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来访我校,就“扬子江菁英计划”(以下简称“菁英计划”)研究生联合培养方案展开研讨,洽谈合作事宜。本次研讨会在基嘉楼举行,由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筹备组负责人李爱民教授主持。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张永宏,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研究院,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会上,李北群校长代表我校对来自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及各兄弟院校的专家、领导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双一流”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及我校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国际化进程中的亮点,充分肯定了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建设成效及“菁英计划”对于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他表示,我校对“菁英计划”非常关注,也十分重视与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合作。“菁英计划”旨在促进资本、科技、人才与产业融合,重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与我校“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相得益彰,不仅有助于我校完善教育机制、提升产学研水平、提
我校章炎麟教授团队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天津大学合作研究的成果Introduction to the Aerosol Chemical Composition Monitoring Network of China: Objectives,,Current Status and Outlook在美国气象学会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BAMS)上发表。文章发表后,BAMS选定本文作为特色亮点工作对文章通讯作者章炎麟教授进行了专题采访,并以“Urban Haz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为题发表在《BAMS》2020年第1期Features栏目中 。据悉,BAMS是美国气象学会出版的旗舰杂志,其2019年的影响因子为8.166,在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中位列1区,是学术影响力最广的气象期刊之一。团队林煜棋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章炎麟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 图1 BAMS对章炎麟教授专题报道节选图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我校获批新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我校教育人才培养历史悠久。1960年建校以来,学校立足主干学科、围绕基础教育,先后开设师资班,开展本专科师范生培养,累计为地方培养了4000多名师范生,并为多地气象学校输送了大批气象专业教师。2019年11月,为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号召,我校在全省综合性大学中率先成立教师教育学院,系统整合提升了全校的教师教育资源与能力。2020年3月30日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获批增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将于2021年开始招生。 此次获批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及其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重在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学位点的增列不仅是我校多学科领域协调发展的契机,更是落实科教兴国、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工程,对推动我校“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至此,我校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增至14个,覆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今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战
新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各高校的线下招聘活动全部暂停举行。为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更好地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学校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华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专场网络招聘会”,带动产业人才集结战“疫”,助力企业加速重启。 此次专场网络招聘会依托江苏省91JOB智慧就业平台举办,得到了江苏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整合了全省高校2020届毕业生资源。招聘会自3月6日开始接受用人单位报名,至3月25日结束,历时20天,吸引了包括江苏省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中船重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烽火星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永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壹进制(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富仁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长天智远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等18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企业参会,提供了各类就业岗位8100个。 此次网络招聘会聚焦信息技术产业,提供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目前市
疫情期间,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全部采用线上云服务模式。疫情的爆发让人猝不及防,但是共同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却拉近了我校与国际合作伙伴的距离。新增3所合作院校 有效拓展合作空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原计划今年初来访的若干涉外团组推迟或取消了行程,但是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并未中断,合作仍在继续。经过频繁的线上沟通,我校先后与荷兰国家应用科学院、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三所院校达成合作协议并通过函签方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范围涉及教师互访、科研合作、学生交流项目等。截止目前,我校有合作伙伴近60个,覆盖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5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 共克时艰 与子同裳英国雷丁大学校长Robert Van de Noort教授、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校长John Dewar教授在得知我国疫情爆发消息之时,第一时间给我校发送了慰问信,表达了对我校师生的关心和同情,并在信中传达了拉筹伯大学校方采取了有效而及时的措施,确保我校学生在英国、澳洲的安全和学习生活。