态响应关系,表明我国当前传统农业模式下的氮素管理正面临严峻挑战。为此,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了农业规模化与氮素管理协同的深度氨减排框架以及差异化的农业氨-温室气体协同调控策略,突破了小农模式下的氨减排潜力受限瓶颈,揭示了农业规模化对氨排放和空气质量的非线性调控机制,证实了我国农业部门减污降碳协同的巨大潜力。据悉,“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面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含港澳台)公民、企事业单位在中国境内完成的正式出版物或获得授权的专利。入选内容为中国学者在氮循环研究领域内所提出的重要科学理论,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产生重大学术影响的科研进展
4月19日,2025低空经济时代控制科学前沿研讨会在我校滨江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江苏)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江苏省自动化学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主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承办。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教授、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秘书长温广辉教授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葛泉波教授主持。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与校内 300 余名师生代表,围绕低空经济时代智能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前沿挑战展开深度研讨。开幕式 闵锦忠代表学校向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概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和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指出,低空经济已成为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高地,我校将立足学科优势,以成立低空经济研究院为抓手,为我国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引擎与复合型人才支撑,切实履行高水平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闵锦忠致辞 温广辉代表学会对本次研讨会召开表示祝贺,对组织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4月18日上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唐旭一行赴我校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宣讲活动。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自康出席并主持座谈会,双方就深化校际合作、共育高端人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金自康代表学校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指出,我校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在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领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此次招聘宣讲是两校深化合作的新起点,不仅为我校优秀博士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更是校际协同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推荐优秀人才赴海南发展,期待未来双方在联合培养、科研攻关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唐旭系统介绍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发展规划。他强调,作为海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抢抓十四五发展机遇,聚焦海洋科学、生态环境等优势学科,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此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13名教学科研人员,特别是高层次博士人才,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和优质的科研支撑条件。他表示,期待通过人才引进促进
4月18日-4月20日,全国产教联盟创新创业创造学术年会(2025)暨创新教育研讨会在东北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学术年会由全国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联盟主办、东北大学承办,旨在探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新模式与专创融合新路径。地理科学学院代文副教授的教改论文《GIS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课程比较与改革路径》荣获年会优秀论文B等奖。该论文是我校教改课题“产业需求融入《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论文分析了GIS高校和企业课程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师资队伍、强化课程设置的产业导向、加强软技能培养、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建议,期望能够为高校GIS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据悉,本次年会在全国范围内共评选出优秀论文A等41篇,B等71篇,C等179篇,示范案例56项,示范案例提名51项,创新贡献人物10位,创新新锐人物10位。年会优秀论文、示范案例、创新人物入选成果在大会上同步进行了颁奖。
4月15日下午,安徽省铜陵市招才引智宣讲会在我校举行。铜陵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昌红梅,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大梅出席活动,科技产业处、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及学生代表参会,活动由学生工作处处长文亚平主持。科技产业处、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及学生代表参会,活动由学生工作处处长文亚平主持。朱大梅对昌红梅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支持学校发展的铜陵各界致以衷心感谢。她简要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我校在气象科技、环境科学等优势学科领域的办学特色与发展成果。同时,她提了三点殷切期待:希望双方携手共筑人才高地,协同绘制发展蓝图;希望以人才为纽带,开创校地合作全新局面;希望鼓励南信大学子勇立时代潮头,在服务地方发展中书写青春华章。昌红梅作市情推介时强调,铜陵与南京同属长三角中心区,文脉相连,且南信大已有众多学子投身安徽气象环保事业,校地人才交流成果丰硕。她从产业、环境、人才政策三个方面推介铜陵,并诚挚地邀请青年学子与铜陵在春日里“撞个满怀”,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昌红梅与朱大梅共同为铜陵市人才驿站揭牌,标志着我校与铜陵市的校地合作开启新里程。随后,新材料产业发展与技
4月19日,江苏省第七届在宁高校计算机学科教职工乒乓球团体赛在我校举行。本届赛事由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主办,我校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承办,来自在宁高校的计算机学科院系代表队共14支参赛队伍110余名教师参加了比赛。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教授;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武港山教授;赛事组委会主任、南京大学陶先平教授;赛事组委会委员、南京理工大学张功萱教授;赛事组委会委员、我校计算机学院院长付章杰教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张京波主持,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武港山教授致开幕辞,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教授致欢迎辞并宣布比赛开幕。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以团体赛形式进行。比赛现场气氛紧张激烈,选手们精湛的球技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各代表队都展现出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最终,南京大学代表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代表队、金陵科技学院代表队分别获得冠亚季军,南京工程学院代表队、省外联合代表队并列获得第四名,获得第五至第八名的代表队依次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江苏省计算机学
4月17日上午,浦口区副区长、科技镇长团团长方正,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志伟一行来校交流。副校长金自康出席座谈会。金自康首先对浦口区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以及近年来飞速发展取得的成绩。他说,南信大与浦口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双方合作源远流长、基础深厚。期待未来可以深化人才培养、校友经济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低空经济、气象装备、能源气象等学校优势学科方向和浦口区重点产业领域方面,加深“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耦合,构建校地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体系。方正感谢学校对浦口区干部人才工作的支持,通过组织选送优秀科技镇长团骨干推进校地深度融合与交流,建立了“需求联审、项目联推、资源联享”的合作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人才引育、创新平台共建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他希望未来校地双方进一步加深做实合作,实现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动科研成果在地方的应用示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谱写校地共赢新篇章。组织部、校友办、科产处、电信院相关负责人,我校选派浦口区科技镇长团团员参会。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