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3月29日,副校长金自康带队赴我校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座谈,专题调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培养、管理、实习、就业以及生活等方面工作。无锡学院副校长曹广喜、14名联培研究生代表参会,会议由无锡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处长陈理飞主持。曹广喜表示,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对推动两校在研究生联合培养、科研互促、导师共享、产教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无锡学院将全方位做好联培研究生的服务保障工作,并希望两校能够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与合作,将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规模做大、质量做强、成效做优。金自康感谢无锡学院对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大力支持,表示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我校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平台。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密切合作,在研究生培养、日常管理、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形成常态化协同育人沟通交流机制。同时寄语联培研究生:一是用好产业优势,锤炼实践创新能力,主动走进企业,在“真场景”中发现问题,在“实战”中提升能力;二是潜心科学研究,勇担科技报国使命,主动融入行业,聚焦“卡脖子”难题,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并响应教育部“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的要求,我校积极推进“访企拓岗”行动,通过“访市”“访园”等形式,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桥梁。3月28日,副校长金自康率学工处、研工部、自动化学院等相关负责人赴无锡高新区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新吴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杨,无锡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吴区政府党组成员、无锡市集成电路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张弘等参加座谈会。韩杨对金自康一行表示欢迎,他介绍了无锡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在物联网、数字经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产业集群优势资源,并就无锡高新区引才政策,特别是产业人才实训学院建设、“新”青年求职旅社等人才引进项目进行重点推介,希望双方能以此次走访调研为契机,加强联系,拓展合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为无锡输送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金自康代表学校对无锡高新区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他表示学校始终坚
3月29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图书馆724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费爱国院士、蓝羽石院士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学科发展大计。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山出席会议,学院领导班子及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张京波主持。陈海山系统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他强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引领信息革命的战略性学科,是驱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我校始终将计算机学科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依托“一体两翼三维”的学科布局,大力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希望专家们能为我校计算机学科建设建言献策,共同探讨学院发展的未来格局。学院院长付章杰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学院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对学院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蓝羽石就学科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锻造气象+智能计算特色品牌,聚焦气象智能感知、小区域智能预警等方向开展有组织研究;二是构建安全+
3月27日,我校金自康副校长带队访问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江苏移动政企客户中心总经理罗一民、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朱长国出席活动。我校一行先后参观了参观中国移动长三角(南京)云计算中心、江苏公司研发中心,深入了解江苏移动在算力资源调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能力。金自康对江苏移动的技术实力表示高度认可,并指出算力资源是高校科研与教学的重要基础。罗一民对金自康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江苏移动在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可协助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他表示,江苏移动将发挥“AI+”行动计划的技术优势,助力高校构建智慧教育生态,共同服务社会民生需求。金自康提出,根据各科研团队需求,江苏移动可制定出合理的算力采购方案,我校将依托信息中心实现资源高效调配。他建议,深化校企联合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进入移动公司就业的通道,同时双方应依托各自优势,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前沿领域深化协同创新,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我校发规处、学工处、信息化处、计算机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参观云计算中心参观研发中心座谈会现场
3月28日,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校长肖艳秋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我校副校长刘佳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发规处处长郭杨主持。刘佳对肖艳秋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及目前在综合改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校企地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她说,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郑州轻工业大学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各有特色,期待双方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增进交流、相互学习、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肖艳秋对我校经验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和发展目标。他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为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提供了强硬的动力,为大学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希望两校在未来的合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会上,双方还围绕学科管理与赋能、高水平科研院所联培、产教融合一体化、人才引进与绩效考核、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等相关内容展开交流讨论。会后,郑州轻工业大学一行参观了我校气象台、见山园。郑州轻工业
