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苏嘴镇东荡村属于“十三五”时期省定经济薄弱村,村里自然资源匮乏,耕地不足2000亩,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村里劳动力外流严重,留守人员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村集体资产资源缺乏,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村干部普遍年龄偏大,干事创业热情不高,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脱贫致富奔小康、接续乡村振兴的困难非常多。
2020年,挂钩帮促东荡村以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扫尾、巩固、衔接、探路”工作部署,强化职责使命担当,立足村庄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着力构建“党建、产业、民生、教育”四位一体的大帮促工作格局,注重增强当地干群内生发展动力,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倾情倾力推进帮促工作走向深入,取得了良好成效。经过两年不懈努力,2021年,东荡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实现低收入村和低收入人口脱贫巩固率两个100%,坚定地迈向乡村振兴的发展快车道。
班子高度重视,深度发力推动帮促工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始终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积极履行“五方挂钩”帮促职责,实施帮促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校党委书记亲自抓帮促,学校专门成立帮促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帮促,将帮促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谋划、统一实施。校党委书记管兆勇3次率队到淮安区调研指导帮促工作,为驻村帮促高水平开展提供坚强支撑;学校各部门闻令而动、主动作为、献计献策,直接到淮支援帮促达到14批93人次,全校上下凝聚起推进帮促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大资金投入,出资41万元(超出额定任务100%),投入文明共建资金8万元,协调慈善一日捐35万元、江苏省气候中心共建资金12万元等,一共投入资金达108万元,为历届帮促投入最多。
帮促效果怎么样,能不能持续,关键看是否坚持结果导向。学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在调研指导帮促工作时表示,要坚持精准帮促、科学帮促、长效帮促的工作导向,最大限度汇聚资金、项目、教育、技术、人才等方面力量,着力构建“人、财、物、智、情”全方位帮促格局。学校统筹分析帮促村实际情况,组织多方人员共同分析问题结症,有针对性地谋划帮促项目;校党委组织部牵头协调总务处、后勤、工会、相关学院等单位进行会商,谋划具体帮促举措。两年来,一共召开协调会20多次,建立了前后方高效衔接、高质运行的帮促机制。同时,积极发挥校友资源优势,调动江苏省气候中心、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和部分校友企业与帮促村结对共建,形成帮促工作合力。

(学校领导班子到帮促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暨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深化结对共建,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城乡结对、文明共建”行动,是帮助落后村居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打造优美环境的主要抓手。2020年9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金自康,江苏省气候中心主任徐萌共同赴淮与苏嘴镇东荡村签订“城乡结对、文明共建”协议,积极推动共建项目落地。两年来,共投入20万元用于加强党群服务设施建设,新建60平方米一站式便民服务站,配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现代办公设备,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办公效率;新建1间30平米农家书屋,并捐赠1000册图书;添置LED户外全彩显示屏、字幕屏,打造村风文明宣传栏,制作居家养老、妇女儿童之家文化墙,美化村民活动环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东荡村签订“城乡结对、文明共建”协议)
开展党组织共建是建强两委班子的有效途径。学校专门安排党建强、班子优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党总支与帮促村开展党组织共建。通过开展党建联建、联合党日活动等方式,指导帮促村党组织发挥好政治功能,帮助提升村干部抓基层党建的工作水平,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的工作能力。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之际,选派干部主动协助选优配强村干部班子,引进1名年富力强的退伍军人、1名苏南返乡能人、1名致富能手充实到村两委班子,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村干部整体平均年龄下降10岁,干事创业热情明显提升。
强化产业带动,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围绕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创新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积极开展消费帮促,力促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学校协调出资140万元,与生猪养殖行业龙头企业温氏股份共建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按照协议约定收益分配,帮促的东荡村将连续18年获得每年13.30万元的租金收益,同时该项目还带动16户低收入户“家门口”就业,每月收入达4000多元。协助帮促村出资25万元投入“大胡猪场”建设租赁项目,连续18年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2.375万元;推动流转土地30亩用于水芹种植,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0.3万元(正在流转100亩土地用于蔬菜种植,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万元);与苏嘴镇签订“苏嘴西瓜”党建联盟,推动苏嘴镇开展特色小西瓜品牌创建、营销策划和市场推广,做大做强当地小西瓜特色产业。

