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我校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动工仪式在天长市举行。滁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许继伟,滁州市政府副市长陆峰,天长市委书记邓继敢,天长市委副书记、市长贺家平,天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振文、天长市政协主席董学文,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昌国,我校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王尧、邓志良、江志红、戴跃伟、闵锦忠、胡明保、张永宏出席活动。动工仪式由天长市委书记邓继敢主持。 天长市委副书记、市长贺家平介绍了我校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项目概况和推进情况。贺家平市长表示,去年9月,天长市政府与南信大以中央出台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为契机签署校地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项目的正式破土动工令天长人民和南信大师生欢欣鼓舞,相信在滁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天长市政府和南信大将携手共进,把南信大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建设成为校地合作的创新工程。 我校校长李北群介绍了学校概况和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设置情况。李北群校长表示,南信大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的开工建设充分彰显了南信大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家国情怀。作为首所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跨省促进校地融合发展的大学,南信
近日,我校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正进入最后阶段。在此轮四年一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劳动教育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按照新版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大学四年必须通过综合实践必修和通识课程选修,最多可以获得2.5个劳动教育课程学分。据悉,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会进行小幅修订,每四年进行一次较大幅度的修订。我校2020年人才培养方案从去年9月启动修订。经过多方调研,跟踪研究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我校在新版方案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了0.5学分的劳动课程,每学期由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后勤服务公司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劳动周”活动,根据各专业特色,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食堂、周边社区等开展志愿劳动服务。这是首次赋予劳动教育独立学分。根据方案要求,我校学子大学四年将参加满32个课时的劳动实践才能修满0.5个学分。在多样的劳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必备的劳动能力。此外,我校在新版方案的通识核心课程中设置劳动课程模块。劳动与生活课程模块与经典阅读与写作、人文与艺术、自然与科技、创新与创
2020年4月23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张慧明教授与研究团队成员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太阳能光伏发电降低了中国农村地区的贫困水平”(Solar Photovoltaic Interventions Have Reduced Rural Poverty in China),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张慧明教授是该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是马里兰大学邱月明助理教授。合作者包括中央财经大学吴锴助理教授、明尼苏达大学Gabriel Chan助理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汪寿阳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德群教授等多位学者。2013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以降低农村贫困水平。尽管光伏扶贫项目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对光伏扶贫政策有效性的系统性评估尚较为缺乏。该文在县级层面研究光伏扶贫政策措施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基于2013-2016年我国211个光伏扶贫试点县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光伏扶贫政策使相关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约7%-8%。该效应在政策实施当年显著为
在周密、细致的部署安排下,我校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开学高校,学生13日正式开始报到了。与漫长的假期挥手作别后,学子们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开启了一个别样的新学期,生活似乎与寒假前无异,但却有了许多不同。八大校门齐开,红外测温,方便快捷可进校园 13日早上八点钟,多名返校同学拎着行李箱走出南信大地铁站,在疏导员的指引下,来到学校东苑南门。“请大家戴着口罩排好队,前后保持1米的安全距离,进行测温、验码后,一切正常者方可入校。”校门口,喇叭里播放着注意事项,交警在维持交通秩序,保安大叔和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忙个不停,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陆续排队从并行的4条通道进入热红外成像测温区进行体温测量。 随着屏幕上“体温正常”的绿框一次次闪现,同学们快速通过进入校园。“出示返校健康二维码后,进入测温区,心算了下只用了2秒,我就完成了入校程序。”应用气象专业大三学生赵良锴说,之前担心校门口拥堵,特地买了晚上10点从江西出发到南京的火车票,想着早晨可以早点进校,到了才发现一切井然有序,根本不需要等待。 在开学方案中,13、14日为南信大学生集中返校时间,12、15日为延伸返校时间。为确保学生快速入校
随着我校复学日期的临近,各项准备工作也已保障到位。虽然是周末,但校园里依旧是一副忙碌的场景,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核对演练各项流程。4月11日傍晚,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王敦宝、王尧、韦忠平带队来到学校各学生报到出入口、南气宾馆、食堂、中苑天猫超市等,检查复学准备工作,并现场指导完善相关细节。“大家辛苦了。”每到一处,校领导都对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并叮嘱大家凝心聚力、精准落实学校工作安排,尽职尽责、圆满做好复学工作,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复学体验。在各出入口,分管校领导江志红、戴跃伟、闵锦忠、张永宏一直值守现场,带领工作人员调试自动测温装备、布置“一米线”、摆放学生报到二维码等。校领导对大家科学有序做好准备工作表示肯定的同时,还模拟学生返校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提出更加完备的解决措施。南气宾馆是我校为可能出现的报到身体异常学生设置的专门隔离点。校领导仔细查看了各项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看到南气宾馆相关工作准备到位,工作人员定岗定责、各环节衔接顺畅,校领导表示肯定,并叮嘱相关部门要对各项流程再复盘,从为学生创造更加舒适的报到体验出发,做好工作提前量,以星级服务标准为学生、家长营造安心的