3月28日,我校召开《中国气象教育发展史》编写工作推进会。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山出席会议并讲话,社科处相关人员和编撰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朱大梅主持。会上,社科处处长尹才祥汇报了编撰工作前期推进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倪东鸿教授传达了在中国气象局培训的相关精神和要求;与会人员围绕编纂定位、分期断代以及大纲结构和表述等相关内容展开讨论。陈海山对前期编撰工作阶段性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中国气象史》编撰工作对于推进气象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南信大作为《中国气象教育发展史》专题任务的牵头单位需扛起责任和使命。他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统筹做好编撰工作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二是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要以足够的“大局意识”“精品意识”“标准意识”贯穿于编撰工作的始终。三是要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社科处要发挥牵头总抓、统筹协调工作,做好内外联动、上下衔接工作。四是要把握时间节点,盯紧关键环节。要严格对照气象局规定的时间节点,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致梳理与精准把控,高质高效推进研究编撰工作。
3月26日上午9:00,由中共滁州市委组织部和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主办、我校承办的“数字滁州”建设暨首席数据官专题培训班在我校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开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爱农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柏春艳主持。胡明保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来自滁州市各市直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和数据资源管理局的领导干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真挚的问候,对滁州市给予学校的关心、支持和信任致以诚挚的感谢。他介绍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以气象学科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科教资源丰富,近年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汇聚教学资源,坚持开放办学,办学成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声誉不断提升。本次培训班课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不仅能够加强学员的专业理论基础,更能够提升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数字滁州建设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学校将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周到的服务保障,让学员能够安心学习。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专心学习,深入思考,学有所成。朱爱农作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公布,我校联合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省气候中心等单位合作完成的“云微物理方案的改进及在天气与气候模式中的应用”项目成功入选。该项目主要完成人有陆春松、银燕、杨璟、岳平、阳坤、王宏、罗仕、高思楠、徐晓齐、朱磊、李君俊、贺欣、殷翀之、刘文惠、孙靖析、赵阳、李跃清、王顺久、衡志炜、吕晶晶、陈璟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第六次评估报告中强调:云是导致气候预测不确定性大的重要原因。而且,当前的天气模式在强降水预报方面存在较大误差,这与云物理参数化方案的不完善密切相关。云的微物理过程是云形成的核心过程,深入理解这些微物理过程并开发新的参数化方案,是国际研究的前沿热点和难点。同时,这也是天气与气候模式发展的关键瓶颈,对于开展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迫切的需求。该研究成果利用云的观测数据,揭示了云与环境间夹卷蒸发等多个微物理过程的机理。研究从物理建模和人工智能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云微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优化了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天气和气候模式中的云微物理方
3月25日上午,省纪委监委派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纪委书记周乃贵带队赴我校位于浦口经开区的创新港研究生培养基地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查看了智慧谷教学区、研究生工作室、餐饮区和千贤居学生公寓等场所,听取了创新港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详细了解建设进展及师生意见。周乃贵对创新港强化规范管理,主动服务师生,推进与地方互动交流等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浦口经开区是集成电路企业集聚地,创新港要充分用好区域优势,通过产教融合将工程实践深度嵌入研究生培养体系,全力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的有效机制。他进一步提出,务必高度重视省委巡视反馈有关问题整改要求,在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同时,要始终绷紧安全之弦,以精细化管理化解空间距离带来的潜在风险,完善师生诉求常态化响应机制,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师生教学科研环境,推动创新港建设稳中有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创新港党工委、集成电路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
3月25日上午,我校召开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暨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工作专班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国有资产清查及利用工作成果,剖析现存问题,规划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刘佳及国资委全体委员出席会议。资产管理处处长杨丰政就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他围绕资产清查的政策背景、工作进展、清查成果、存在问题以及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资产清查底数、问题资产清单、资产清查盘活等“三张清单”作了具体说明。资产经营公司副总经理夏景明从校属企业资产清查情况、盘活利用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汇报了相关工作。在研讨环节,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专班成员针对房屋及构筑物、图书、低效闲置资产、财务管理等领域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纪委副书记梁成对本次资产清查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并强调要对可立即整改的问题立行立改,同时以盘活利用为核心,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最后,副校长刘佳全面总结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她表示,在各部门协同努力下,国有资产清查及利用工作成效显著。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