患难见真情。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我校的合作伙伴所在的国家也面临着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一甲子春秋,历沧桑风雨,扬子江头毓灵秀; 十七万俊彦,观经纬云天,新时代里骋英豪。 自我校60周年校庆一号、二号公告发布以来,各项筹备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师生校友和各界贤达的热切关注和鼎力支持,在此谨致以我们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 庚子新春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结合当下疫情防控形势研判,为进一步发挥“2020校庆年”的提振引领作用,确保校庆安全有序举行,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经学校研究决定,60周年校庆活动分上下半年两个时段、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举行。上半年以“云中信大,全球共庆”为主要庆典形式,定于5月10日(星期日)开展校庆宣传片发布、发展成就展揭幕、致敬名师经典、全球祝福接力等线上校庆活动;下半年以“奋进信大,发展共襄”为相关活动主题,定于11月18日(星期三)召开建校60周年发展大会、国际气象教育发展论坛、科教融合高端论坛、国际文化风情展等线下校庆活动。相关系列活动及明细内容将视疫情发展另行通知,敬请关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提醒各位嘉宾、广大校友做好个人防护,坚定必胜信心,赢取战疫胜利。祝福大家幸福安康。 照眼榴花云接力,温馨庆典挹清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生们停课不停学,老师们除了“做主播”之外,“云科研”也始终不停歇,一根网线就“登陆”了科学的世界。共克时艰,聚焦疫情防控展开研究“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需要综合多学科力量协同推进。”管理工程学院巩在武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灾害风险分析的研究工作,在灾害风险分析建模、风险评估以及专家决策支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寒假期间,巩在武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将研究特长与疫情灾害风险应急管理的实践需求相结合,带领学院部分老师、硕博士及本科研究团队十余人,通过视频会议、邮件等线上交流方式,开展多次的专题研讨,并形成了科研成果,已发表或撰写风险分析、决策支持等相关论文4篇。“希望团队的研究成果,能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快速、智能化的风险评估推荐方案与辅助决策。”巩在武说。目前他正在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专项项目及我校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专项课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风险防控、治理与公共危机应对”。寒假中,和巩在武一样,法政学院的许娟教授聚焦疫情疾控风险的法律规制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希望我的研究可以为疫情得以控制之后的法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叠加影响,各类线下招聘活动全面停止,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不确定性增加,2020届毕业生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做好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于3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近期就业工作。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部负责人及大气科学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等学院领导参加会议。会上,学生工作处李健处长汇报了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已经开展的就业工作情况,并从线上招聘活动安排、就业信息推送、就业指导活动开展、就业管理以及就业质量提升工程等方面,详细汇报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进就业工作的安排、举措。研究生工作部袁敏部长汇报了研究生就业进展和应对举措。与会人员就如何有效做好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在听取汇报并和与会人员研讨后,王尧副书记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关系广大毕业生及家庭的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影响下,学校各有关部门、各学院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和担当,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
3月26日下午,在蒙蒙细雨中,我校按计划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全体在校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王尧、邓志良、江志红、戴跃伟、闵锦忠、胡明保、张永宏、韦忠平出席,演练由副校长韦忠平指挥。演练先后在学校东苑南大门、留学生宿舍、南气宾馆等区域开展。下午3时许,由多名教师扮演的“学生”分成行人组和私家车组相继到达东苑南门,私家车按引导员指令到达指定区域。随后,“学生们”沿规划区域排队,经过查验允许返校二维码、逐个测量体温等环节,体温正常方可进入校园。在测温区,一“同学”体温检测异常。工作人员立刻告知医疗人员,给该“学生”加戴医用外科口罩,并将该“学生”带到医疗点。,同时,保安人员拉起警戒线,消杀人员对测温区进行消杀。在医疗点,医疗人员,询问该“学生”流行病学史,复查腋下体温,并登记详细信息。经综合考虑该“学生”随即被送诊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留学生宿舍楼内,一名留学生自测体温“偏高”,疫情处置组立即派人员前往,并通知国教院相关人员到达现场。医务人员到达后,综合研判属于不明原因“发热”,需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相关工作人员立刻按相应程序处置,对宿舍进行消杀,并对密切接触的“同学”进行测温、询问
邓副校长讲话会议现场3月24日,我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教学工作保障部署会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在图书馆七楼报告厅召开,副校长邓志良,教务处、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学生工作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以及各教学单位分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邓志良主持。会上,教务处郭照冰处长、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初清华分别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下,我校6周期线上教学的运行情况与质量监控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随后,郭处强调了学生返校后的教学相衔接工作,并同与会人员学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文件,他结合我校本科教育实际,从“课程思政”建设、一流专业申报、一流课程建设、特色教材编写、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成果奖培育等十个方面部署了我校2020年本科教学重点工作。各学院和部门针对相关工作展开热烈讨论并给出意见与建议。邓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在正式开学前期各部门协同作战,全校师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疫情防控条件下稳步推进线上本科教学工作,做到了抓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