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200多米的距离要走半小时

发布日期:2023-07-01 来源:春城日报 作者:崔敏 刘正凡 责编:林雯 访问量:

“最高15级大风,最低零下45.7摄氏度的气温;雪天多,每年吹雪60多天、雪暴20多天。在南极考察历史上,外国的科考队有人因极端天气失去了生命。虽然条件艰苦,但在大家的支持下,我梦想成真,为祖国极地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南极科考的458天,是让我感到无比自豪的美好时光。”6月21日,腾冲市气象台二楼的文明讲堂上,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云南省气象部门走向南极的第一人刘维鑫正讲述他的南极科考故事。

层层考核入选南极科考队

刘维鑫1987年出生于楚雄州永仁县,2011年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毕业,同年进入腾冲气象局工作。一个基层气象局的业务骨干,能入选“国家队”,离不开他平时积累下的业务基础。

担任腾冲市气象台台长期间,他坚持管理和气象服务两手抓。在做好公共气象服务的同时,刘维鑫牵头以重大灾害性天气服务为抓手,做好面向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他还独立承担了多个大型活动和重大转折性天气、灾害性天气的服务保障工作。

2021年9月,刚从腾冲市气象局调任昌宁县气象局副局长的刘维鑫,通过中国气象科学院的层层选拔,从全国气象系统的技术骨干中脱颖而出,加入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刘维鑫随科考队于2021年11月5日从上海出发,2023年4月3日回到上海极地中心码头,历时516天,在站458天。

中山站于1989年2月26日建成,是中国在南极的第二个考察站,也是中国首个常年考察站。据刘维鑫介绍,科考队的生活物资出发时跟科考队员同船运输,每年补给一次。冰冻食品虽然充足,但随着时间推移,就没有新鲜蔬菜、水果吃了,吃得最多的是豆芽。健康防护方面,配备南极“三件套”,防冻、防晒伤。每月进行健康监测和心理健康评估,每个季度采集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佩戴航天员同款睡眠监测设备,为极地生命科学研究提供科学实验基础数据。

极夜期间怎么睡也睡不着

“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中山气象台常规气象观测业务、大气成分观测、气象观测仪器的维修维护,以及完成值班值守和观测资料的整理、审核、传输等工作。每天5时、11时、17时、23时,都要外出进行气象观测,从不中断。平常天气还好,遇到雪暴就‘折磨’人了,一路上要‘摸爬滚打’。住处和工作点200多米的距离需要走半小时左右。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航行过程中风浪大、浮冰多,摇晃剧烈,出发时晕船睡了3天起不来。”刘维鑫说。

“最难熬的时光就是极夜期间。由于长时间见不到太阳,人体的激素分泌会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大部分队员会出现睡眠障碍,怎么睡也睡不着,整天昏昏沉沉,十分煎熬。”说到在南极难忘的经历,刘维鑫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越冬期间,我们最害怕设备故障,因为在大风、大雪、低温条件下去维修设备,是在国内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有一次,我们负责的一个大气成分观测设备出了故障,我和队友一起去维修,平时在国内5分钟就能弄好,我们那天愣是用了近2个小时。当时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还刮着风,体感温度很低,冻得我们眼泪鼻涕直往外流。设备故障排除后,我们需要拧紧保护盖上的4颗螺丝钉,戴着手套根本没办法操作,我们只得摘掉手套,徒手去拧,手才碰到螺丝钉就被死死地粘住了,甩都甩不掉,手冻得刺痛,每次只能拧一两圈就赶快把手放进衣袋里取暖,稍微暖和一点再去拧,如此反复,4个螺丝钉拧了40多分钟。回到住所,才发现我们的手指都被冻坏了,指尖的肉硬邦邦的,后来一层一层地蜕皮,一个多月才慢慢地恢复了过来。”他说。

可以远距离地跟海豹“打闹”

提起这些“磨难”,刘维鑫淡然地说:“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走向南极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一种荣誉,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除了主责工作,我还协助完成高空气象观测、配合完成冰雪采样、进行海冰观测、开展驻地气象信息服务、完成温度廓线仪安装调试等工作,还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工作。”

“为了保证队员身心健康,科考队会组织丰富的业余生活,可以滑雪、打台球,可以到海冰上徒步,观赏壮美的南极冰雪,欣赏炫美神奇的极光和萌萌的企鹅,用手机记录美好时光,有时还可以远距离地跟海豹‘打闹’。偶尔还会与周边的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南极科考站同行进行交流、联欢。”回忆起这些美好时光,刘维鑫的脸上溢满幸福。

“通过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顺利归来。”刘维鑫说:“遇见最美南极,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国家极地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脚踏实地履行使命的同时,还实现了我的梦想,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严于律己,奋勇争先,矢志奉献,在新的岗位再立新功。”这是南极科考之行留给刘维鑫最大的感触。

“十年气象人,一生气象情。”从2011年入行从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开始,10多年来,刘维鑫逐渐成长为气象服务行业的领军人物。2015年他被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12月被保山市总工会、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保山工匠”荣誉称号;2023年4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选为2022年云南省“最美职工”年度人物。

https://ccwb.yunnan.cn/content/202306/29/content_146410.html 20230629 9版


作者(文) 作者(图)
报告人 责编 林雯
摄影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00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邮件:xb@nuist.edu.cn

Copyright © 20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际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