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3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副校长William Gough教授、国际地质水文学会副主席Ken Howard教授和多伦多大学气候实验室Benny Xie博士研究生一行三人来校洽谈,推进校院合作共建。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教授、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文君教授、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副院长袁星教授和尹君教授、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国家特聘专家罗京佳教授及研究院相关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合作交流会,会议由罗京佳教授主持。管兆勇书记对多伦多大学访问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和特色,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学校未来展望,并期待双方进行深入合作,拓展科研领域,提升科研实力。William Gough教授对我校的热烈欢迎表示感谢。他对其所在学院的各部门概况、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以及研究方向和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希望其所在的学院能与中国高校进行很好的国际合作。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罗京佳教授介绍了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人才队伍、培养规模等发展现状,并期望加强双方研究人员的访问交流,在气候机理、气候预测与应用、气候模式研发、人工智能的应用等多个领域强强联合、合作共赢,充分发挥
作者:林煜棋耶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近日,我校章炎麟教授团队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天津大学合作研究的成果Introduction to the Aerosol Chemical Composition Monitoring Network of China: Objectives, Current Status and Outlook在美国气象学会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BAMS)上发表。BAMS是美国气象学会出版的旗舰杂志,其2019年的影响因子为8.166,在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中位列1区,是学术影响力最广的气象期刊之一。团队林煜棋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章炎麟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华北地区是中国空气污染严重的区域,每年冬季灰霾天气频发,细颗粒物(PM2.5)浓度急剧升高,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空气质量。中国大气颗粒组分监测网分别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底于华北”2+26”城市开展了大气颗粒组分人工与自动监测工作。本研究基于手工监测采
10月16日,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正式公布,我校获批5项,位居全省第6,前5名依次是苏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淮阴师范学院。至此,我校已获批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年度立项总数达历史最高。下一步,社科处将协同各项目承担单位,认真落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指导、督促各课题组按照既定研究计划扎实开展研究,确保按时结项,努力推出一批质量与学术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争取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出版成果重点推荐书目”,进一步打响我校社科研究品牌。我校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序号项目名称主持人项目类别所属学科1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的百年探索周显信一般项目马列·科社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治理结构变迁研究于成文一般项目马列·科社3从现象学视角重审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邵艳梅一般项目哲学4明以降关中—天水地区的城市水环境与城市水利(1368—1968)王挺一般项目中国历史5城市群景观系统生态“双修”研究梁家年一般项目艺术学
10月15日上午,第五届中亚气象科技国际研讨会暨上合组织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技术系列培训班在我校气象楼报告厅开幕。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区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和我校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达仁,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周恒,蒙古国家气象局局长塞维吉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局长崔彩霞,我校校领导李北群、周伟灿等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座。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中亚各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知名气象专家、水文气象部门业务人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及我校等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我校大气科学学院研究生、本科生代表,以及国际教育学院中亚及周边国家留学生代表等。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周伟灿主持。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在致辞中表示,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最重要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中亚相关国家就该地区的科学问题、未来的合作领域、气象服务的提供以及共同关心的许多其他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他表示,希
10月15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国际司司长周恒、科技司副司长袁佳双等一行6人来校考察调研。我校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王尧、周伟灿、戴跃伟、胡明保、张永宏,以及党委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科技产业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大气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会议由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 校长李北群首先以《传承担当 创新期待》为题向余勇副局长汇报了学校近期工作。他说,南信大从建校之初就有根植气象、支撑气象、服务气象的使命担当,为行业培养的17万名毕业生遍布祖国的高山海岛,毕业生留得下、干得好。如今,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得到质的飞跃,在国际大学排名,“双一流”大学、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位点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实现了从办专业到办大学、凭经验办学到按规律办学、从地方队划转国家队等三大转型。李校长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提出了开放、协同、特色的办学理念,“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以及冲刺全国50强的愿景。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学校将以一流学科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施行多元化、产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主体化六大战略,最终实现跨越发展。李校长说
