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同志率队前往盐城市盐都区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盐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达虎,我校挂职干部、盐都区副区长张京波,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新厂等同志陪同调研。管兆勇一行先实地考察了盐都区佳富村四组道路硬化项目、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及农民住房条件集中改善情况,参观村锦绣果园家庭农场,并看望部分困难群众,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和过冬物资。接着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观看“水润红村,桃香佳富”宣传片、参观“共同缔造”办公室、普惠金融服务点等便民服务场所和佳富红色纪念馆,听取我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高权汇报工作。目前学校已投入资金10万元开展“为村办实事”道路硬化项目1项,实施“消费帮扶”于暑期采购村家庭农场水果400箱,为村集体增收近3万元。在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后,管兆勇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关民生福祉,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乡村振兴应当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拓展致富路径、持续帮扶指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校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高校优势,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促进高校科技下乡、人才下沉,壮大村集体经济,扎实
11月13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于江苏如皋圆满收官,我校研究生“104小队”团队经多轮激烈角逐,从全国5824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二摘得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类最高奖--“研电之星”(全国仅3队),这也是我校连续两年斩获“研电之星”。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之一,始终秉持“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提高素质、强化实践”的宗旨和方向,瞄准核心关键技术,服务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研电之星”挑战赛,作为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含金量最高的赛程环节之一,是全国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展示团队风采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每年由国赛评委从技术类全国一等奖队伍中遴选出TOP10现场展演,最终评选出3支队伍当选全国“研电之星”。2022年“研电之星”赛况更是得到央视新闻频道宣传报道。本届竞赛以“智汇青春、有梦当燃”为主题,分为技术竞赛和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两大部分,全国共5824支队伍参赛,参赛师生超24000人,作品
11月10日-13日,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等部门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线上)落下帷幕,我校6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获金奖1项、银奖5项,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佩印鉴客—全链路式数字版权护航者》获国家金奖,研究生创意组《一探究净——全球首台二氧化碳通量探测激光雷达》、本科生成长组《e揽无余——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本科生初创组《钦天气象——地空天高精度赛事保障监测预警系统》和2个国际参赛项目获国家银奖。我校在项目挖掘、暑期集训、省赛备赛、国赛项目打磨期间,校长李北群、副书记闵锦忠、原副校长邓志良、原教务处处长郭照冰全程给予关心和指导。在各部门、各学院的鼎力支持下,初赛我校报名项目数量共1702项(去年748项),其中高教主赛道1530项(去年626项)、红旅赛道172项(去年122项)。经校赛决赛和排位赛,共推选26个项目参加了省赛网评。省赛中,经激烈角逐,我校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2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备战国赛期间,教务处(藕舫学院)精
11月12日,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在浙江温州举行,我校袁星教授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2年颁发一次,每届获奖者不超过100名。这是我校教师首次获得该项荣誉。袁星,男,汉族,1983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筹)主任。主要从事水文气象学研究,率先揭示了一类新型干旱现象—“骤旱”的形成机理及其变化的驱动机制;研制了适合复杂下垫面的高分辨率陆面水文模型和集合预测系统,应用于国家和地方业务部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论文110余篇。担任HESS、JGR-A等4个国际期刊编委,CNC-IAHS陆气关系分委会副主席。先后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江苏“杰出青年基金”、江苏“双创人才”、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清华大学⁃浪潮集团计算地球科学青年人才奖等。国青年科技奖是由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设立,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面向全国广
11月10日上午,我校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工笔重彩画青年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金陵美术馆隆重举行。全国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高云、南京市文旅局二级巡视员尤荣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王红蕾、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喻慧、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张兴来,我校校长李北群出席活动。作品展开幕仪式由副校长朱大梅主持。校长李北群在致辞中表示,学校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人才培养项目充分彰显了学校艺术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南信大的艺术学科根植“双一流”沃土,与全国排名第一的大气科学学科一脉相承、共同成长。学校以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理念引领和构建艺术学科的发展,通过传承开放发展特质、开阔学科视野、立足高点站位实现了艺术学科的高质量内涵与高水平建设。学校积极促进科学、艺术、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相融共生,优化学科布局,鼓励交叉融合,实现更多学科与优势学科的齐头并进。学校把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艺术素养的创新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将继续大力支持艺术学科发展。学校校园正日益成为艺术氛围蓬勃生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的育人场域。项目主持人谭鸿遐就项目实施及展览筹备情况作介绍。学员
