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行政楼628召开学习研讨会,专题学习研讨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高校统战工作。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王尧、邓志良、戴跃伟、胡明保、张永宏、韦忠平、刘宣飞,校党委常委金自康、王苏春等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及党委校长办公室、团委、社会科学处、党委保卫部、马克主义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学习。会议由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围绕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领学。他结合实际阐明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以及重要意义。王尧副书记提到,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时代意义、实践意义。我们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健全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离退休党工委书记周斌就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进行领学。她围绕“四项显
12月8日,青海省副省长杨志文一行来校调研,并在我校举行座谈会,共商两省高校对口支援工作。我省副省长马欣、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王述友、教育厅厅长韩英、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毛学荣、青海民族大学校长马维胜、西宁大学筹建办常务副主任王锋,我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戴跃伟等陪同调研并出席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河海大学副校长陆国宾,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李强等其他高校代表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主持。马欣对杨志文副省长带队到江苏考察交流、推进教育协作表示欢迎。他说,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把对口支援相关任务交给江苏,是江苏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考察交流,对于进一步深化江苏和青海两省高等教育协作是有力地推动。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高校学科建设、教师交流、学生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与青海省加强交流、深化协作,努力推动对口支援和教育协作取得更显著成效。江苏有关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研究青海高校实际需求,拿出具体行动方案,加
12月10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倡议,全球20多国3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的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eteorological Education and Sciences, IAMES)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成立大会。此次成立大会面向全球直播,共1400多人同时在线观看。出席大会现场的有,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胡劲松、世界气象组织天气与减灾服务司原司长汤绪、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孙健,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校长李北群及相关专家。协会发起单位代表,如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及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代表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会。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大河院士线上参会。大会由副校长江志红主持。大会现场副校长江志红主持仪式首先,校党委书记管兆勇致欢迎辞,他指出,协会的成立为汇聚“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气象事业发展合力。学校将进一步提
12月10日上午,我校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系统预测基础科学中心揭牌仪式。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定位最高的科学基金项目,气候系统预测基础科学中心是首个落地江苏省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该项目由我校王会军院士牵头,联合中山大学共同申请,经过通讯评议、网络答辩、现场考察等多轮评审程序,正式获批。直接资助经费六千万元,研究期限为五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谦院士,省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副主任姚玉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于红霞,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景茂,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赵钧,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孔祥平,咨询专家组符淙斌院士、丁一汇院士、陈大可院士、陈发虎院士、胡永云教授、陆日宇研究员,我校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江志红、戴跃伟,以及王会军院士、戴永久院士、杨崧教授、罗京佳教授等项目组全体成员,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特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部门负责人,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出席活动。揭牌仪式由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校长李北群在致辞中表示,历经一甲子的砥砺奋进,南信大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江苏省
为更好彰显我校“双一流”高校、高水平大学的整体科研实力和科技工作成效,12月5日-6日,2020前沿信息高端论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我校图书馆724报告厅隆重召开。此次活动由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承办,论坛邀请了南京大学吴培亨院士,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20所国内一流高校、研究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30余位光电信息工程领域国内顶级专家学者汇智南信大,引领和推动光电信息领域学科的新发展。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副校长邓志良,科技处处长张新厂,物电院全体院领导、专任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科技处处长张新厂主持。首先由校党委书记管兆勇致欢迎辞。管书记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特色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他期望通过此次论坛,专家学者们能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也为我校光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把脉问诊、指明方向,推动我校信息工科更好地发展。随后,论坛交流由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刘博主持。上海交通大学诸葛群碧研究员、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沈磊博士、华中科技大学邓磊教授和复旦大学余建军教授及我校刘博教授分别作论坛报告,他们聚焦光电信
11月30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行政楼628召开学习研讨会,专题学习研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邓志良、戴跃伟、胡明保、韦忠平、刘宣飞,校党委常委金自康、陈涛、王苏春等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及党委校长办公室、科技处、社科处、教务处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学习。会议由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 副校级领导刘宣飞围绕“实事求是、审时度势、统筹兼顾、催人奋进、令人神往”五个关键词领学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要点进行了阐释。他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准确领会把握全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尤其要着重理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
根据省委关于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12月1日,省委第一巡视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审计整改专项巡视巡察联动工作动员会召开。省委第一巡视组副组长、第二工作小组组长周宏斌作动员讲话,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作动员报告,校长李北群主持会议并作表态发言。全体在校校领导,全体中层正职干部(含主持工作副职),在职的经济责任审计被审计人员,巡视巡察联动工作组全体成员、巡察办工作人员等参加会议。周宏斌指出,巡视巡察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从坚持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高度,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高度,从实现江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督促推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实际行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全力推动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坚强保障。周宏斌要求,要充分认识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做到正确对待监督与信任的关系,始终把精准发现问题作为巡察工作生命线,不断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要聚焦整改,全面贯彻巡
11月30日下午,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世界第一位无线交通标志创建者及智慧城市专家苏才江教授正式加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副校长戴跃伟,党委校长办公室、人事处、院士办、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科技产业处、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等相关学院领导,以及人工智能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苏才江院士加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聘任仪式。聘任仪式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副校长戴跃伟主持聘任仪式。苏才江院士在会上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以及求学、工作经历。他表示,自己的父辈是海南人,现在加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倍感自豪,今后一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南信大建设一流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校长李北群对苏才江院士的加盟表示热烈欢迎,并为苏才江院士颁发聘书。他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欢迎优秀人才加入,学校积极为引进人才搭建平台,并提供优质服务;学校引才之举的核心是“以生为本”,优秀人才培养优秀学生,相信苏才江院士的加盟必然为我校注入新的动能。他强调,学校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只有继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才能推动学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人工智能学院常务副院长陆振宇表示,对
2020年江苏省重点引才项目评选已落下帷幕,我校共入选青年项目60项、个人项目4项、团队项目2项,各单项入选数及总入选数均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全省高校第三。江苏省重点引才项目作为全省覆盖群体最多、涉及领域最广、支持力度最大的省级引才工程,主要支持用人单位引进海内外“高新尖缺”人才,旨在为江苏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该项目包括青年项目、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3个大类、22个小类。近年来我校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培育力度, 2020年获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青年项目、国家重大人才工程B类青年拔尖人才以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个人项目8个,入选“111计划”引智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国家级团队项目2项;获批省部级人才工程个人项目79个,团队项目6个。2020年,我校人才工程专项(不含科技创新类项目)累计到账经费3243万元,较2019年、2018年分别增长41%、123%。 2021年,我校将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围绕国字号人才培育、团队化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全面升级人才服务体系,开拓人才工作新局面。
近日,“江苏省高校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名单公布,我校“大气•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成功入选。本次获批命名的基地共17个,我校名列第五,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均为首批命名高校。江苏省高校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创建是江苏省委教育工委2020年在全省高校开展的一项统战工作新举措,旨在以基地建设为平台,整合学校部门、院系、学术团体、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统战团体等各方资源,在弘扬党的统战文化优良传统、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统战教育品牌、强化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引导等方面培育新载体、凝聚新动能、形成新突破,有力推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经高校自主申报、材料审核、实地查看、网上公示和会议研究等严格的评选程序,除17个基地命名高校以外,还有10所高校获批“培育基地”。我校党委对基地申报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从场地建设、材料申报到实地查看等阶段均周密部署,历时6个月终成功获批命名。我校“大气•同心”教育实践基地,以涂长望、冯秀藻等老一辈优秀民主党派气象学家爱国奉献、对中国气象事业的开创与传承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银燕、江志红、徐海明、何宜军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重点人士弘扬立德树人的大气精神、对我校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