10月14日,一场关于“初心”的报告会,引发了南信大师生的强烈共鸣。宣讲报告会融艺术与现实一体,既有气象历史的诠释,亦有气象精神的传承,既有老气象人的追梦,亦有优秀校友、身边典型现实分享,为现场师生呈现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报告会紧扣“初心”,突出气象精神和气象人的追求。我校学子结合主题教育自编自演舞台剧《当风雨来临》,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我校优秀校友孙立同志先进事迹精彩分享,体现了浓浓的南信大“味道”,身边的典型、原汁原味的自采自编自演,让人倍感亲切,深受教益。党委书记管兆勇到会致辞,三沙市气象局副局长陈长丘、学校全体中层干部以及来自各学院的师生党员代表参加报告会。管书记在致辞中说,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故事宣讲系列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目的就是要推动学习往心里走往深处走,切实转变作风,解决问题,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管书记要求,以更实举措推动主题教育向纵深推进。各二级党组织要确保迅速传达、迅速落实省委和校党委关于主题教育的各项要求,履行好基层党支部在主题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抓实基层党组织、普通党员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实现党员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让每个支部每个党
自2013年起,我国以降低PM2.5为首要目标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近地表臭氧污染问题却愈发突出。近地表臭氧作为二次污染物,是由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阳光照射下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夏季臭氧经常成为首要大气污染物,高浓度臭氧会危害人体健康和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实现PM2.5和臭氧污染控制的“双赢”是我国当前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Harvard-NUIST空气质量和气候联合实验室的研究论文“A two-pollutant strategy for improving ozone and particulate air quality in China”,报道了改善我国当前臭氧和PM2.5污染的协同控制策略。 制定协同控制策略,首先需要从科学上厘清臭氧和PM2.5的关系。该团队之前的研究已经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证明了PM2.5对臭氧生成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 本研究利用生态环境部2013-2018年夏季逐日的PM2.5和臭氧的监测数据,从观测上证实了华北地区高PM2.5
近日,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以下简称RSC)认证委员会给传来喜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经过评审通过认证。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成立于1841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是欧洲最大的化学科学团体,也是最有影响的国际权威学术机构之一。该学会致力于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拥有国际化的出版社,出版包括Chemical Society Review、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emical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40余种专业期刊,涉及化学化工、环境与能源、材料、生命科学、医药与食品等领域。我校一直重视专业认证工作。作为学校的首个国际专业认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应用化学专业接受国际认证工作。在相关部门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准备的大量认证材料严谨而翔实。6月12日,RSC来我校进行了现场考察,认证专家对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质量保障、学生支持工作、实验条件、教学资源和环境氛围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
为进一步抓实主题教育,丰富教育形式,10月12日下午,校党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二级党组织书记赴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活动,凭吊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接受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 在苍松翠柏掩映下,雨花台烈士纪念碑显得格外庄严巍峨。成千上万朵鲜花如地毯般铺满碑前的阶梯,形成巨大的“信仰”二字。二级党组织书记代表托起花圈,缓缓走向纪念碑,将花圈摆放在革命烈士雕像前。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北群走上前,仔细整理花圈挽联。全体人员低头默哀,深切缅怀革命烈士。默哀结束后,面对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管兆勇带领全体人员重温入党誓词,随后,缓步绕行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一周,向革命烈士致以崇高敬意。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参加活动的领导们参观了《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来自我校水文院、电信院和龙山书院的3名小雨滴志愿者为参加活动的领导们深情讲解了雨花英烈精神。展厅内,“信仰的力量”五个红色立体大字映入眼帘,一张张风华正茂烈士的头像图片,一组组革命烈士的事迹介绍,一句句荡气回肠的烈士语录,让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那慷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批准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评审结果,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三个一级学科获批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数量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二。为完善我校师资培养体系,在2018年新增5个一级博士学位点的基础上,校领导、人事处和相关学院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最终3个学科成功入围,实现了既定目标。截止目前,我校共有大气科学、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多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优势学科引领带动、交叉工科创新联动、特色理科融合推动、精品文科辅助互动”的学科建设布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依托,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学校将依托新成立的博士后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博士后工作规则制度,加大博士后工作招收力度,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推动与工作站的联合培养,积极做好博士后的引进、培养和日常服务工作,为推动我校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