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总结交流会在上海召开,会上表彰了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为获奖高校授牌,我校副校长戴跃伟代表学校上台领奖。这是我校继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以来,创新创业工作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会上,翁铁慧副部长充分肯定了获奖高校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特色经验,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石鹏建介绍了2019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大连海事大学等4所高校做了交流发言。据悉,教育部自年初启动开展2019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宣传工作以来,经过学校总结、推荐申报、专家初选、社会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环节,共推选产生了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所,其中中央部门所属院校8所、省属本科院校31所、高职高专院校11所。50所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典型经验被收录至《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经验汇编》。学校将以此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为新起点,继
11月21日上午,湖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家清率队来校推进局校合作并签署合作协议。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以及我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主持。管兆勇书记对刘家清局长一行表示欢迎,他简要回顾了学校改革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体制机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技创新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快速跨越发展,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社会声誉持续彰显。他指出,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气象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创新“开放、协同、特色”办学理念,深入推进局校合作共建。近两年来,学校与18家省级气象局签约,积极推动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合作。他提出,南信大与湖南省局要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生源地实习以及教师“工程化”实践等方面开展深入务实合作,努力为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刘家清局长深情回顾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美好时光,对学校的快速发展表示祝贺,更对学校师生的开拓、担当和校友的实干、团结精神表达赞赏。他说,湖南气候特点和自然灾害的多样性显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给湖南气象业务水平提出新要求,人
根据省委统一安排,11月21日下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在气象楼报告厅举行。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桑学成教授来校作宣讲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全体在校校领导、中层以上干部等20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 报告会上,桑学成教授紧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主题,以《以制度自信实现“中国之治”——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为题,从充分认识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深刻背景和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两个奇迹”和“十三个显著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深刻领会十三个“坚持和完善”,聚焦能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等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准确、深入地宣讲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他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主题重大、事关根本,时机特殊、承前启后,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十九届四中全会最鲜明的一个特点、亮点和创新点,就是第一次系统总结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1月20日下午,我校与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风集团”)共建华风南信大研究院的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基嘉楼203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副校长韦忠平,华风集团董事长张守保、副总经理陈钻出席活动,学校及华风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由韦忠平副校长主持。 管兆勇书记在致辞中对张守保董事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先简要回顾了双方前期合作情况,今年上半年,华风集团已与我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共建研究院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随后全面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发展的良好形势以及在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阐述了气象科技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在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和南京市委市政府打造“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和“中国气象谷”项目建设情况。他表示,南信大将积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包括华风集团在内的落地合作企业依托南信大的人才、技术、科研成果以及江北新区配套政策等优势,把合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推动气象科技产业的发展。张守保董事长感谢母校几十年来为气象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也感谢母校一直以来对华风集团的支持。同时也对母校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感到由衷的振奋和
11月20日上午,全国气象部门2020年度人才招聘会在我校东苑体育馆举办,作为气象行业吸纳人才的重头戏,这是该招聘会连续第18次在我校举办。此次招聘会共有全国气象部门及中国气象谷入住企业等348家单位来校选才,吸引了2158名毕业生前来应聘,其中我校毕业生1689人,还有不少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等校毕业生从外地赶来参会。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卫视、江苏电台等十余家媒体来校报道。岗位逐年增加,辽宁、四川、内蒙成招聘大户招聘单位数量多年来持续增长,此次招聘会是近年来岗位数量最多的一次。记者从今年的招聘计划中看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共提供2153个岗位,比去年增加了221个。东北、西北等地区招聘需求量较大,辽宁省的招聘人数较去年增长近83.54%,一跃成为招聘“大户”,以计划招聘145人位居榜首。四川、内蒙古分别以127人、119人位居第二、三位。此外,有17个省份的招聘人数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上海的招聘人数较去年增长近80.95%。辽宁省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对气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最大,比较青睐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型人才。同时,近年来对信息技
