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南京林业大学档案馆馆长顾炜江一行莅临我校调研交流。我校图书馆(档案馆)馆长周彩红主持座谈会,副馆长张艳、副馆长陆勇以及全体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周彩红对顾炜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详细介绍了我校档案工作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迎接档案工作检查评价的具体情况。顾炜江对我校档案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介绍了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档案馆基本情况。双方围绕档案工作检查评价的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业务建设、信息化建设及特色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座谈会结束后,周彩红陪同顾炜江一行实地参观了我校档案馆阅档大厅、档案整理间、档案库房等处。此次调研,促进了兄弟高校之间档案工作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加强了双方在档案管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等方面的共识。座谈参观
10月18日下午,为落实学校与江北新区合作协议,推进校地共建。我校发展规划处组织科技产业处、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未来技术学院、资产经营公司等相关单位赴南京江北新区枢纽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考察交流。江北新区枢纽办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葛晓永,江北新区科创局创新体系办主任王世春、江北新区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颜艳参加交流。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北站科技创新枢纽港建设目标,从合作模式及方向、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联合创立科创基金、国际理工科名校资源导入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而广泛地交流。双方一致认为,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人才优势和北站交通枢纽优势,推进医工交叉研究机构、国际名校资源落户创新枢纽港。座谈
10月18-21日,第六届华东联校分析测试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是分析测试领域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此次会议以“分析测量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与一流建设”为主题,大会邀请了李景虹院士等分析测试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我校分析测试中心董林主任作了题为“测试技术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大会报告。大会分会场各位专家分别在科学研究、实验技术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国产仪器示范验证、实验室管理及规划等方面作报告。此次会议为华东地区高校分析测试工作者们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并推动分析测量科学技术的应用、开发和提高,助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董林作大会报告分析测试中心参会人员
10月17日至18日,受安徽省气象局邀请,我校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敏、大气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建坤带领我校气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赴合肥参加“千名博士合肥行”气象专场活动。活动期间,我校博士研究生一行先后参观了安徽省气象台和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听取安徽省气象台、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基本业务情况、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相关内容介绍,并与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交流互动,深入了解气象业务流程和成果,近距离感受安徽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在交流座谈会上,安徽省局一级巡视员汪克付向与会博士们表示热烈欢迎,指出人才是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诚挚邀约青年才俊共同书写安徽气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敏代表参加此次活动的高校致辞。她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待与安徽气象部门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和路径,深化校企合作的平台和载体,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育人、就业创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安徽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此次活动还组织与会博士们走进合肥市气象局(合肥市气象监测预警与科学研究中心)、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参观安徽创新馆、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
10月18日下午,我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挂职)朱晓晨,作为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与我校共建“双高课程”的指导教师代表,应邀参加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第十六届玉兰奖暨第八届邱澄卓越奖教金颁奖典礼。“玉兰奖”是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为表彰一年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而设立的奖项。我校与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之间的合作历史悠久,关系深厚。两校共同推出的“双高融通”学术型社团课程——城市气象社团,在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受到了热烈追捧。这一课程不仅激发了众多高中生对气象专业的兴趣,也为他们了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打开了一扇窗,从而有力推动了两校“融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颁奖典礼上,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党委书记舒智龙对我校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与各优质生源基地中学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双高联动、线上咨询及线下服务等一系列举措,确保了与中学、家长及考生的紧密联系。这些努力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