11月9日上午,由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主办、我校承办的2022年南京市领导干部高校专题培训在我校举行开班仪式。南京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张剑锋,我校校长李北群、总会计师胡明保出席开班仪式,92名市级机关及各区县处级干部参加了开班仪式。活动由我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张新厂主持。李北群在致辞中对市委组织部长期给予学校各项工作的关心、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对市管处级领导干部参加学校专题培训表示欢迎。他指出,南信大富有家国情怀,近年来不断加强与南京市、江北新区战略合作,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此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充分发挥人才集聚和创新优势,通过持续创新激发活力潜力,在政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方面走出了独特的“南信大之路”,彰显了引领示范作用。他说,高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未来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南信大高度重视非学历教育工作,学校将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培训实训平台,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领导干部、专业技能人才培训提供全方位支持。他殷切勉励学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完成“自贸试验区”这一重要命题。南京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张剑锋做开班动员。他回顾了“南京市领导干
11月9日,2022年江苏工会“职等你来”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我校启动。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大勇,省总工会副主席张海涛,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金自康,江苏汇鸿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陆备,中智江苏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兰,(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自廷)出席。李北群感谢省工会和各类企业对南信大就业工作的支持帮助,并介绍了南信大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情况。他说,近年来,南信大一直矢志不渝,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时代新人,让青年学子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经过多年建设和几代人不懈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以大气科学为主导,拥有理、工、商、文等多学科研究型大学,呈现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校园面貌日新月异、师资建设成效显著、办学实力迅速增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筑牢就业之基,始终是经济运行稳定和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南信大围绕稳定就业工作全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促进就业创业摆在履行基本职责最重要位置,为我省稳岗稳就业积极贡献力量。感谢众多名企来南信大招聘选人,祝愿企业
11月4日下午,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带队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就加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信大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工作指导。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天勇汇报了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信大基地建设、学院师资队伍和团队建设等工作取得的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与会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就党建工作、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出意见建议。在听取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后,管兆勇书记就近期学院建设发展重点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充分领会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积极响应国家需求,服务江苏建设需要,加强统一领导与统筹谋划,把握目标要求,确保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任务落地落实。二是凝练特色内涵,强化组织协同,打造品牌亮点,结合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与江苏实际,瞄准重点方向,创新路径方法,集中力量开展理论攻坚。三是坚持育人为本,提升教学团队建设水平,增强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教学作用,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努力为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管书记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工作制度,完善联谊交友、参政议政、意见表达、作用发挥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外人士作用,11月4日,我校举办“同心沙龙”联谊恳谈会。全体在校党员校领导、党委常委及所联系的30余名党外代表人士参会。会议由校长李北群主持。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在讲话中指出,中共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校师生要深入学习、加强宣传、全面贯彻。他说,党外人士是履行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力量。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外人士积极参与民主治校和立德树人中心工作,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广大党外人士还将通过教学科研、参政议政,在学校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他希望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加强交流、增进共识、共谋发展,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共同推进学校事业取得更大发展。李北群指出,长期以来,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与学校民主治理,在推动学校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党委对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和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并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听取党外人士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不断凝聚
近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文《关于2020—2021年度全省“五方挂钩”帮促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工作队员的通报》(苏委农发〔2022〕11号),我校获评2020-2021年度全省“五方挂钩”帮促工作先进单位,全省86家单位荣获表彰,我校是受表彰的5所高校院之一。近两年,我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帮促工作“扫尾、巩固、衔接、探路”的要求,着力构建“党建、产业、民生、教育”四位一体的大帮促工作格局。校主要领导立足村庄实际,强化职责使命担当,多次率队赴淮调研指导帮促工作,实地查看帮促项目,为驻村帮促队员理思路、给政策,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最大便利支持帮促工作。校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形成全校上下凝聚起携手推进帮促工作的强大合力。先后14批93人次赴淮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为当地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文化帮促,积极捐资助教。在学校倾情帮促下,对口帮促的淮安区苏嘴镇东荡村,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实现低收入村和低收入人口脱贫巩固率两个100%,迈入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快车道,为帮促村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走出了一条高校对口帮促的新路径。