4月8日下午,我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剧场召开开学防疫工作部署动员会。全体校领导出席会议,党委校长办公室、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工处、国际处、国教院、总务处、保卫处、后勤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各学院书记、院长,以及全体辅导员、入校报到值守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校长李北群主持。 副校长韦忠平首先对前阶段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对接下来的开学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他从开学有关准备、学生报到进校的安排、报到交通安排、报到身体异常情况处置、开学后校园管控措施、学生返校后的教学安排、毕业实习安排、补考工作安排、校外住宿问题、食堂就餐问题、五一假期安排、校园快递和生活物资保障、佩戴口罩要求、公共区域消杀等1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表示,学校各项开学防疫准备工作科学平稳有序,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开学良好教学秩序。 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强调,在境内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形势下,学校开学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确保顺利平安开学,责任极其重大,不容有失。学校在省教育厅的悉心指导下,超前部署、精准施策,不断细化完善工作方案和流程,切实为学生返校做好了充分的准。
4月7日下午,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来访我校,就“扬子江菁英计划”(以下简称“菁英计划”)研究生联合培养方案展开研讨,洽谈合作事宜。本次研讨会在基嘉楼举行,由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筹备组负责人李爱民教授主持。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张永宏,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研究院,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会上,李北群校长代表我校对来自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及各兄弟院校的专家、领导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双一流”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及我校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国际化进程中的亮点,充分肯定了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建设成效及“菁英计划”对于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他表示,我校对“菁英计划”非常关注,也十分重视与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合作。“菁英计划”旨在促进资本、科技、人才与产业融合,重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与我校“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相得益彰,不仅有助于我校完善教育机制、提升产学研水平、提
4月7日下午,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来访我校,就“扬子江菁英计划”(以下简称“菁英计划”)研究生联合培养方案展开研讨,洽谈合作事宜。本次研讨会在基嘉楼举行,由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筹备组负责人李爱民教授主持。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张永宏,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研究院,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会上,李北群校长代表我校对来自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及各兄弟院校的专家、领导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双一流”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及我校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国际化进程中的亮点,充分肯定了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建设成效及“菁英计划”对于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他表示,我校对“菁英计划”非常关注,也十分重视与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合作。“菁英计划”旨在促进资本、科技、人才与产业融合,重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与我校“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相得益彰,不仅有助于我校完善教育机制、提升产学研水平、提
我校章炎麟教授团队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天津大学合作研究的成果Introduction to the Aerosol Chemical Composition Monitoring Network of China: Objectives,,Current Status and Outlook在美国气象学会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BAMS)上发表。文章发表后,BAMS选定本文作为特色亮点工作对文章通讯作者章炎麟教授进行了专题采访,并以“Urban Haz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为题发表在《BAMS》2020年第1期Features栏目中 。据悉,BAMS是美国气象学会出版的旗舰杂志,其2019年的影响因子为8.166,在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中位列1区,是学术影响力最广的气象期刊之一。团队林煜棋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章炎麟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 图1 BAMS对章炎麟教授专题报道节选图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我校获批新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我校教育人才培养历史悠久。1960年建校以来,学校立足主干学科、围绕基础教育,先后开设师资班,开展本专科师范生培养,累计为地方培养了4000多名师范生,并为多地气象学校输送了大批气象专业教师。2019年11月,为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号召,我校在全省综合性大学中率先成立教师教育学院,系统整合提升了全校的教师教育资源与能力。2020年3月30日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获批增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将于2021年开始招生。 此次获批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及其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重在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学位点的增列不仅是我校多学科领域协调发展的契机,更是落实科教兴国、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工程,对推动我校“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至此,我校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增至14个,覆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今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