双向奔赴·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本次招聘会吸引了南部战区空军、西藏日喀则市委组织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170余家优质用人单位参会,提供走航分析工程师、AI算法工程师、场景模型师、管培生等优质就业岗位8000余个。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人头攒动,各单位招聘人员热情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岗位需求、福利保障、薪酬待遇、企业文化及发展前景等内容,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对于校招岗位和实习岗位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求职,将精心准备的简历递给心仪的企业,与企业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招聘现场招聘面试融合发展·发挥校地共建人才驿站作用为了发挥校地合作共建,本次招聘会邀请了徐州市、太仓市、昆山市等地区组团参会。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马迪,云龙区政府党组成员、科技镇长团团长钱进与我校学生工作处处长李健就进一步发挥人才驿站的优势,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校地融合发展、深化合作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双方致力推动深层次、多维度、高水平合作共建,努力推进实现校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全力打造共促高
10月16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平安信大社团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全体大会。保卫处处长付兆锋出席会议并讲话,盘城派出所驻校民警孙跃应邀出席大会,会议由社团指导老师徐蒙田主持,社团全体成员参会。付兆锋回顾了社团从初创到如今的相关工作,高度肯定了社团工作,勉励大家继往开来,继续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就社团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五点具体要求:一是加强学习,做师生员工的“排头兵”。社团成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技能,在学习、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师生员工树立榜样。二是善于发现,做安全隐患的“吹哨人”。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将发现校园中的安全隐患报告给相关职能部门,妥善处置,帮助学校及时消除隐患风险,让安全事故无处遁形。三是扎实工作,做平安校园的“防护墙”。做实做细各项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师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争取人人都是安全员,为学校构建起安全防护的铜墙铁壁。四是创新宣传,做安全教育的“策划师”。积极探索新颖的宣传方式,让安全教育以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是努力探索,做安全行业的“领头雁”。深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消防、交通、法制安全教育难点痛点,创新工
企业“摆摊”亮岗,求职者“逛街”择业。10月16日,我校在苏州人才驿站举办2024年秋季校园苏州日“就在苏州,留在苏州”校园招聘专项活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夜市招聘活动。夜市开张,点亮就业新风景人才夜市在阵阵馥郁的桂花香中人气爆满,企业代表化身摊主“挑灯纳贤”、毕业生穿梭其中“星夜觅岗”,现场同时为学生提供咖啡、奶茶、水果、零食等美食,让企业与学生在轻松氛围下交流沟通,拉近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距离,为供需双方搭建更便利的对接平台,用夜晚的烟火气为招聘活动聚人气,点亮就业新“夜”态,呈现就业“新风景”。挑灯揽才,搭建职场新舞台本次招聘活动组织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尔塔(中国)安全防护有限公司等共21家优质单位现场“摆摊”招聘,现场热闹非凡,人潮涌动,毕业生求职者穿梭在展位间,详细询问用人单位岗位工作内容、企业环境、薪酬待遇、工作时间等关键信息,同时也与单位积极交流,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用人单位代表热情地介绍单位情况、岗位要求、薪酬组成,认真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就业指导,建立服务新市集除了企业展位外,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就业指导专区,充分发挥苏州人才驿站作用,为毕业生提供
10月12日,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战略规划处二级调研员刘继青一行5人来校调研交流。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和大数据局副处长李晓纯,我校科技产业处处长王军、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姚望出席会议,会议由科技产业处副处长程勇主持。王军对刘继青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南信大与南京市科技局、江北新区科创局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在市科技局的指导下,学校大力发展产教融合发展战略,面向中国气象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主战场,积极引导学校专家在横向服务、知识产权、平台建设等方向开展各类科技服务;在校地合作方面,学校在无锡、天长、南通、昆山等多地设立多家技术转移分中心和校地研究院,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开展各类成果转化服务,加快地方科技转型发展。王军指出,此次长三角(南京都市圈)科技合作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南京市科技局、江北科创局对学校近年来科技服务工作的充分肯定,学校将围绕低空经济、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与南京产业需求相结合,尽快转化一批高质量成果。程勇围绕学校校地合作、平台建设、科技服务、校企走访、科研团队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向南京市科技局领导一行分享了学校在成果转化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成果,他表示,学校将围绕长三角
10月15日下午,我校在临江楼、滨江楼报告厅成功举办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浦芯精英奖学金差额评审公开展示会。此次展示会分为国家奖学金(博士)、浦芯精英奖学金组和国家奖学金(硕士)组,按照地球科学、数理工学和人文社科等学科大类进行评审,确保了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评审专家、候选学生、研究生辅导员及500余名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本次异彩纷呈的展示会。展示现场,45位候选学生依次登台,聚焦学习科研、学科竞赛、社会服务、文艺体育等方面,多维度、深层次地展示自己的研途硕果,“探索”“突破”“有趣”“热爱”“满足感”“良师益友”成为展示会上的热点词汇。他们中,有人喜欢鲜花、摄影、小提琴,秉持“快乐科研”的态度,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防研究,并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有人勇担社会责任,聚焦破坏性强的骤旱事件,不断探究科学前沿,被300余家国内外媒体报道;有人积极投身于农业气象观测与大田试验,不怕苦不怕累,产出多项高水平成果;有人向海图强,坚持陆海统筹做好生态保护研究工作,开展深入调研;有人研究近年来“梅雨不霉,烟雨不再”的梅雨,从科研走向科普,开展精细化气象公众教育,深耕气象科研社会服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