11月17日-20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教育专业联合认证专家组一行7人来我校对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现场认证考查。武汉理工大学谢峻林教授任联合专家组组长,武汉大学许才军教授任测绘工程专家组组长,西安交通大学桂小林教授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家组组长,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张玉金教授、中软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杨强课程总监任专家,中国药科大学宋建飞任观察员,电子科技大学王冠任秘书。18日上午,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教育专业联合认证专家组现场考查见面会在基嘉楼203会议室召开。专家组全体成员,我校校领导管兆勇、王尧、江志红、戴跃伟、张永宏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相关负责人及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戴跃伟主持。见面会上,管兆勇书记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对专家组到校考查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对学校总体情况做了介绍。管书记在致辞中提到,学校将以此次认证作为契机,以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为要求,进一步总结办学理念特色,着力提升教育水平、教学水平,乘势推动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新一轮的跨越发展。专家
11月18日上午,气候变化、预测和应用国际研讨会暨纪念IOD研究20周年活动在我校举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George Philander,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吴国雄,法国海洋外籍院士、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首席科学家Toshio Yamagata,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吴立新,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Matthew England,我校王会军院士,副校长周伟灿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国家特聘专家罗京佳教授主持。参加开幕式的还有来自日本海洋科学开发机构(JAMSTEC)、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SIRO)、意大利欧洲地中海气候变化中心(CMCC)、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国索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印度尼西亚斯利瓦亚大学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我校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院等相关学院的师生代表。副校长周伟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促进各方的科研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11月16日下午,原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研究员一行来我校举行全国气象部门2020年度人才招聘宣讲会,面向我校2020届毕业生宣传推介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及人才政策、人才需求情况等。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戴跃伟主持宣讲会,中国气象局人才交流中心副处长蔡金玲,校学工处、研究生工作部负责人,气象类及相关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以及我校1000余名2020届气象类、信息类、数理类、财会类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参加了此次宣讲会。 戴跃伟副校长在致辞中对中国气象局来校举办专场招聘宣讲会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近两年所取得的办学成就,并对中国气象局对学校办学、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戴跃伟副校长表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气象局的支持,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高水平人才的加盟,举办此次专场招聘宣讲会,既是中国气象局对人才的重视,也给我们广大毕业生更好地了解气象事业、坚定服务气象事业发展的信念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随后,许小峰研究员从中国气象局的前世今生,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未来气象业务科技发展走向,以及全国气象部门2020年度所需岗位、专业和人才等四
我校地球系统模拟中心召开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作者(文):何琼 韩莹 作者(图):薛向阳 何琼11月16日-17日,由我校举办的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夏威夷大学王斌教授召集、我校地球系统模拟中心承办,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协办。来自国内外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业务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应邀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专家有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普林斯顿大学George Philander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Matthew England院士、夏威夷大学王斌教授、李天明教授、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举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In-Sik Kang教授、日本海洋与地球科学技术厅Swadhin Behera教授、北京大学胡永云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李建平教授、浙江大学吴仁广教授等。会议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江志红教授主持,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教授、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我校王会军院士出席并分别致辞。管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关乎全人类的利益与福祉,是一场需要各国
11月13日,2019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我校获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8项,全国一、二等奖总数位于江苏高校第一。我校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筹备工作自2019年10月启动,共吸引1300名学生报名参加培训。经过两学期数学建模竞赛实验班培训、校级数学建模竞赛、暑期数学建模集训等一系列活动层层选拔,最终确定417名优秀学生组成139支队伍参加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除了11支队伍获得全国奖以外,还有59支队伍获得了江苏省的奖项,其中省一等奖13项、省二等奖34项、省三等奖12项,总体获奖比例达50.4%(江苏省本科组的获奖率为30.29%)。竞赛期间,校领导和教务处负责人到竞赛现场看望和鼓励学生认真备赛,精心建模和编程,细心撰写高质量竞赛论文,力争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据悉,2019年,来自全国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1490所院校/校区、42992队(本科39293队、专科3699队)、近13万人报名参赛,全国组委会共评选出本科组全国一等奖295项和全国二等奖1199项,获奖比例仅为0.75%和3.05%。江苏省今年有2562支本科参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