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8日,富阳水上运动中心进入“春冠赛”时间。开赛前,区气象局专门组建亚运气象服务小组,张霏燕作为服务专员,入驻赛场终点塔台,根据现场天气情况提供递进式滚动服务。同时,作为杭州亚运气象台的一员,她提供的准确、精细预报,为科学调整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为“气象兵”
研究富阳气候特征
张霏燕的老家在浙江金华,研究生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专业,该校被誉为“中国气象人才的摇篮”。毕业后,她就职于杭州市临安区气象局,多次在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她来到丈夫的老家富阳,加入区气象台预报团队,先后获评“浙江省气象业务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富阳区新时代好党员”。
“与杭州亚运会的‘缘分’,从三年前刚到富阳时就开始了。”张霏燕说,2020年起,她和团队成员建立专项课题,针对富阳的气候特征,做好服务亚运赛事的气象研究工作,尤其是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在亚运会比赛期间的气候特征。
以气温条件来说,15~25℃是运动员发挥水平的最佳气温。当气温超过28℃,人体就会感觉不适;低于15℃或高于35℃时对体育运动成绩则会产生较大影响。研究发现,9月23日至10月8日,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周边的日最高气温变化范围为18.7~36.2℃。10月2日以前28~35℃出现频率较高,10月3日开始出现频率明显降低。日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在9月下旬为舒适或偏热等级,在9月末到10月上旬为舒适等级。
当好“前哨兵”
护航水上运动赛事
“如果遇上强对流天气,比如雷电、6级及以上阵风,就不适合进行水上运动。” 张霏燕说,气象和水上赛事息息相关,尤其是雷雨大风天气,对运动员安全和比赛器材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本地和上下游地区的累计降雨量对于赛道水位也有影响。
因此,在之前的“春冠赛”期间,她一直发挥“前哨”作用,及时更新实况,预判天气变化,积累观测数据,“看到北支江江面上出现比较明显的波浪,或者天空渐渐暗下来,我心里就会紧张起来”。
同时,区气象局还为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安装了一套七要素自动气象站和舒适度观测设备,配备了便携气象观测站,实现赛场气象要素实时监测,并将气象数据接入智慧场馆管理系统,可实时查看温度、湿度等数据。
另外,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气象站建成后,还配备了一套北斗应急通信系统,实现气象数据传输“5G+北斗”双保险,在极端天气导致地面通信和移动通信断网的情况下,仍能有效保证气象监测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赛场气象监测数据的及时传输。
争做“全能兵”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裁判、运动员和现场工作人员对于天气都很关注,尤其是遇上坏天气的时候,需要提供实时天气预测。” 张霏燕说,亚运会举办期间,富阳整体天气比较平稳,但也要防范“秋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届时就要逐小时提供未来0—2小时的天气要素预报。
目前,通过“春冠赛”的实战考验,富阳亚运气象服务小组成员的业务流程等已经过了测试,他们将进一步细化完善各项工作方案,确保整个团队以最优状态迎接亚运会的到来。
另外,张霏燕还给自己定了个任务——亚运会期间,赛场终点塔台将有很多国际裁判,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效果,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她将加强英语口语学习,全面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努力为亚运赛事保驾护航。
http://fydaily.fynews.com.cn/html/2023-06/28/content_77501_16266527.htm 20230628 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