(管兆勇实地察看学校帮促项目——平桥温氏生猪养殖基地项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把消费帮促列入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内容之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促活动。在学校食堂设立扶贫窗口,专门代售扶贫产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电商直播活动”,带动淮安区农产品出村进城;直接定点采购农产品,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两年来,学校累计采购大米、西瓜、葡萄、鸡蛋等“淮”字农产品超84万元,直接增加村集体经济近7万元,同时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2020年,东荡村集体经济收入19.02万元(较2019年的11.78万元增长61%),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平均收入15060.72元;2021年,东荡村集体经济收入20.47万元,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平均收入16680.55元,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办好民生实事,践行为民初心使命
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2021年5月,学校党委书记管兆勇率领校领导班子成员到东荡村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搬到“田间地头”,进一步提升学校深入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的政治自觉。两年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累计51人次,送去慰问金和帮促物资4万余元;向5户残疾户送上价值1万多元的辅助器械,改善他们生产生活质量,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积极争取工作队经费1.5万元为东荡村困境学子孙长庆捐建“梦想小屋”1间;在工作队支持下,为茭陵中心小学、茭陵初级中心等4所学校安装净水设备,让1000多名师生喝上健康饮用水;组织开展送健康活动,为村里配备10余件红线测温枪、电子血压计设备以及防疫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村民们都说现在量血压方便了,几步路到村里就可以量,农闲时还可以到新建的农家书屋看看书,学校捐建的电子大屏前跳广场舞的老百姓也多起来了。如今的东荡村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幸福美好的和谐画面。
做好农业生产服务。在暴雨多发季节,组织村民开展农田排涝;投入5万多元对全村9300米农渠进行了疏浚,解决农田灌溉和排涝难题。在村里加强气象知识科普宣传,增加村民防灾减灾常识。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和入户走访的方式在村里开展防诈骗宣传活动,切实提高村民尤其是老年人防范意识。协助村干部做好信访和安全稳定工作,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疫情期间,选派干部主动协助村里抓好疫情防控,组织村民积极有序接种疫苗,在清明、中秋、春节等节日期间,引导返乡人员落实好行程报备、健康码核验、核酸检测以及必要的隔离等措施,切实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东荡村农家书屋建成投入使用)
加强教育帮促,增强发展信心
教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一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扬“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爱心助学、扶智扶志活动。先后向村里59名留守儿童和学生捐赠了书包、台灯、画笔等学习文具,总价值2.79万元,为苏嘴镇茭陵中心小学10名困难家庭学生送上慰问金和学习用品0.8万元;为苏嘴中心小学和茭陵中心小学50名留守学生赠送学习用品0.42万元,鼓励同学们增强信心、克服困难、认真读书,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个人理想、回报社会。针对一些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内向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赴淮为当地300多名小学生开展“关注心理健康,呵护心灵成长”教育辅导活动,并围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快乐成长”主题,与茭陵中心小学8名年轻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找准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定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精神,组织后方单位教师教育学院12名优秀学子到帮促所在地茭陵中心小学和苏嘴中心小学开展暑期支教活动;组织6名师生赴大李小学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农村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干群更新发展理念也是教育帮促一项重要内容。组织法政学院老师赴淮开展《民法典》宣讲,增强干群法治思维,促进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党史专家赴淮开展“回首百年,党史润心”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促进当地干群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组织学校10名优秀研究生在工作队帮促所在6镇14村开展“脱贫攻坚,青春践行”专项活动,挖掘和宣传脱贫致富典型人物事迹,营造“我要脱贫、更要致富”的积极乐观氛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倾情帮促下,如今的东荡村正朝着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美好愿景勇毅前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仅为帮促村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而且走出了一条高校对口帮促的崭新道路。
学习强国江苏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3692377463664325687&cdn=https%3A%2F%2Fregion-jiangsu-resource&item_id=13692377463664325687&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46311770073&showmenu=false&ref_read_id=3383427c-7ee2-47d5-b2bd-64fc9625488c_1647483671456&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交汇点: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1220487be1914126acb63d3f6ec0f827/pRTRvsp6GitKjllu/1&app=
中国网-东海资讯: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edu/info/10930361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